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移動互聯網“寒冬”,比往常更加冷一些

今年的冬天確實很冷。

現在不光是季節上進入了寒冬期,移動互聯網也進入了寒冬期。那麼進入寒冬期的標誌是什麼呢?其實最直觀的標誌就是,工作不那麼好找了。當然,這個現象並不是一夜之間突然出現的,而是經過一天天的累積,慢慢出現的。

我有一個同事,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準備跳槽,面試了好幾家公司,結果發現一家不如一家,最後無奈就還是呆在了原來的公司。其實按理說來,年初應該是最容易找工作的時候,但是他卻以失敗告終,那個時候我就察覺到有一絲凜冬將至的跡象。

現在讓我再翻一翻這過去一整年的科技新聞,我才發現原來市場時時刻刻都在釋放着移動行業不景氣的信號。其實最初的導火索我覺得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就出現了,14、15年可以說是O2O瘋狂擴張的時間,滴滴、餓了麼等O2O公司估值都是幾十幾百億美元級別的,於是一大堆的創業公司也跟着跳進了這片藍海里,每家公司都幻想着成爲下一個獨角獸。那個時候真是什麼行業都想和O2O扯上點關係,汽車保養有O2O,家政服務有O2O,甚至連考駕照都有O2O。但是O2O行業最主要的一個特徵就是燒錢,像國外的O2O先驅Uber都已經燒了幾百億美元了,而國內如滴滴、餓了麼等企業也都有雄厚的資金支持,可以燒得起。但並不是每個創業公司都可以像滴滴這樣財大氣粗的,盲目進入這個行業之後發現燒不起,不燒錢產品又沒什麼起色,投資人看不到前景之後也就不再繼續跟投,最後就導致了O2O行業大量企業的倒閉。

這是我在網上搜到的去年的新聞:

近千家O2O企業倒閉,而O2O企業當然全部都是屬於移動互聯網行業了,這對市場的衝擊力是巨大的,因此我認爲這是今年移動互聯網寒冬最初的導火索。

當然,今年還有許許多多的新聞都在釋放着信號。我平時經常看科技新聞,並且每天都會在公衆號上推送科技快訊,及時瞭解行業的最新動態我覺得還是有幫助的。相信關注小米的朋友們應該知道,小米去年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賣出1億部手機,結果感覺無法完成,又將這個目標降低到了8000萬,最後也沒達成。小米去年一共賣出了大約7000萬部手機,那個時候的小米估值還是450億美元。

而今年,小米手機的出貨量一度被華爲、OPPO、VIVO超越,估值甚至直接驟降到了40億美元。

當然,小米近兩年根本就沒有融資,因此這種估值暴跌的說法其實並不公平。但這確實也是一個行業的風向標,小米作爲一家靠移動互聯網起家的公司,如今的日子看起來也不是很好過。

再有就是樂視最近陷入了大麻煩之中,傳言資金鍊斷裂,股價暴跌,並且進行了大規模的裁員。當然樂視出現這個情況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結於自身的問題。樂視現在勾畫出的三大生態分別是電視、手機、汽車,前兩大倒還好,最後一個汽車和電視、手機根本就不是在一個量級的,汽車行業實在是太燒錢了,就連財大氣粗的蘋果前段時間也放棄了自主研發汽車的戰略,轉爲研發汽車操作系統和無人駕駛技術。樂視的步子邁得有點太大了,如今資金鍊出現問題,只能使用裁員的方式減緩資金鍊的壓力。

網上之前爆出的樂視員工排隊辦理離職手續的圖片:

當然這只是我隨手列出的一些新聞,其實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新聞也在釋放着這些信號。那麼整體的移動互聯網行業不是很景氣了,對我們到底有什麼影響呢?

