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談《去360還是留在百度?》

今天網上冒出來一篇《去360還是留在百度?》(以下簡稱《去》文)的文章,講了很多360和百度內部的細節,寫得很逼真,可讀性很強。但是對我這樣在這兩家公司都呆過的人來說,卻只有一個結論:這是一篇槍稿,一篇堪稱典範之作的槍稿。理由最後再說。

先說我自己的體會。我在百度四年,360一年多,總的感覺是:360和百度各有各的優缺點,很難說哪家絕對的好哪家絕對不好。關鍵取決於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有些人適合百度,有些人適合360。我自己的感受是:
1、百度業務早就定型,公司內部結構固化,員工機會少,上升慢,但是安穩,舒服;360還在高速擴張期,很多崗位都缺人,每個人都有當團長、師長的機會,刺激、好玩;
2、百度培養職業經理人,360培養創業家。百度打的是陣地戰,很像大的外企或國企,管理成熟,流程規範;360打的是運動戰,更像創業公司,管理上只看重結果,不看重形式,有點游擊隊作風。
3、百度管理層次多,員工很少見到李彥宏,見副總的機會也很少;360的層級高度扁平化,結構彈性化,普通員工也能經常和周鴻禕一起討論,好處是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壞處是有可能被老闆挑錯。
4、百度工資高,福利好,但是這麼多年期權已經基本發光了,只有總監以上纔有,幾十股幾百股就算多了。360期權多,覆蓋面大,幾千上萬股都正常,而且360的市值只有百度十幾分之一,成長空間大。百度騰訊上市後市值都增長了5、60倍,360今後也有這個可能,但是百度的股價再漲2、3倍都很不容易。
5、李彥宏冷靜、專注、穩健,非常自信,在意麪子,只做確定有高回報的事情,開拓性和創新性略有不足,最大的優點是帥;周鴻禕直率、沒架子,愛聽意見,產品技術方面是天才,但是小孩脾氣,比較情緒化,創新的點子過多,不專注不冷靜,最大的優點是大方。
形象點說,百度像國軍,360像共軍。如果你想當正規軍,喜歡漂亮的軍裝和美式裝備,當然選百度;如果你在乎的是輸贏、是奮鬥的結果,是學會怎麼才能打勝仗的本領,那就去360。或者說,去百度就像存銀行,利息不高,但是穩定、可靠、百分百保險;去360是買成長股,會有點波動,但無論公司業務和股價,還是個人的職位、待遇、股票數量,都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下面展開具體說:


