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Linux的開端

 因爲對數據有着特殊的感覺和興趣,我先接觸了MySQL數據庫,而MySQL數據庫又大多在Linux系統下配置運行,故而又對Linux這樣一個開源系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我眼裏,Linux系統不僅僅是一套操作系統,更是一個可以讓我接觸到更多數據的平臺。我想,在討論Linux系統學習之前,先說說自己對於開源和數據的認識和興趣的由來吧。

  獨立的一個符號或一組數據,或許沒有什麼可以認真推敲的意義,可當幾十萬條甚至幾億條數據擺在自己面前時,這些數據已經不單單是一堆無意義的符號而已了,它們可以描述一類人的性質,可以體現一類人的心理,可以描述顧客對於產品的大致態度,可以預計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公司發展策略,也可以單單爲了知道而知道的快樂。對於我而言,知道相比於無知更快樂,雖然都很重要,但對於我而言,知道數據本身比知道數據來源更值得推敲。數據的來源,體現一種天生的屬性,是靜態的,而數據本身卻是一個個體或組織後天發展的屬性,是動態的,或許會有介入,但是,介入之後的不同,數據本身不也能體現介入的目的嗎?瞭解了數據本身,也就瞭解了數據背後的意義,這是一種“知道的快樂”,也是數據本身的魅力。

  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無論什麼產業,都希望使用“互聯網+”的模式來升級自己的產業結構,在考慮當前設備和技術成本的前提下,這樣一個開源平臺無疑就是衆多互聯網行業以及傳統行業的首選。而在這樣的背景下,Linux的相關技術人員也會有比較多的就業機會,這也是選擇學習Linux的現實考量。

  迴歸正題,相信很多自學的人,在自學的過程中,會有一些懊惱的事情,比如,學着學着就忘記自己該怎麼學,或者,學着學着就不知道自己學了什麼有什麼用。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於自學的想法。

  其實,學習就是在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不同類別的學習無非是在增加自己的知識體系類別,只是在知識架構裏填入不同的知識。自學Linux,相比於在學校和培訓機構學習而言,難度自然不需要贅言。但是,任何自學的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最困難的事,不是沒東西學不知道從哪裏學,而是不知道自律不知道堅持。就算是再好的知識架構,沒有知識填充,也只是空架子,更談不上形成知識體系。所以,我認爲而且我會去完善我的想法,自學的重點有兩點,第一,建立自己的知識架構,將學到的知識點填入框架中,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第二,有計劃並堅持學習,能夠不斷有知識點可以往知識架構裏填充完善,能夠早日完成知識體系的搭建。這兩點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是動態的,是一個“建立架構-填充知識-發現不足-修改架構-填充知識”逐漸循環完善知識體系的動態過程。

  在以後的學習中,我也會不定時地發表博客記錄自己學習的進程和心態變化,希望所有對Linux有興趣並且開始學習的人都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感受比較深的兩句話。

  “生活並不是爲了成功,成功也不是人的固有屬性,爲了成功而去追求成功,那生活就不叫生活,而是折磨,成功變成了指令,人也就變成了機器。”

  “追求技術不是爲了造就成功,而是爲了享受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