很簡單,最直接的影響當然就是工作不好找了。其實這個現象很好理解,我給大家分析一下。剛纔說了,在前兩年的時候有一大堆的創業公司都步入了O2O這個行業當中,而O2O主打的就是移動產品,那得需要大量的移動開發人才呀,於是那個時候Android和iOS程序員都是供不應求,找份工作輕輕鬆鬆。

這裏我要再單獨提一下培訓機構,培訓機構可以說是整個IT行業就業的風向標。因爲培訓機構也沒有什麼產品,對於他們而言,能夠讓學生順利就業就是他們最重要的指標,因此培訓機構會永遠把眼光放在那些最熱門的開發崗位上面。那麼前兩年,Android和iOS毫無疑問就是培訓機構最炙手可熱的課程了,因爲太好找工作了。那段時期,培訓機構也是向市場上輸送了不少移動開發人才。

不管是通過自學也好,還是通過培訓機構入行也好,總之市場需要這麼多的移動開發人才,於是也就出現了這麼多的移動開發人才。但是,本來可能還算是平衡的供求關係偏偏又被O2O公司倒閉潮給打破了,大量移動開發人員失業,造成的現象是什麼?就是可能很多人需要爭搶同一個崗位,那麼工作自然也就不好找了。

今年我還特意去詢問了一些在培訓機構當講師的朋友,一個是在傳智播客,一個是在高博,他們都說現在已經把移動開發課程給關閉了,因爲市場過於飽和了,不好找工作。可見培訓機構在就業方向上的嗅覺敏銳度非常之高。

當然我並不是開培訓機構的,我也沒有什麼就業指標。因此我不會在這裏呼籲大家死守Android、iOS,或者是鼓勵大家去轉其他更好就業的行業,我只是以一個互聯網從業者的身份嘗試去思考和分析這件事情,並且談一談我個人的看法。

我覺得任何一個過度熱門技術,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過度飽和的階段,而Android和iOS在就是屬於典型的過度熱門技術。其實Android倒還好,因爲它有着Java語言的底蘊,而Java本身就很熱門,但是iOS所使用的Objective-C則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中了彩票頭獎的爆發戶。要知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編程語言,到最高時排進過TIOBE編程語言排行榜前五名,如果這還不叫過度熱門那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個名詞了。

那麼大家當然也不是傻子,看到移動開發這麼火爆,當然都想進入到這個行業中分一杯羹了,慢慢慢慢就會變得過度飽和。其實Java之前也是經歷過這樣一個階段的,大概是在2000年出頭的時候,Java開發可謂是如日中天,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時候接近了30%,大量程序員都一齊涌入到Java崗位也是造成了過度飽和。後來在04、05年,Java的市場佔有率暴跌到了15%左右,那個時候Java程序員找工作也是非常困難的。既然找工作困難,自然就會有人轉投其他更好就業的崗位,慢慢慢慢熱門的技術冷了下來,供求比例也就能逐漸平衡了。下圖中綠色線條代表Java的市場佔有率。

那麼Android和iOS我覺得現在也正在經歷這個階段,而且這是一個大的市場方向的平衡過程,不是我這一篇文章能左右得了的。今天即使我在這裏大呼,Android和iOS很難找工作了,大家都去轉其他方向吧,仍然還是會不斷有人進入到這個行業。反過來即使我大呼,Android和iOS未來前景還是光明的,大家一定要堅守下去,仍然還是會不斷有人轉向其他方向。因此,市場是需要時間來慢慢平衡的,不用太過於憂慮,至於你自己到底應該從事什麼,其實還是要追尋你內心的想法,每個人的選擇都不一樣。如果你追尋的是好找工作,那麼可以轉向一些更加穩定的崗位,服務器、前端等等。但如果你真的喜歡移動開發,那麼我可以保證,不管市場有多冷,工作有多難找,最終你都還是一定能找到的,拿十份offer選一家企業和拿兩三份offer選一家企業的區別而已。

關於擇業問題我就分析到這裏,接下來我再來談一談之前被問得比較多的問題。

前端時間我的公衆號裏有大量的朋友問我是不是Android快死了?因爲那個時候爆出了一條新聞,說Google準備整合Android和Chrome OS的業務,推出一個新的操作系統Andromeda。

看到這樣的問題我真是覺得哭笑不得,且不說Android和Chrome OS整合到底是不是真的吧,因爲Google到現在也沒有官方迴應,但Android和Chome OS這兩個操作系統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上的產品。Android是什麼?全球第一大移動平臺操作系統,市場佔有率超過70%,用戶數達到了十幾億的規模,第三方應用數量也是百萬級別的。而Chrome OS是什麼?它是Google開發的一款基於PC的操作系統,主要是使用在Chromebook上的,這個操作系統非常簡潔,幾乎所有的操作都是在Web上完成的,因此它更像是一個瀏覽器,市場佔有率只有不足4%。因此,就算是真的合併,也是Chrome OS兼併到Android上來,這和Android已死這種言論真是八杆子也打不上關係。

