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剛經在運維開發中的實踐

參考

姚秦 鳩摩羅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昭明太子 《金剛經》三十二品
六祖惠能 六祖講《金剛經》

關於金剛經

金剛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金剛經》)的核心思想,其實就是一句話: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簡單概況下就是不着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行佈施,能做到這點就算覺悟了 ,也算自覺了,成就阿羅漢果了。再後面就是覺他及覺行圓滿了,據說只有佛祖釋迦牟尼(姓喬達摩,名悉達多)一人達到了,畢竟他老人家35歲就覺悟了,自覺後又花了45年覺他,覺行圓滿後才涅槃。

如下分別從法門、着相、佈施幾個方面來對比:

  • 關於法門

    法門相對於各種技術,各種技術就代表各個法門了,佛門有四萬八千法門,與多於牛毛的開源技術差不多了。前幾年雲計算、大數據,後來的加密貨幣、人工智能,以及未來的量子技術,哪一個不需要了解,哪一個又能透徹理解?所以說這些都是法門,哪一個精通了就差不多達到了,都可以做爲修煉的功法。要是哪天你覺悟了就不得了了,一通百通,說不定連前世特斯拉的技術你都知道了。

  • 關於着相

    凡夫衆生與修行者最大的差別,在於衆生執著四相(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而輪迴不斷;而大乘行者則能於佛法修行中證悟金剛智慧漸漸舍離於四相之執著,直至圓成佛道。能不能成佛道暫且不說,斷不斷輪迴也不講,要是能沒有煩惱就謝天謝地了,我等凡夫在運維時老是執着於背鍋俠、網管、產品經理等等這些聽着讓人不舒服的詞語,他們只是個名詞,他們又有什麼錯呢?他們只是定義區分一些事物而已與叫大爺、二狗、世尊等等又有什麼區別?何必執着,何必自尋煩惱呢?要是能把滿大街的人都看成聖人,哪你還有煩惱嗎?比如把產品經理看成聖人,這是個着力點,可以好好拿來格一格,不着相了你就釋然了,就逍遙了,就通達了!既然衆生平等,那麼對上就應該不卑不亢,對下就應該不驕不躁,看問題應該使用佛祖視角,也就是四維,不在意一生一世的得失,還得考慮下來生來世啊,更何況是一時一勢呢?

  • 關於佈施

    佈施就是服務,反過來服務就是佈施啊,我們得堅定心態端正態度:當領導同事使用必須、儘快、下班之前等等字眼時,我們看到不應該是我們又得做保姆型運維服務了,我們那是在佈施,當我們請客吃飯時那是七寶佈施,當我們加班到凌晨時那是身體佈施,身體佈施大於七寶佈施所以領導同事的愉悅度會更大。我特別反感揣摩洞察領導的意圖,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只有佈施就好了,無所住而行佈施,佈施了也不掛於心,時間久了境界也就上去了。何況這個還是有償佈施,所以運維就是修行,好好珍惜這次修行的機會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