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項目開發區塊鏈技術的三大應用

  1. 確權、交易授權、維權,微版權時代的全鏈路通關利器

不難發現,微版權時代已到來。過去,版權是一本書、一部電影、一首歌;現在,版權可以是短視頻,或者公衆號的一篇文章。但微版權時代,創造者維權不容易,創造者還沒來得及確權,內容可能就被剽竊走了。

據艾瑞統計,僅由盜版網絡文學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就有80億元人民幣。

區塊鏈項目開發區塊鏈技術的三大應用

“區塊鏈真正激活了版權行業的整個鏈條。”於佳寧把區塊鏈技術在版權行業的價值分爲三塊:確權、授權及維權。

確權方面,可以在區塊鏈上研發一個應用軟件,根據身份簽名和時間戳,它甚至可以讓創作者每寫一句便保存一次,每保存一次發一個證書。

版權交易層面,當作品在線登記後便可由權利人直接明碼標價,在平臺展示、交易,爲供需搭建橋樑,促進版權更快變現。於佳寧認爲,區塊鏈真正的價值正是讓版權這種數字資源實現資產化,可以低成本交易。

維權也很好理解,維權最難的是獲取證據,恰恰,區塊鏈技術不可更改的特性可以迅速固定侵權證據。於佳寧舉了個例子,過去,網絡小說原作者爲了保存小說被剽竊的證據,需要將展示剽竊內容的網頁全部打印出來,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區塊鏈就容易很多,鏈上內容一目瞭然。

  1. 商品溯源、防僞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版權是純數字化產品,商品是實物,區塊鏈可以保證數字信息可信又不可篡改,線下實物怎麼映射到網上呢?

於佳寧介紹,溯源是指對農產品、工業品等商品的生產、加工、運輸、流通、零售等環節的追蹤記錄。其價值在於,若某地爆發流行性疾病,通過溯源體系可以快速鎖定傳染源或污染源,從而控制傳播源。

但問題在於,信息孤島模式下,溯源鏈條上下游的參與者各自維護一份賬本,任一環節的參與者都可能出於利益而篡改,造假成本低。區塊鏈不可篡改、分佈式存儲等技術爲溯源行業的信任缺失提供瞭解決方案,而公開透明性又爲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提供了透明機制。

這裏需要提一點,商品溯源防僞過程包括信息採集與存儲。事實上,區塊鏈只是提供了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記賬方式,在存儲層面解決了重要的“信任”問題。爲了解決信息採集階段的造假和掉包問題,普遍傾向於納入政府機構和第三方機構進行監管,也可以讓信息和商品合二爲一。

不過,運用區塊鏈技術後,一旦企業把假數據上鍊,這也意味着假數據不可被更改,它就成了“達摩克里斯之劍”,隨時可能砸到作惡的企業頭上,造假成本大大提高。

“要運用好區塊鏈,思維一定不能被限制在單一主體上。實際上,溯源項目最大痛點並不是消費者非得了解這個東西是什麼地方生產,是誰生產的。更多的是從其它角度,比如政府監管。以前市場監督部門在開展食品的安全監管時,如果沒有信息技術,要實現全產業鏈實時檢測是有困難的。”

於佳寧說:“區塊鏈本質上是協同管制,它解決的不是單一主體問題,是解決多主體問題。”

  1. 隱私保護,大數據交易的解決方案

《2018年區塊鏈產業白皮書》提到,區塊鏈技術也能爲大數據交易帶來便利。

數據交易的原因很好理解,數據可以用來分析用戶羣體,以及精準營銷,甚至用來訓練人工智能,它能爲企業深入應用場景帶去無限可能。但數字資產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壁壘,交易動力不足。而交易還涉及用戶隱私,買賣雙方均要承擔很大的監管風險。

一方面是大數據潛力無限,另一方面又有很大交易阻力,區塊鏈或許是一個解決方案。

於佳寧通過調研發現,大數據交易包含數據資源確權、開放、流通和交易等相關環節。如果能用區塊鏈的隔離驗證技術,將法律上可以售賣的數據進行隔離驗證,對數據進行加密。一方面可以保障數據需求方的合法用途,最大限度保護用戶隱私。另一方面,利用區塊鏈數據溯源功能可以確認數據所有權和流轉渠道,爲侵權投訴提供舉證材料,提供更加可信的大數據交易環境,提高數據擁有者分享的意願。

展望未來,區塊鏈的顛覆性現在還沒有完全展現出來,將來會產生更多變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