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IT人士遠離慢性疲勞

我們都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一個事實:我們很累。快節奏的生活迫使我們把體力和精力都用到了極限,慢性疲勞淹沒了我們。在所有來訪的職場人當中,IT行業的從業人員無疑是慢性疲勞症狀最爲明顯的一部分人羣。面對這樣的情況,考慮IT行業的工作特性,聽心推薦大家試一試認知行爲療法吧,在戰勝疲勞的諸多方法裏,它的效果非常不錯,又可以獨立完成。
有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走進心理諮詢室,他們傳遞和表達着這樣的一個信息:我很累,很疲倦,沒有動力也缺乏激情。而在這些人羣當中,以IT行業的從業人士症 狀尤爲凸顯,治療過程尤其艱難。行業環境、競爭壓力、前途迷惘、一成不變、缺少變化……等等特性,造就了IT行業人士成爲了慢性疲勞的根據地,很多人發現 自己的身體好像被抽離了力量和勇氣,變得疲勞、倦怠、對生活缺乏期待,由此而帶來的職業倦怠、生活無望,壓抑、苦悶等等負面情緒充斥着整個行業,讓這個朝 陽行業越來越具有兩面性——社會意義上的朝陽和心理意義上的低谷。

面對這樣的一種境況,除了走進心理諮詢室之外,有沒有其他的辦 法趕走疲勞?我有一位熟識的朋友Andy,恰好在這樣的行業之中,他說:“我很累,可是我去哪兒找時間到你那兒解壓、放鬆啊?不是擔心經濟上的,而是沒有 那個時間和精力。除非我願意放棄現在的工作,放棄現在的收入,承擔隨時有可能被擠掉的風險。”Andy所說的未必不是危言聳聽,但至少說明了一個現實,那 就是如果慢性疲勞還沒有徹底摧毀人們的底線,那麼走進諮詢室尋找專業幫助,並不會成爲人們的選擇。更好的選擇,是有一種辦法,可以在現有的環境和條件下, 讓我們獨立的完成治療過程,並且不會花費過多的精力和時間。因此,聽心推薦大家試一試認知行爲療法。

從認知行爲治療的角度看,慢 性疲勞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我們生活中發生的系列事件的最終結果。我們遭受的全部壓力再加上不良生活習慣,總起來成爲了一個負數:我們的精神和身體壓 力太大,導致失去平衡,失衡的生活又導致了慢性疲勞的出現。從原理上看,就這麼簡單。而想要消除慢性疲勞就一定要找到真正的根源:製造疲勞的罪魁禍首是我 們理解和處理生活問題和健康問題的態度和方法。我們如果細心一些,可以發現,那些在生活中經常感覺疲勞的人,常出現很多種非理性、非現實思維。而研究結果 也一再表明,認知重構法可以減輕疲勞並幫助我們恢復生活平衡。而總結起來,這個適合我們的,可以獨立完成又能夠根本上解決慢性疲勞恢復每日能量的解決方案 就是:改變思維方式。我們的疲勞是可以醫治的,因爲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爲都是可以改變的。

認知扭曲:非理性思維

越來越多的健康心理學家們發現,人們必須從多種角度來審視生活,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否則就永遠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引起慢性疲勞的主要原 因之一是認知扭曲,或者可稱爲(部分或全部)建立在假象、謬誤及違背生活現實的臆斷之上的認識。疲勞與不切實際的認知和行爲之間存在着非常緊密的關係,而 這種認知與行爲在妨礙我們獲得簡單與平衡的生活。因此,克服日常疲勞的方法就是認知重構法。

認知重構法的基本觀點是:你對周圍人 和事件的解釋,而不是人和事件本身,會影響你的情緒和你作出的反應——人在煩躁不安的時候,往往堅信事情非常糟糕,結果非常可怕。心理學家認爲,這一思維 過程是對事情的“惡化”或“災難化”。這就是大多數人都可能有的非理性思維——當然,這裏的非理性只是“不切實際”的意思。現在讓我們來認識一下種種非理 性思維:

1、指責:沒有理由地責備他人
2、非此即彼型思維:把生活看得要麼陽光燦爛,要麼漆黑一片
3、詛咒(消極否定):對自己、他人及社會過分苛求
4、情緒化推理:認爲自己的情緒狀態就是社會現實的反應
5、我一分鐘也受不了(極低的挫折耐受力):當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極容易灰心喪氣
6、倉促下結論:缺乏必要的證據就對人和事下結論
7、擴大化(強調消極面,使之災難化):過分誇大形勢的消極面
8、心理過濾:過分注意某些細節,卻忽略同一事件中的其他重要細節
9、猜測他人的想法:以爲自己知道他人的想法、感受和計劃
10、縮小化(忽略積極因素):不適當地輕視自己的優點或成就
11、過分概括:使用“從來不”“總是”這類詞語,把一個人的特點泛化爲所有人的特點
12、完美主義:要求世人所有人和事都完美無缺,只能使人過多地消耗能量,產生疲勞
13、歸罪於個人:因爲一些消極事件責備自己

