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爲戴爾私有化提供貸款:用閒錢換“友誼”

 3月7日消息,據外國媒體報道,由於投資者表示不滿,戴爾目前的私有化進程遭遇波折,使交易細節躲在股東戰爭的硝煙背後,不得而知。而戴爾私有化涉及金額244億美元,微軟計劃將以貸款形式投入20億美元。

 
鑑於涉及大量資金,要使得戴爾這樣規模的公司完成私有化不是件易事,這需要大量現金按以往市場價格溢價購買股份,以此方式將戴爾從公開市場買斷。
 
一旦戴爾完成私有化,微軟不擁有股權,也不會獲得戴爾決策的表決權,也無權參與戴爾的經營。
 
微軟爲什麼會參與這筆交易呢?你也許會料到,微軟的官方聲明平淡無味,沒什麼實質內容:微軟致力於促進整個PC生態系統的長遠成功,並以各種方式投入巨資爲該生態系統的未來添磚加瓦。
 
微軟爲戴爾私有化注入的資金,將佔所需資金的8%以上。戴爾這個OEM合作伙伴如今境況不佳,微軟又無法收穫控制權,它這樣做的緣由何在?簡單地說,微軟目前手中握有大量現金。微軟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計600多億美元,它能夠負擔得起這筆貸款。
 
有傳言稱,微軟在這筆貸款中獲得的利率相當可觀,並可使用非遣返資金以及外匯現金。
 
即便如此,將微軟稱作私有化財團的一部分,並不恰當。事實並非如此。這是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和銀湖的事。微軟僅僅提供了部分融資。當然,若戴爾蓬勃發展,微軟能享受到大量的既得利益。但它不能做得太過火了,以免惹惱其他原始設備製造商,微軟依靠這些製造商進行設計、生產並銷售運行微軟軟件的設備。
 
這筆貸款意味着微軟和戴爾可以建立持久的友誼。想象將來某個時候,微軟對戴爾說,“嘿,記得當時我借了20億美元給你嗎?”幫助一個重要的合作伙伴完成私有化和重建,沒有太多的風險,又能用自己目前閒置的資金賺筆“小錢”,何樂而不爲呢?
 
 
有點類似Keiretsu的情況,只不過微軟這次沒有獲得股份。微軟像以往那樣把資金輸送給有需要的合作伙伴。長遠來看,一定會有回報的。
 
不要忘了戴爾私人化對稅務的影響。正如Slate的Matthew Yglesias所言:
 
“儘管目前戴爾的發展前景不佳,但其現金儲備和利潤證明戴爾還是有價值的。在這些利潤和持有的現金可以支付給股東作爲分紅之前,他們將不得不被“遣返”回美國。 只有在徵收35%的企業所得稅後,股東才能拿到錢。”
 
戴爾公司私有化的過程中,任何一方都是贏家。除了長期股東,他們認爲戴爾私有化的價格過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