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基礎架構規劃的現狀和建議 ——(源於IBM小型機和SAP ERP領域相關的最佳實踐)

IT基礎架構規劃的現狀和建議

                               ——(源於IBM小型機和SAP ERP領域相關的最佳實踐)

 

IT基礎架構主要涵蓋了IT系統的硬件和系統軟件層面。做好IT基礎架構的規劃很重要嗎?難點在哪裏?現實的情況下又如何着手呢?

 

Failure to plan is planning to fail.”沒有好的計劃就是準備去失敗,這個道理我們都懂。即使原來認識得不夠深刻,但是當我們看到上班高峯期西二旗地鐵站外人車混流的狹窄道路後,看到北京某睡城的潮汐客流後,看到北京攤大餅式發展帶來的惡果後,我們對規劃的重要性應該有足夠深刻的認識了。

 

那麼對於IT系統的基礎架構來說,規劃的重要性又如何呢?也許有人會說,沒聽說哪個IT系統的基礎架構失敗的。是的,軟件應用系統的開發和實施可能會由於投資超過預算或者需求變化等原因而失敗,但是我們一般不會說某個項目的基礎架構作廢了。這是因爲應用軟件和定製開發的應用系統大多具有專用性,一旦失敗就很難用上了,而構成基礎架構的硬件大多具有通用性,還可以運行其他應用系統。比如IBM小型機的AIX操作系統可以支持不同ISV的上萬種應用軟件。

 

可是,能用不一定好用,修修補補,東拼西湊,過快地更新換代,隨意地改變平臺,都會造成巨大的浪費和低效。性能需求、容量需求、高可用、可擴展性、業務彈性、動態架構、冗餘、災備等方面的需求都要基礎架構來實現。在一些新建IT應用系統光鮮的外表下,是運維人員,業務部門,甚至CTOCIO們各種痛苦的體驗與無奈。鞋子舒不舒服腳最清楚。與傳統行業相比,IT行業在很多方面還非常不成熟。如果說西二旗地鐵站外的交通規劃得不好的話,那麼很多IT系統基礎架構的規劃更是差得多了。

 

僅從“性能需求”的角度來說,好的IT系統是一個平衡的系統,沒有明顯的性能瓶頸,也不會有太多的閒置資源(在峯值時)。所謂平衡,就是指CPU,內存,磁盤io,網絡io等資源都能均衡地使用。根據木桶原理,系統的整體性能是由短板來決定的,比如,磁盤io出現瓶頸時,再多的cpu和內存都發揮不出應有的性能,只能等待數據在磁盤系統的讀寫操作完成後再動作。整個IT系統一般會包含數據庫,應用服務器,網絡服務器等多層架構。用戶體驗依賴於這些層級的綜合表現。

 

難點在哪裏?我覺得主要是兩個方面:利益問題和能力問題。

 

利益問題比較好理解,屁股決定腦袋嘛。所謂解決方案,大多由各廠商來推薦。雖然廠商們都打着類似於“成就客戶”這樣的口號,但銷售任務的壓力和各種KPI導致的必然結果是明顯的傾向性。當然,用戶也會找多個廠家來綜合考慮,但是這些廠家都是賣家,真正關心的都是推銷自己的硬件產品。在利舊、可擴展性、投資回報等方面的心思是類似的。所以很難達到兼聽則明的目的。也許負責爲用戶開發和實施應用軟件的軟件公司或諮詢公司是很好的利益無關方。但是請看下一條。

 

關於能力問題,所謂買的沒有賣的精。用戶需要把很多精力花費在自身企業的業務發展等方面,很難像廠家的技術專家一樣對基礎架構相關技術有深入的瞭解。虛擬化、雲計算、大數據、內存數據庫、一體機等等新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甚至軟件諮詢公司裏的技術專家都難以跟上硬件基礎架構的技術更新。畢竟,現在的硬件不再是買幾臺服務器和存儲,不夠再擴那麼簡單了。軟件和硬件的界面越來越模糊了。雲是硬件嗎?是軟件嗎?都不是,雲是服務。基礎架構作爲服務就是IaaS雲。SAP HANAOracle ExadataIBM PureFlex這些一體機將軟硬件和存儲都整合到一起了。VMware, Xen, KVM, PowerVM這些虛擬化技術的全面來襲更是使硬件的微碼層變成了虛擬化管理軟件。

 

現實的情況下又如何着手呢?

 

瞭解了問題就是解決了一半問題。IT基礎架構的優化是每個企業在IT系統建設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這不僅發生在IT系統建設初期,而且會持續在整個IT系統的生命週期中。優化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優化較好的系統是平衡的系統,是高效的系統,是可擴展的系統,是動態的系統,是高投資回報的系統。企業的IT部門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必然對自有IT系統越來越瞭解,越來越獨立地與各廠商進行溝通和完善解決方案。同時,如果能夠諮詢利益無關的第三方基礎架構優化專家,對現有系統進行優化,對新建系統客觀地給出專業的建議就能加速這個過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wKiom1PMlaCio6qHAAEQ5--XM_g638.jpg

掃一掃,關注微信公衆號“榮歆IT諮詢”,享免費服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