我覺得Google即使是再白癡的高管,也不會傻到放棄自己全球第一大的手機操作系統,放棄數百萬的應用支持,來去整合出一個從零開始的操作系統出來。因此,我覺得最有可能的是,Chrome OS會兼併到Android系統中,爲Android帶來除了本地應用之外,更爲豐富的PWA(Progressive Web Apps)應用,畢竟這纔是Chrome OS所擅長的。至於名字會不會叫作Andromeda我不知道,但會以Android爲主,Chrome OS努力向其兼併這一點我是肯定的。另外,Google在今年剛剛舉辦的中國開發者大會上大力宣傳了Angular技術,其實我覺得這也是Google在釋放重視PWA應用的信號。因爲現在市場上使用React Native開發的呼聲很高,雖然PWA應用是不可能完全替代原生應用的,但我覺得不管是Google還是蘋果,都不希望將這種命門掌握在Facebook手上的,因此Google這次大力宣傳Angular也可以視爲準備開始和React Native進行直接的競爭。至於未來PWA應用的局勢其實並不明朗,雖然現在React Native在市場佔有率上是處於優勢的,不過我可能更加看好Angular一些。我自己現在更加傾向於靜觀其變,等未來市場局勢更加明朗的時候再嘗試涉足這個領域,如果你對PWA應用非常感興趣的話,目前先把JavaScript學好就可以了。

接下來我想談一談小程序的事情。

我覺得微信小程序是被炒得有點過度火熱了,還記得在開放內測的第一天,朋友圈裏簡直是被各種刷屏,好像小程序就成了救世主一樣,本地App已死的言論此起彼伏。

於是就有很多朋友在羣裏或者是公衆號裏問我,小程序將來會不會可能取代原生的App?首先我先肯定地回答一下:不會。小程序真的沒有那麼大的能耐,包括就連微信自己本身也都沒有期望過小程序能有那麼大的能耐。接下來我就和大家深入探討一下小程序有哪些方面的限制吧。

首先,小程序和本地App相比,在用戶體驗方面基本上沒有任何優勢。不管是界面效果、速度、還是功能等等,這個相信沒有異議。小程序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不需要安裝,可能只需要通過掃一掃二維碼的方式就能立即使用某個小程序了。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掃一掃二維碼的成本並不低。安裝應用很多時候大家就是隨手點一點就下載安裝了,更有人在逛應用商店的時候會覺得這個有意思,下載下來試試,那個也有意思,下載下來試試。但是一張冷冰冰的二維碼圖片則不會引起人的任何興趣,一般願意去掃二維碼的都是精準定位的用戶,不可能會有人覺得你這個二維碼看上去不錯,我就來掃一掃試試吧。我經常在線下看到有不少做活動的,只要微信掃一掃二維碼添加關注,就送一瓶飲料,即使是這樣用倒貼錢的方式,掃碼的人都不怎麼多,可見大家對於掃描二維碼還是非常吝嗇的。所以,有大把大把App的用戶量都是幾千萬甚至是上億的,但是微信公衆號有幾十萬關注的號就已經算是大號了,幾百萬關注的號那已經不得了了,幾千萬關注的號貌似還沒聽說過,因爲掃描二維碼的成本真的不低。

另外,我記得之前微信有透漏過,小程序是不能無限添加的,每一個微信用戶最多隻能添加20個小程序。那這20個小程序的限制就相當於你手機的內存空間了,每添加一個小程序你的內存空間就少了一點,添加滿了之後還要移除之前的小程序才能繼續添加新的,這樣無疑就讓用戶對於掃描二維碼變得更加吝嗇了。當然現在小程序還沒有正式推出,到底最終是不是使用掃描二維碼的方式,以及有沒有20個小程序的限制都還只是猜測,我們也只能繼續關注微信的後續動態才能知道了。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一下小程序的定位,我記得不知是馬化騰還是張小龍之前有說過,小程序不會打擾用戶,它只會在那裏靜靜地等待用戶來使用。其實這樣小程序就失去了很多提高用戶粘性的機會,導致它的價值可能還不如公衆號,因爲公衆號至少是可以向用戶推送內容的。這樣看來小程序可能更加適合於去開發一些工具類的應用,就是我需要用到你的時候自然會來找你。但是即使是工具類的應用,高頻使用的工具可能也並不太適合小程序。比如說天氣預報,Android上最方便查看天氣預報的方式就是桌面上放置一個widget,如果我每次查看天氣,都需要先打開微信,再進入小程序,然後才能查看到,感覺還是比較繁瑣的。