一、上升機會:“想生孩子的去百度,想要升官發財的去360!”
這幾年幾家大互聯網公司紛紛開出老樹新花:騰訊搞了個微信,新浪搞了個微博,阿里從B2B、C2C擴張到了B2C,還從支付跨越到了阿里金融,連搜狐都下了個搜狗的蛋,只有百度,業務差不多十年前就定型了,除了早幾年的貼吧、知道比較成功外,近幾年一直沒有什麼成功的新業務。說實話就吃搜索這一個老本,這幾年股價還能一直高歌猛進,中國互聯網界也只有李彥宏有這個本事。
業務定型的好處是公司內部比較穩定,什麼事情都是按部就班、駕輕就熟,所有人都比較輕鬆、穩定、舒服,尤其是對老員工而言。壞處是整個公司的結構高度固化,每個人都變成了流水線上的螺絲釘,如果不是高層接連出走,騰出了位置需要填補,整個百度內部向上升遷的動力幾乎停止。對於新員工來說,這意味着成長空間的極度壓縮。
早些年百度做校園招聘時,經常宣傳一個“無敵紅線”,就是新員工入職後的晉升曲線,近幾年不提這個了,其實是因爲這個曲線這幾年變成水平走向了。
360則是另一個方向的極端。從安全衛士到免費殺毒,從瀏覽器到安全桌面,從PC端到無線端的十幾個新產品,從導航到搜索,從電商到遊戲到視頻到手機,沒有哪個季度不折騰出點新東西的。急劇擴張的結果就是到處缺人,滿眼都是坑,就是缺蘿蔔。以致有笑話說:你想跳槽嗎?你想漲薪嗎?那就去勸周鴻禕進入你們公司的領域吧!
事實也是,只要能進360,哪怕剛開始只是小兵,快的話一年後就有當總監的機會。而且周鴻禕用人根本不看出處,只要有業績就重用。曾經360最頂尖的兩個安全高手,一個初中畢業,一個高中畢業,初中畢業的那個在進360之前還是一個偵察兵。另一個大學畢業才一年的小年輕,曾經長期擔任360最重要的產品360安全衛士的產品經理(也就是某人自稱“360總經理”的那個職位)。
《去》文裏說:360的VP和十幾位總監都是從3721或雅虎跟過來的老人,新來的人沒有機會。這就純粹屬於睜着眼睛說瞎話了,恰恰相反,360的副總多數都是360成立後才加入的,很多都是近一兩年纔來的,我知道的幾位VP,有來自搜狐、和訊的,還有一位來自微軟的VP,而負責法務的VP好像來自TOM,甚至還有兩個VP來自百度,AN和ZB的名字對於百度員工來說不陌生吧。總監的情況也一樣。老周的毛病反而是很容易輕信一個剛認識的人,經常是在還不瞭解的情況下就予以重用,這方面有不少教訓,但是他好像也改不了。
可以說,一個員工在360的職位、待遇、提升速度,很大程度上既不是HR來定,也不是老闆定,而是他自己定。因爲360雖然也有職級體系,卻沒有必須按年頭逐級提升這一說,只要有業績,隨時都可以越級提拔,待遇、股票也可以在一年內連續調多次。而業績都是你自己做出來的,某種程度上,說是你自己在定自己的級別和待遇也不爲過。
當然,360的這種做法隨意性相對要大,因爲缺少百度那樣嚴格的考評體系,我個人覺得在對業績的評判上不夠嚴謹,有時也會引起一些爭議。而百度的考評非常嚴格,但是百度的程序員往往幹不滿三年就要跳槽,因爲會遇到天花板,爲了評個T5的級別要等很多年。所以到底是要機會,還是要公平,就看你個人了。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剛畢業,有滿腔的熱情,不怕苦不怕累,想要成就感,想多學點實戰的經驗,希望能迅速地得到提升,那麼去360;如果你不是有很強的企圖心,對功名利祿不是特別在意,更看重享受生活照顧好家庭,那麼就去百度。
形象點說:想生孩子的去百度,想要升官發財的去360!


二、公司文化和管理風格:百度是金字塔,360是扁平體
如果說百度是一個金字塔,李彥宏在塔尖,那麼360就是一個由無數創業小團隊組成的橫向聯合體,各個產品經理就是這些小公司的CEO,而周鴻禕只不過是兼任了這些小公司的董事長。
百度上班不打卡,但是上班時開會比較多,總結、計劃、日報、週報、月報、KPI……,其中很多要做成PPT的形式,paperwork佔的時間精力很多,以致經常只有週末加班纔有時間真正幹活,不打卡反而更累。還有上新項目,得寫完幾十頁甚至幾百頁的產品說明書,經過一輪又一輪的論證才能開工,往往到那時候市場上已經有幾十個類似產品了。而且很多項目上不上,起決定作用的是CFO,只有財務先論證過一個項目的投入產出比,這個項目纔有被通過的可能性。——大家知道爲什麼這些年百度成功的新項目那麼少了吧?
360倒是痛快,經常一拍腦袋就上一個新項目,不用論證不用計劃甚至不做文檔,反應快,速度也快,代價就是不嚴謹。公司裏到處都是新項目,以及爲此而組建的小團隊,搞得整個公司就像一個培養創業小團隊的孵化器,比創新工場還創新工場。經常是兩個不同的團隊做着做着忽然發現:怎麼咱們做到一個方向上來了?
至於說360的工作壓力比較大,這得分情況,其實跟百度一樣,有的團隊壓力大,有的團隊壓力小。壓力大小,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你對自己的要求,要求高就壓力大,要求低就壓力小。如果你是一個專家型的,希望每天研究一點自己喜歡的東西,慢工出細活,360也養了不少這樣的人。
還有一個區別是百度的leader主要是做管理,脫離一線的比較多,而360的要求是所有leader都不能完全脫離一線,以免和業務脫節,產生官僚主義。這就像國軍和我軍的區別,國軍軍官打仗時喊的是“弟兄們,給我上!”,我軍則是“同志們,跟我衝!”
反正各有各的問題,就看你能適應哪種了。


