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UML2.0版) 讀書筆記

最近讀了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UML2.0版) 這本書,不僅對開發人員瞭解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大有益處,更對項目管理人員如何理解業務需求、分析設計系統提供了很好的指導,推薦一讀,下面是一些閱讀中記錄的筆記。

第一部分: 設置場景
建立面向對象的概念,及爲什麼這樣做,目的是使開發這個工作更符合我們實際生活的場景,實體(類)、實體所具有的特性、它們之間的關係(關聯、聚合、複合)。
用實體屬性、方法完成用戶對程序外在的表現與內在的業務操作。
另外,也對這些實體如何在開發中應用做了約定。(軟件開發的方法學)

軟件方法學: 讓我們掌握面對一個系統該如何切入,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如何做!

第二部分:理解問題
收集需求
系統的分析-參與者及角色、通信圖、活動圖(流程)。系統用例的細節。
分析問題
建立靜態分析模型,用動態分析去驗證
分析是找出系統要處理什麼的過程,而不是確定如何處理過程。重點:找出要做什麼。
靜態分析:確定類--標識類的關係--繪製類圖和對象圖--繪製關係(屬性--關聯類--有形、無形對象)
動態分析:繪製用例的實現過程(如何通信)--參與者、邊界、控制器、實體 --通信圖中的元素 --爲類添加操作 --對象的職責 --狀態建模(生存週期)

第三部分:設計解決方案
系統網絡拓撲結構、併發及安全設計、選擇客戶端及服務器端所應用的技術
拆分成子系統進行設計(類設計、數據存儲、用戶界面、業務服務、選擇模式、庫、框架)
完整、高效的測試方法。(術語)

附件:
實例分析、UML表示方法小結


UML Tools:

[url]http://www.visual-paradigm.com/[/url]

[url]http://www.magicdraw.com/[/ur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