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 Yoshida:數據中心融合將成2011年關鍵

數據中心的整合和轉型已經成爲2011年IT產業最爲重要的話題之一。加之雲計算的落地,數據中心在今年的發展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全球IT產業未來 三~五年的發展情況。作爲存儲產業最爲知名的技術專家,日立數據系統公司首席技術官Hubert Yoshida特意將其亞太之行的第一站放在了北京,和國內的專業技術媒體,一起就數據中心轉型的發展趨勢進行探討。

在Hubert Yoshida先生在其《2011年十大發展趨勢》的博客文章中,對數據中心轉型作出了十大發展預測:1. 隨着存儲虛擬化(Storage Virtualization)和動態預配置(Dynamic Provisioning)成爲雲服務以及動態、高可用性數據中心的基礎,它們的推廣速度將會加快。2. 爲了加快數據中心虛擬化進程,將需要更加緊密地整合服務器和存儲虛擬化資源。3. 虛擬分層(Virtual tiering)將被用於數據生命週期管理。4. 使用SSD硬盤提升虛擬分層配置的性能、降低成本正逢其時。5. 串行SCSI(SAS)硬盤將被用於提升企業級存儲系統的可用性和性能。6. 憑藉低功耗和散熱效率,小型封裝(SFF)硬盤將得到普及。7. 雲將成爲一種有效的基礎架構模型。8. 數據中心的融合將啓動。9. 在應用程序需求的驅動下,存儲虛擬化或雲基礎架構中增加更多應用程序透明性。10. 將提供遠程代管服務,以減輕阻礙IT運營遷移至新技術的低級別監測、報警、報告和管理任務。


日立數據系統公司首席技術官Hubert Yoshida 

其實上述十個預測中所涉及的技術,大多並不是新技術或者最近提出的,Yoshida給出的預測,只是想表明,用戶應用需求和現實技術的整合,將推動IT產業和架構的整體革新。

對於日立數據來說,這個革新的落腳點放在2010年年中宣佈的面向企業數據中心的開放式統一計算平臺之上。日立統一計算平臺提供了一個智能 Orchestration架構,將服務器、存儲、網絡和應用程序作爲一個整體進行自動化的動態管理,爲大規模計算環境帶來諸多優勢。實現了諸如與業務目 標一致的IT靈活性、降低成本和風險。

談到雲,Yoshida的觀點與業界普遍觀點相統一,融合的最終目標,並不是用戶單一選擇私有云或者公有云。對於用戶來說,只取決於其應用的需求及 規模。單從雲本身來說,並無高低之分,有的只是用戶本身處於低端還是高端。如果是低端用戶,可能以後發展公共雲,不用自己去買一些產品來做預配置。如果是 中高端用戶,他們有這樣一些資源,爲了獲得競爭力,願意自己來建立一些私有云的。把這些相關應用、數據放到私有云,就可以通用這樣的產品。即使對一些規模 龐大的用戶來說,也可以從戰略角度來考慮,可以把不屬於戰略價值的東西,比如像人力資源、員工工資的管理,可以把它外包出去,放到這種公共雲上去。把那些 有核心的,屬於價值利益相關的,有競爭力的,像一些數據挖掘等這些東西可以放到私有云裏面。

日立數據傳統是以存儲爲關鍵業務,但Yoshida認爲,雲時代不一定完全從存儲角度就是最好的管理,要看具體的情況。比如,對雲的管理來說,主要 是從這樣一些應用和業務需求、業務模式,像搜索引擎Google,它可能不需要這種存儲,更多的看重緩存。所以,怎麼來更好地管理都是存在着相關的業務需 求來去考慮的,完全是取決於它的存儲。比如說,UCP(統一計算平臺)提供的是一種基礎架構,它能夠來提供很高的靈活性。做出這樣一個模板來,然後,做出 一些快速精簡預配置等。而它這種存儲對於數據中心來說,是一個始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把其他的服務器換掉,唯一這樣一個存儲部分是不能換掉的。這是有 非常重要作用的。所以需要這樣一種靈活性去做這個工作,這個智能都是通過虛擬分層,也包括這樣一些虛擬平臺的存儲應用。還包括3D擴展,3D就是縱向的、 橫向或者縱深的擴展。

Yoshida認爲,以往的數據中心,運作的文化是一種變化和融合,因爲過去的數據中心還是分開的,提供服務器的提供服務,平臺是平臺,網絡是網 絡。日立數據要做的就是去改變這樣一種觀念來實現未來的發展。當用戶需要這樣一些應用的時候,不需要單個的找這樣一些服務器平臺,或者存儲平臺,而是通過 協調整個數據中心層面來提供單一的界面捆綁的解決方案。最終幫助用戶實現一種簡單易行的預配置方式,將原來可能花費幾天或者一週的時間縮短到幾分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