非理性思維的另一種形式是認知阻礙。它的表現形式是常使用“要是……我該怎麼辦?”“我絕不能……”“要是……那可糟透了”“哎呀不行!”這些想法常被 不同的醫生或作者冠以不同的名稱,包括:非理性思維、認知扭曲、瘋狂製造者、消極想法等。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這些想法都會阻礙你實現自己的目標,也經不起 理智的思考。也會讓你更緊張、更焦慮、還會引起抑鬱、憤怒、內疚以及羞愧等消極情感,讓我們更加疲憊。

質問非理性思維

我們已經認識到,認知扭曲是導致長期疲勞的主要原因,我們能做什麼呢?首先,當然是提出質問。一旦我們向非理性思維提出了挑戰和質疑,我們就開啓了理性之門。

爲了克服非理性思維,必須接受一個事實:你是一個人,有時會犯錯誤。承認了自己的人性,就邁出了第一步,以逐步擺脫那些消耗你身體能量的憂慮和煩惱,比如要求自己必須忙碌不停,要求所有人都喜歡自己等。

其次,你得放棄過分的要求。把什麼應該如何、一定要如何等丟到腦後去吧,然後你才能用一種更實際的態度接受現實,並在眼前的事物當中作出取捨。要學會對 自己說,很多泥想要的東西其實並不需要,你有能力忍受失敗和拒絕,同時,不管他人做什麼與不做什麼、做得好與不好鬥接受他/她。這意味着,即使他/她的 (以及自己的)行爲不完美,你也能相信人本質上是好的,能夠接受完整的他人和完整的自己。不評價他人,不評價自己,只評價人們的行動和事情。

再次,不要再說生活中的煩惱“太可怕了”,要有“反災難化思維”。生活中發生的很多事並非大難臨頭、一片黑暗。確實有些事兒讓你緊張焦慮,比如說親人得了病。但這些讓你緊張焦慮的事情往往是運氣不好,事與願違,而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災難。

最後,無條件積極思考。應該承認,所有問題、衝突、壓力和煩惱實際上都是促使自己成長的機會,而不是對你的打擊!換句話說,要控制自己的思維,並且對自己說,你有能力對發生的一切進行反思,這樣你才能向前看,並且理性地處理所有事情。

挑戰並清除非理性思維的整個過程包括3個基本步驟——

第一步:找出自己的不健康的非理性思維,對其加以反思
第二步:向它提出挑戰和質疑
第三步:建立新的理性思維來代替非理性思維

可以用下面這些話來提出問題:哪條規定說……?我有什麼證據來證明……?誰說的……?即使……誰會在意?如果……又能怎樣?如果……會發生什麼最壞結果?我爲什麼需要……?

經常做這樣的練習,我們可以看到,把事實和不合邏輯的猜想和顧慮區分開來以後,原本認爲非常可怕的事情不那麼可怕。認知行爲療法就是要幫助你認識到,爲了長遠利益,經受暫時的痛苦是值得的,並且,這痛苦本身,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打斷非理性思維

除了質問,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打斷非理性思維”。這種方法能有效阻止你小題大做。具體說,在你進行非理性思維的時候,馬上用一個動作或語言打斷這一思維,比如拍拍手、打響指、或者大喝一聲“STOP”。你要立刻停止錯誤的思維,爲實際而有意義的想法打開大門。

一旦意識到自己內心的想法和說法不現實、不理性,你就可以進行重新編輯,刪除那些挑剔的、焦慮的、內疚的,代之以理性的、能增強自信的想法。你要加倍努力改變思維模式,發展心中最美好的思想和情感。

簡單的說,首先要找出非現實的想法或者非理性的預期,向它挑戰,然後打斷這種思路。比如說:

扭曲的認知:我必須把屋子弄得一塵不染,要不然我就會受到細菌的感染並且……
打斷思路:停止!

看起來很簡單,是嗎?但是非常有效。如果你頭腦中產生了有害的想法,影響你獲得幸福保持平衡,打斷思路這種方法能起到它的作用。它會讓你學會立即停止非 理性思維或者扭曲認知,然後可以休息幾秒鐘,或者放鬆一會兒。一旦發現你頭腦裏有這些不好的想法,就應該用此方法打斷它。

納入新能力

努力改變不健康的思維模式,還意味着你需要練習、練習、再練習,逐漸把一種新能力納入到自己的神經系統。

我們都曾經練習過用鍵盤打字,在最開始的時候,雙手不聽使喚,任何一個動作都需要大腦有意識地思考,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才能熟練起來,而一旦熟練起來, 我們的注意力就可以放鬆了。學習並掌握認知重構技巧也是同樣的道理,隨着不斷的應用,我們會日益熟練,能夠控制自己的大腦,阻止認知扭曲的產生。而且,它 們產生的頻率也將隨着時間而減少。一旦我們使自己的神經系統接受了這樣的方法,它就會變成一種本能的反應,不論何時需要,就會自動彈出!

是的,認知療法的確需要一個持續的堅持和強大的動力,需要我們學會進行自我反思,需要我們持之以恆的耐力和毅力。但它的回報是豐厚的,那就是理性、簡 約、平衡和充沛的體能,我們會不再疲憊,充滿力量,面對生活也能夠積極和樂觀。而這些,恰恰是整個IT行業、甚至是更多的職場人缺乏、匱乏的能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