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學開學:新生每月5000元補助,AI博士研究永生課題

問耕 發自 麥蒿寺 量子位 出品 | 公衆號 QbitAI

開學了!

這個週末,西湖大學在今年4月獲得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以後,第一次迎來新生報到、開學典禮。不過這所大學門口,並沒有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反而有點冷冷清清。與招生時的火爆競爭形成鮮明對比。

畢竟,這所被形容爲“蠻難考”的大學,新生總共120名。

而且一部分新生一個多月前,已經進入校園參加實驗室輪轉。所以,開學日每一名前來報道的新生,都會成爲大學門口各方關注的焦點。

新生補助5000/月

去年,西湖大學錄取了19名博士研究生,今年錄取了120名,目前在校生總共139人。

此前被問及待遇如何,西湖大學的博士生們都僅笑言:天機不可泄露,只透露有“國內一流”的生活津貼和三助(助研、助教、助管)津貼。

而《都市快報》在最新的報道里揭曉了答案。

“博士生補助方面,一個月5000多元,在國內也算是高的了,聽說今年還要再提高一點。”

按照一位博士後的說法,在西湖大學可以“衣食無憂地做科研”。

施一公

此前,量子位在報道中也提到,西湖大學也在全球重金求才,前往各大高校挖人,條件之優越,待遇之厚重,在大洋彼岸迅速傳回,引爆了整個學界、產業界,被形容爲“直逼沙特土豪大學”。

作爲一所非營利性新型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採用基金會籌資的辦學模式,日常運行經費主要由西湖教育基金會承擔。

西湖大學的創始捐贈人,包括騰訊馬化騰、萬達王健林、北極光鄧鋒、龍湖地產吳亞軍、高瓴資本張磊等人。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曾經放言“5年後,教師科研水平比肩東京大學、清華、北大等知名學府,成爲亞洲一流;15年後……成爲世界範圍內最好的大學之一。”

AI博士生研究永生

西湖大學不止有錢,而且吸引了很多學術大神,包括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等等。據介紹,以西湖大學、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爲論文單位發表核心期刊論文已有幾十篇,其中在Science、Nature、Cell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論文5篇。

西湖大學副校長許田教授,放棄耶魯大學終身教授職位回國,這位遺傳學家在演講中曾說:“這一波科技革命就是生物技術……而更令人激動人心的,就是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的結合。”

許田

浙江在線記者在西湖大學遇到的第一個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生,開口就說出一個爆炸性話題:“我的終極目標是研究永生。”

博士生陸妙善進入西湖大學以前,已經可以算“人生贏家”。南京大學碩士畢業,入職阿里3年就晉升了兩級,還趕上阿里上市,30歲不到就年薪百萬。但他從小就有研究“永生”的夢想。於是放棄高薪待遇,進入西湖大學來搞科研。

他們所在的西湖大學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實驗室,屬於前沿技術研究所,實驗室的負責人是於長斌博士,是澳洲國立大學終身教授兼任工學院副院長。這個實驗室主要開展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

據透露,在西湖大學強調學科交叉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實驗室近一半的同學都在和生物實驗室進行各個領域的交叉合作,期望可以取得更好的突破。

除了於長斌博士,西湖大學前沿技術研究所裏研究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無人機等方向的負責人還包括:王東林博士、趙世鈺博士、張嶽博士等。

衣食無憂搞科研

據澎湃新聞報道,開學日當天,兩位杭州的小學退休教師,專程趕到西湖大學想看一看,但根據規定外人不能入內,兩位退休教師只能站在外面遠觀一下。

而西湖大學門口來自武漢的保安,考了兩年公務員都未能成功,如今在西湖大學門口一邊做保安一邊繼續努力學習報考公務員考試。

2017年開學典禮

實際上,目前西湖大學的雲棲校區面積不大,總共10萬平方米的院落裏,只有簡簡單單的7幢樓和一個小操場。步行縱貫整個校區只需要3分鐘。

其中,1號樓是生物學研究所,由校長施一公執掌;2號樓是前沿技術研究所,由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執掌;3號樓是基礎醫學研究所,由神經生物學家饒毅執掌;4號樓是理學研究所,由物理學家潘建偉執掌。

5號樓是行政辦公樓。6、7兩幢是宿舍公寓樓,其中6幢在一樓還設置了餐廳,7幢則設置了健身房。公寓旁邊還有一個小操場。

學生宿舍兩人一間,都配有獨立的衛浴,每層樓還配有相當寬敞的洗衣房和飲水間。而且住宿允許自由組合。

住的不錯,吃的好像也不錯。浙江在線拍過一張菜單,也算是種類豐富、價格實惠。一份紅燒肉、油爆蝦這樣的菜,價格僅需6元。

當然也有一些不方便之處。西湖大學沒有小賣部,想買垃圾桶、臉盆、捲紙等生活用品,得出去買,但“最近的超市也要坐公交車去,走路的話要將近半小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