三、學習機會:周鴻禕是360最大號的培訓經理 李彥宏比較超脫
百度一萬多人,從上到下至少有十幾個級別吧,有點官僚主義我認爲是正常的。百度老同事圈裏傳過一個訣竅,說是想跟老闆交流的話,最好先練好高爾夫,因爲Robin喜歡打球,平時在公司裏找不到彙報的機會,陪老闆打球是一個捷徑。不過百度的培訓體系倒還不錯,經常會有些講座。
360也有培訓體系,不過周鴻禕跟李彥宏卻正好相反,沒事就喜歡拉上幾個產品經理和工程師跟他討論,有時候是在他辦公室,有時候是在走廊裏,甚至……廁所。好處是跟他開會確實受益匪淺,對普通員工來說,能夠經常和中國最牛逼的產品經理和技術天才面對面切磋,這種機會除了在360,還有幾家公司能有?壞處是他說話和反應的速度都極快,經常是你說兩句他就全明白了,然後哇啦哇啦給你講一堆,當場就能把人聽傻,有些新招來的小孩開完會,要回去“複習”半天才能完全明白全部意思。
當然,討論過程中給你挑點錯也是很常見的,有挑對的,也有挑錯的,挑錯了沒關係,拍桌子跟他大吵也沒關係,只要你說得有道理,老周馬上就能轉變看法,而且從此以後對你刮目相看,動不動就跑來徵求你的意見。他的缺點是不高興的時候會衝你嚷嚷,優點是你也可以衝他嚷嚷,比較平等,只要你能說到點上。公司裏幾個比較厲害點的副總,姚珏、劉峻,都是經常跟他吵架拍桌子的,也不是他的老部下,他一樣很重用。
這個抉擇比較簡單:想跟老闆多打交道的去360,不想跟老闆打交道的去百度。
還有一點,在百度,通過社會招聘來的員工,會覺得公司對自己的重視程度不如對新招的畢業生,在360沒這個區別。這也是各有所愛吧,無所謂好壞。


四、股權激勵:360完勝百度
周鴻禕最大的優點是大方。360發期權應該是全中國最慷慨的,員工的期權總數比老周老齊他們任何一個人的股份都多,這在互聯網界是獨一份吧?而且以後還會每年增發。去年公司開年會,抽獎環節結束後老周覺得不過癮,一高興自己又捐了10個去歐洲旅遊的名額(每個2萬)!好玩的是老齊一點也不給老周面子,當場也捐了10個歐洲遊,然後副總們也跟進,每人都捐了至少一個MacBook筆記本……,你可以想象當時全場氣氛有多high……
百度的玩法是Robin在年會上帶頭跳探戈,據說已經跳了三年了,每年換一個不同的美女,每次都能掀起年會氣氛最熱烈的gaochao。Robin不愧是海歸,比起周鴻禕那種大碗喝酒大塊分肉的山大王作風,確實要有品位得多。百度早年在福利方面也是挺不錯的,近幾年據說是爲了控制成本,把早餐和飲料機的免費給取消了,到後來據說下午茶也是基本靠搶……,這倒都是小錢了,不說明什麼。但是百度新老員工的期權數量太懸殊是個嚴重問題,到樓下停車場一看,開卡宴的都是老員工,開捷達的都是新員工,其實很多新員工的貢獻比老員工大得多,但是收入反而倒掛。
360在新老員工的待遇方面要相對公平些,雖然價格和數量也有差異,但是比百度小很多,而且360的老員工也還都在吭哧吭哧幹活。因爲360有一個每年增發5%新股來發期權的計劃,只要期權不夠發了,就增發新股,通過稀釋股東和老闆的股份來給員工發期權,新老員工都有份。這是老周比Robin聰明的地方:只要員工積極性高,公司業績好,老闆的股份雖然稀釋了,但是股價的上漲完全可以彌補這個損失,總體上還是比原來多。


