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第2週一主題班會課教案

 
 
教學目的:
      1、讓學生明白:“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而感到幸福”,絕非一句格言,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人生境界,而是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做到的平凡行動。。
      2、使學生明白幸福是在他人的讚美、尊重、認同、關愛、欣賞等行爲中產生的。
      3、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讓“愛與責任”促進他們高尚人格的形成。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怎樣做才能“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而感到幸福”。
 教學難點:
      如何讓學生深刻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併成爲自己學習的動力。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十世紀的中國,因爲毛澤東的存在而贏得了自己真正的獨立;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因爲曾有鄧小平的存在,而必將迎來自己高度繁榮、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現代化前景;蘭考人民,因爲焦裕祿的存在而幸福;西藏人民,因爲孔繁森的存在而幸福;雨夜回家的一位大嫂,因爲遇上了雷鋒而感到幸福;公共汽車上的乘客,因爲有李素麗這樣的售票員而感到幸福……”
      二、做一個好孩子,讓家長幸福
      老師:同學們,邁入惠安崇武中學,我們已經是中學生了!在成長過程中,中學是一個非常特殊而具轉折意義的時期,人們把這一時期又稱爲青少年時期,這是人生的黃金時期,許多人都是在這個階段明白了“愛與責任” 以及“幸福”的深刻含義。
     學生髮言——做一個怎樣的孩子,才能讓家長感到幸福?
      案例一:後漢時期有個叫黃香的孩子,他的父母很疼愛他。在他9歲的時候,慈愛的母親突然染病去世了。黃香一時接受不了這個事實,日夜思念母親,變得非常憔悴。因爲母親不在了,黃香小小年紀就做起家務。他還恭敬地照顧父親,天天給父親洗衣做飯,千方百計讓父親吃好穿暖。夏天天氣炎熱,爲了讓父親睡個安穩覺,每次父親睡覺前,他都要用扇子幫父親把席子扇涼;冬天氣候寒冷,他總是先鑽進被子,用自己的體溫暖熱父親的被窩,才叫父親上牀歇息。黃香的故事被編入了《三字經》,供後人學習。
      即:我國古代“黃香溫席”的故事。
      老師:黃香長大以後,人們說,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愛百姓,愛自己的國家。事情正是這樣,黃香後來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負衆望,爲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傳。
      案例二: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爲《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 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爲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提問:看了以上事例,同學們有什麼感想?
      學生談感受。
      過渡:講得很好。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爲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三、做一個好學生,讓老師幸福;
      做一個好夥伴,讓同學幸福;
      做一個好少年,讓社會幸福;
      提問:怎樣纔是一個好學生?
      怎樣纔是一個好夥伴?
      怎樣纔是一個好少年?
      學生討論——發言。
      老師小結:周恩來12歲立志“爲中華崛起而讀書”,這是多麼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啊!最後他實現了理想。殘疾少年周煒頑強勤奮,不僅生活能自理,還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我們身邊有很多很多同學,他們性格開朗,樂於助人,把歡樂帶給周圍的人。他們讓老師覺得幸福。
      對於同學們來說做一個‘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更多的時候往往只需舉手之勞:
      如:公共汽車上,你爲一位老人讓座,這位老人就會因爲你而感到生活在這樣一個文明的社會環境中是一種幸福;
        在街頭,你熱情耐心地回答一位外地人的問路,他就會因你而感到能夠得到一位素不相識的人的真誠幫助是一種幸福;
        在教室樓道,你主動上前幫老師抱作業本,老師會因爲有你這樣的學生感到幸福;
      有同學病了,你哪怕是送上一句親切的問候,他也會感到有你這樣的同學是一種幸福;
      在宿舍的樓道里,你爲正在吃力上樓的大媽提一提菜籃子,她會爲有你這樣一位好鄰居而幸福;
      騎車過馬路,你寧肯停在烈日下等候綠燈,也不願擅自闖紅燈,那警察叔叔和老大娘會因爲有你這樣遵守交通規則的好市民而感到幸福……”
      老師:我們要發展多種興趣愛好,使自己學有所長,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爲習慣,做一個讓老師幸福的好學生,做一個讓同學幸福的好夥伴,做一個讓社會幸福的好少年。
四、做一名好公民,讓祖國幸福。
      老師:現在請同學們自己談談,要做一個什麼樣的公民。
      學生髮言,談談自己的觀點。
      1、楊利偉着陸後走出分離艙說的第一句話:我爲我的祖國感到驕傲!
      楊利偉從小就是一個懂事、顧大體的人。無論做什麼,小利偉非做明白不可,決不中途放棄。小利偉還是個節儉的孩子,別說是買玩具,就是爸爸給他一毛錢,讓他買兩根冰棍,他也只買一根,剩下的五分錢,捨不得花,攥出汗來,給母親,讓母親給弟弟也買一根。
      教師:"愛國守法"中的"愛",是一種"情感",這種"愛"的情感來源於"親情"的"孝"。"孝"乃德之本,在親情"愛"的基礎上,才逐步形成:愛人、愛地、愛天,愛己、愛羣,愛家、愛國、愛天下。從個體道德品質形成來看,講"愛"必先講"孝"。
      2、誠信小故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爲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裏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爲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爲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羣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羣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教師:"明禮誠信"中涉及到中華美德的三個"德目","禮"、"誠"、"信"。突出誠信,是公民道德規範體系的時代特色。誠信建設,要從開發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資源當中,去尋求智慧。誠信,是儒家道德體系的基礎,誠者,天之道;思誠,人之道。誠,是真實無妄,是道德的根本,是人間之常道。信,是重諾守信,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寧。
   五、班主任結語
      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做一個好孩子,讓家長幸福;做一個好學生,讓老師幸福;做一個好夥伴,讓同學幸福;做一個好少年,讓社會幸福;做一個好教師,讓學生幸福;做一個好校長,讓師生幸福;做一名好公民,讓祖國幸福!
      這樣,當我在的時候,人們的感覺就象如逢春雨,當我遠去的時候,人們的思念就會如風悄悄地傳遞。我的存在是他們幸福的源泉,伴隨他們的是安全、愉悅和無窮的動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