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職業性格測試完整版(靜態題庫)

 引導語:“我性格內向/外向,適合什麼工作?”“怎樣通過我的性格查找到適合我的職業?”“以我的個性從事什麼行業好?”“我該選擇什麼樣的公司和職業?”“我這樣性格的人選什麼專業好?” 不論是高考後面臨專業選擇的同學,還是正待走進職場的畢業生,還是工作了一段時間的人,面對這類問題都會感到困惑——性格因素和職業選擇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關聯呢?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與美國心理學家Katherine Cook Briggs母女

要回答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就必須先瞭解到底性格差異是如何形成的。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認爲:感知和判斷是大腦的兩大基本功能。大腦做決定的瞬間可以慢動作分解爲兩個階段:感知階段(又分爲觸覺感知階段和直覺感知階段)和判斷階段(又分爲感性判斷和理性判斷階段)。

爲方便我們的理解,我們把大腦做出決定的瞬間直觀想象爲如下流程:(大腦獲取信息後)觸覺感知——直覺感知——感性判斷——理性判斷,最後做出決定。 不過請記住實際上這一過程是在瞬間交織(並非想象中簡單的線性)完成的。

雖然每個人的大腦做出決定的瞬間都要走這四個流程,但是不同的人在其中某個環節中的傾向程度不同(也可以理解爲滯留時間長短不同):有些人更傾向停留在觸覺感知環節多一些,而直覺感知一帶而過;有些人在判斷環節,更傾向停留在感性判斷多一些,理性判斷一帶而過。 此外,大腦的這兩大基本功能還受到每個人的精力來源不同與生活方式差異的影響(由美國心理學家Katherine Cook Briggs 提出),最終的決定就千差萬別了。經過多年的實踐和不斷優化,榮格的人格分類理論目前國際上有數據支撐的性格分類模型的理論基礎。

性格會不會隨着環境和時間的改變而發生改變呢?

心理學認爲,性格是心理活動的體現,而心理活動是大腦活動的產物。我們的意識、情緒都是由大腦中的神經元、灰質、樹突、軸突、神經遞質等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我們人生的最初幾年(包括胚胎時期),腦部的主要任務是確定所有腦細胞正確地連結起來。不只是建立細胞間的連結,還要把某些連結切斷——3歲小孩腦細胞之間的連結是成年人的兩倍——這些連結是亂七八糟的——爲了妥善運作,腦部必須決定哪些連結要保留,哪些要斷裂。在有限的大腦關鍵發育期間腦部必須檢查成千上萬兆的連結,因此不得不採取“殘忍”而有效的原則:用不着的就自動斷裂。

大腦處理流程示意圖

同樣,我們正常人在大腦發育關鍵時期接受到的刺激是有所不同的(當然刺激範圍和種類是基本接近的),刺激的程度和強度也有一定差異。這些微小的差異對大腦發育的連結斷裂以及結合時期的影響在於改變了功能神經元連結的強度。這些功能神經元連結強度對我們將來的獲取信息、思維、決策方式都將產生一生的影響。因此,從心理學角度而言,性格一旦形成是不會發生改變的(榮格曾舉過有極個別例子,比如在童年時期遭遇巨大情感挫折,可能會由外向轉爲內向)。

以榮格的《人格分類》理論爲基礎,美國的心理學家Katherine Cook Briggs (1875-1968) 和她的心理學家女兒Isabel Briggs Myers根據她們對於人類性格差異的長期觀察和研究,提出了影響大腦作出決定的第四因素:生活方式。綜合榮格的人格分類學說形成MBTI。MBTI是一種迫選型、自我報告式的性格評估理論模型,用以衡量和描述人們在獲取信息、作出決策、對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動規律和性格類型。通過MBTI模型,性格和職業之間的聯繫得到了比較清晰地闡釋。比如到達一定傾向度的NT型更適合做研究開發類職業,而不是從事銷售或客服。到達一定傾向度的STJ更適合從事管理行政類職業,而不適合藝術、設計類職業...經過70多年的實踐和發展,MBTI現在已經廣泛應用到心理學測量,企業招聘選聘、內部人才盤點及規劃、職業測試等衆多領域。

才儲團隊正在對人格分類理論模型進行全面的回顧和梳理,並對當前應用最爲廣泛的經典心理測量工具作對比評價。以下是根據美國Eastcarolina大學心理學專業的MBTI-G版本(93題)的改編量表,供大家測試與參考。

特別說明:性格沒有好與壞,測試的目的是反映最真實的自己,而不是別人所期待的你。請最大程度放鬆下來,選擇當您面臨下述這些情況時不由自主、自然和不假思索的決定或傾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