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4到IPv6過渡策略一覽

 中國IDC評述網02月17日報道:自從2011年1月份開始,便開始陸續有媒體報道IP地址即將告罄的新聞,當初“互聯網之父”文頓·瑟夫在創建互聯網通信協議IPV4的時候,共創建了43億個IP地址,這在當時,已經是個相當龐大的數字,然而讓他沒有料到的是互聯網擁有如此迅猛的發展勢頭,並且隨着網民數量的急劇攀升以及筆記本、平板電腦、智能電話等移動終端越來越多地接入互聯網,這些都使得IP地址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終於,在美國當地時間2011年2月3日,國際互聯網名稱和編號分配公司(ICANN)在美國邁阿密舉行新聞發佈會,宣告最後所剩的5組IP地址(基於互聯網通信協議IPv4)被分配給了全球五大區域互聯網註冊管理機構,第一代互聯網IP地址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當然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現在由於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尚未用完之前已被分配的地址,對於這一情況帶來的不便尚未完全顯現,但我們需要認識到的是,基於IPv4的IP地址業已分配完畢是個不爭的事實,那一天的到來是遲早的事情,很糟糕是不是?其實大可不必擔心,聰明的人類從來不會讓自己陷入窘境,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Ipv4的升級技術Ipv6協議便已經成爲人們公認的互聯網的發展方向,現在IPv4地址資源的枯竭只不過更快地促進了人們向Ipv6遷移的步伐,只是目前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讓這兩個網絡基礎協議共同工作?
  
    就像互聯網協會首席互聯網技術官萊斯利·代格爾2009年6月的會議上承認的那樣,“IPV6缺乏對IPv4的兼容性是非常嚴重的問題”,而且基於目前互聯網的應用規模以及數量龐大的IPv4用戶和設備來看,IPv4到IPv6的過渡必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關於Ipv4向Ipv6轉換的問題,互聯網工程協會已經部署了多個過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類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第一種方案是雙棧策略。
  
    該策略的出發點在於,IPv6和IPv4是功能相近的網絡層協議,兩者都基於相同的物理平臺,而且加載於其上的傳輸層協議TCP和UDP又沒有任何區別,所以如果一臺主機同時支持IPv6和IPv4兩種協議,那麼該主機既能與支持IPv4協議的主機通信,又能與支持IPv6協議的主機通信。
  
    第二種方案是隧道技術。
  
    隨着IPv6網絡的發展,出現了許多局部的IPv6網絡,但是這些IPv6網絡需要通過IPv4骨幹網絡相連。將這些孤立的"IPv6島"相互聯通必須使用隧道技術。利用隧道技術可以通過現有的運行IPv4協議的Internet骨幹網絡(即隧道)將局部的IPv6網絡連接起來,因而是IPv4向IPv6過渡的初期最易於採用的技術。
  
    路由器將IPv6的數據分組封裝入IPv4,IPv4分組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別是隧道入口和出口的IPv4地址。在隧道的出口處,再將IPv6分組取出轉發給目的站點。隧道技術只要求在隧道的入口和出口處進行修改,對其他部分沒有要求,因而非常容易實現。但是隧道技術不能實現IPv4主機與IPv6主機的直接通信。
  
   第三種方案是網絡地址轉換/協議轉換技術。
  
    其主要思想是在IPv6節點與IPv4節點的通信時需藉助於中間的協議轉換服務器,此協議轉換服務器的主要功能是把網絡層協議頭進行IPv6/IPv4間的轉換,以適應對端的協議類型。這一方案的優點在於能夠有效解決IPv4節點與IPv6節點互通的問題。但同時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不能支持所有應用。包括:應用層協議中如果包含有IP地址、端口等信息的應用程序,如果不將高層報文中的IP地址進行變換,則這些應用程序就無法工作,如FTP、STMP等。含有在應用層進行認證、加密的應用程序無法在此協議轉換中工作。
  
    針對Ipv4向Ipv6平滑過渡這一問題,很多組織和個人都各抒己見,提出了很多策略和方式,每種策略都各有自己的優勢和缺陷。因此在具體實施的時候,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取長補短,根據自己的網絡情況以及成本因素,綜合幾種過渡技術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