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過程評估的國際標準(一)

      軟件過程評估都是在開放、合作的環境中進行的,評估的目的在於暴露問題和幫助經理和工程師改進他們組織的軟件過程。評估能否成功取決於管理者和專業人員兩方面對改進組織的支持。國際標準化組織爲軟件過程評估制定了國際標準,其標準號爲ISO/IEC15504。

      20世紀90年代初,ISO/IEC聯合技術委員會注意到軟件過程改進和評估的重要性以及由於缺乏統一的國際標準給軟件產業造成的困境,決定在全球範圍展開軟件過程評估試驗,通過試驗,收集試驗數據,制定軟件過程評估國際標準。

      軟件過程評估標準的過程
      1991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決定調研國際社會對軟件過程評估標準的需求, 1993年ISO決定組織制定軟件過程評估標準, 1995年完成了軟件過程評估標準草案並開始試用,全球各地共有幾百個項目參加了試驗,試驗目的是:評價軟件過程評估標準草案的實用性和一致性;評價過程管理模型能否體現軟件工程和管理的基礎實踐;評價評估結果的可重複性;評價文件要求的正確性;評價過程能力測定指南的可使用性;評價過程改進指南的可使用性;評價在不同環境中評估框架的可移植性。試驗的結果爲標準的正式制訂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1996年完成了工作草案1.0版,確定標準號爲ISO/IEC15504,名稱爲軟件過程評估(software process assessment,縮寫爲SPA),並開始第2批試用, 1997年7月第2批完成試用,1998年10月發表了第2批試用的總結,即ISO/IEC TR 15504 Information  Technology-Software process assessment 1998-08-15(以下稱爲軟件過程評估標準)。
  
      軟件過程評估國際標準的制定的目的
      軟件過程評估國際標準標準的目的有3點:
      1.幫助軟件開發組織瞭解本組織的過程狀態,以便進行改進;
      2.幫助軟件開發組織自己確定其過程對滿足某特定要求的合適程度;
      3.幫助人們確定某個軟件開發組織對開發某具體產品的合適程度。
      爲了達到上述目的,人們要求該標準提供國際公用的過程評估模型,使大家對通過過程評估進行過程改進和能力評定有共同的理解,便於使用和管理,並鼓勵對現有的幾種軟件過程評估模型取長補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