五、漲薪機會沒比過,離職率是360低
至於《去》文裏說進了360後漲薪很難,所以剛進去時一定要開高價,用意就太明顯了,就是想鼓動大家多要錢多開價,以此擡高360挖人的成本、降低360挖人的成功率。別人怎麼樣我不知道,我自己進360後,已經漲了兩次工資了。對錶現優秀的員工,還會有額外獎勵,去年的幾十個優秀員工,每人的年終獎是5000股ADS,目前價值75萬,這僅僅是一年的年終獎。而百度的年終獎,說是相當於兩個月工資,但其實很少有人拿到。
至於360和百度,哪家公司的漲薪機會多,說實話只有HR才知道。正常來說,應該跟公司發展速度、個人成長空間成正比
另外《去》文裏還說,360員工離職率低,是因爲公司威脅那些想離職的員工。這就有些扯蛋了,用屁股想想也知道啊,畢竟是互聯網公司,又不是街頭搞拆遷的,怎麼可能呢?至於很多時候員工要離職前,老周老齊要親自面談確實是事實,這恰恰說明老闆重視你啊!在百度,離職時也就是你的部門經理跟你談一下,最苦逼的莫過於,你之所以離職,就是因爲對這個經理有意見……
360離職率低,按我的看法,主要的原因是兩個,一個是股權激勵,第二是公司的成長速度。股權激勵就不用說了,每年都在發期權,而且股票價格還有十幾倍、幾十倍的成長空間,誰捨得跟錢過不去啊?另外很多公司離職率高是因爲公司裏面氣氛不好,而360發展很快,每個人的空間都大,公司裏勾心鬥角搶地盤搶資源的必要性就小了,而且大家都忙,誰捨得花時間搞政治啊?有這點時間還不如多幹活多出業績多拿股票呢。
其實360有一個挺獨特的現象:公司裏有很多跟了周鴻禕十幾年的老員工,而且是每次都跟着周鴻禕一起換公司,最早的一批從方正開始,到3721、雅虎一直跟到360,儘管公司已經上市,老員工們幾乎都實現了財務自由,儘管周鴻禕不斷被對手戴上暴君、流氓等各種頭銜,被抹黑成一個最難伺候的老闆,儘管這些老員工的級別不一定高,崗位也不一定重要,但是仍然還在忠心耿耿地跟着周鴻禕幹,這是爲什麼?難道這些人都是傻子嗎?反觀百度,新老高層不斷出走(上一批高管幾乎一個不留),別說創業元老,連當年的第二撥、第三撥員工都已經所剩無幾,又說明了什麼呢?
用腳投票,這就是過來人作出的選擇。
最後說一句,大家可能覺得我有傾向性,這還用說嗎?畢竟我離開百度到了360,這本身就是一個反覆對比後的選擇,沒有比出優劣的話我腦袋發昏了來360啊?反之離開360去百度的人就少很多,而《去360還是留在百度?》這個標題本身就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爲什麼不是《去百度還是留在360》呢?呵呵。
當然,沒有絕對的優劣,適合我的不一定適合你。你要是選錯了後悔了也別罵我。


附:爲什麼說《去360還是留在百度》是槍稿的典範之作?
理由:
1、刻意之作。
文章很長,洋洋灑灑5000多字,結構嚴謹,邏輯嚴密,顯然是精心準備的刻意之作,而非正常人在網上隨手寫的帖子。
2、欲擒故縱。
文章講了很多360內部的情況,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真的部分,是爲了增加文章的可信度,而假的部分,譬如說360監視員工郵件和聊天記錄,譬如安全衛士上傳用戶隱私,纔是寫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打擊競爭對手。半真半假是槍稿的最高境界,就像《鹿鼎記》裏韋小寶總結的那樣:說謊的最大訣竅,是要在細節上逼真,細節越逼真越能增加謊言部分的可信度。
3、歪曲誤導。
對一些衆所周知的事實,如果還要睜着眼睛說瞎話,顯然只會降低文章的可信度。最好的辦法是承認事實,但是在解讀時加以歪曲和誤導,這纔是高明的做法,也是這篇文章多次運用的手法。譬如:員工離職時老周經常找來談話,這個事實沒法否認,乾脆就歪曲成是老周威脅員工。
4、降維***。
讀過《三體》的都知道,最有殺傷力的***,不是同一個層面的戰鬥,而是主動把戰爭拉低一個維度。這篇文章出臺的背景,顯然是360從百度挖了很多人,並且還在加速,已經到了將給百度造成“潰壩效應”的嚴重地步。由於百度自身某些難以改變的缺陷,要想阻止這一趨勢蔓延,光靠給員工漲工資已經很難辦到,而且由於360在期權誘惑上佔據了絕對優勢,這麼打的成本也實在太高。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像《三體》裏面所說的那樣,把面對面的決鬥降維成黑夜裏的偷襲,通過低成本的公關操作,把360描述成一個外界不可知的“黑域”,利用信息不對稱來製造百度員工對360的恐懼感,以此降低百度員工爭先恐後跳槽360的速度。

上文來自於『知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