最後再說一點,小程序如果真想替代本地App,那就動了太多人的蛋糕。App Store不會同意,360應用商店不會同意,甚至就連騰訊自己的應用寶也不會同意。市場還是多家的而不是微信一家的,畢竟微信自己的App不還在人家的應用商店上面掛着的麼。

當然,我說了這麼多小程序的不足並不是說它就不會成功,實際上我認爲小程序一定會大獲成功,就像當年的公衆號一樣。但如果說是要顛覆傳統的本地App,那恐怕還差得有點遠。
今年的冬天確實很冷。

現在不光是季節上進入了寒冬期,移動互聯網也進入了寒冬期。那麼進入寒冬期的標誌是什麼呢?其實最直觀的標誌就是,工作不那麼好找了。當然,這個現象並不是一夜之間突然出現的,而是經過一天天的累積,慢慢出現的。

我有一個同事,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準備跳槽,面試了好幾家公司,結果發現一家不如一家,最後無奈就還是呆在了原來的公司。其實按理說來,年初應該是最容易找工作的時候,但是他卻以失敗告終,那個時候我就察覺到有一絲凜冬將至的跡象。

現在讓我再翻一翻這過去一整年的科技新聞,我才發現原來市場時時刻刻都在釋放着移動行業不景氣的信號。其實最初的導火索我覺得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就出現了,14、15年可以說是O2O瘋狂擴張的時間,滴滴、餓了麼等O2O公司估值都是幾十幾百億美元級別的,於是一大堆的創業公司也跟着跳進了這片藍海里,每家公司都幻想着成爲下一個獨角獸。那個時候真是什麼行業都想和O2O扯上點關係,汽車保養有O2O,家政服務有O2O,甚至連考駕照都有O2O。但是O2O行業最主要的一個特徵就是燒錢,像國外的O2O先驅Uber都已經燒了幾百億美元了,而國內如滴滴、餓了麼等企業也都有雄厚的資金支持,可以燒得起。但並不是每個創業公司都可以像滴滴這樣財大氣粗的,盲目進入這個行業之後發現燒不起,不燒錢產品又沒什麼起色,投資人看不到前景之後也就不再繼續跟投,最後就導致了O2O行業大量企業的倒閉。

這是我在網上搜到的去年的新聞:

近千家O2O企業倒閉,而O2O企業當然全部都是屬於移動互聯網行業了,這對市場的衝擊力是巨大的,因此我認爲這是今年移動互聯網寒冬最初的導火索。

當然,今年還有許許多多的新聞都在釋放着信號。我平時經常看科技新聞,並且每天都會在公衆號上推送科技快訊,及時瞭解行業的最新動態我覺得還是有幫助的。相信關注小米的朋友們應該知道,小米去年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賣出1億部手機,結果感覺無法完成,又將這個目標降低到了8000萬,最後也沒達成。小米去年一共賣出了大約7000萬部手機,那個時候的小米估值還是450億美元。

而今年,小米手機的出貨量一度被華爲、OPPO、VIVO超越,估值甚至直接驟降到了40億美元。

當然,小米近兩年根本就沒有融資,因此這種估值暴跌的說法其實並不公平。但這確實也是一個行業的風向標,小米作爲一家靠移動互聯網起家的公司,如今的日子看起來也不是很好過。

再有就是樂視最近陷入了大麻煩之中,傳言資金鍊斷裂,股價暴跌,並且進行了大規模的裁員。當然樂視出現這個情況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結於自身的問題。樂視現在勾畫出的三大生態分別是電視、手機、汽車,前兩大倒還好,最後一個汽車和電視、手機根本就不是在一個量級的,汽車行業實在是太燒錢了,就連財大氣粗的蘋果前段時間也放棄了自主研發汽車的戰略,轉爲研發汽車操作系統和無人駕駛技術。樂視的步子邁得有點太大了,如今資金鍊出現問題,只能使用裁員的方式減緩資金鍊的壓力。

網上之前爆出的樂視員工排隊辦理離職手續的圖片:

當然這只是我隨手列出的一些新聞,其實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新聞也在釋放着這些信號。那麼整體的移動互聯網行業不是很景氣了,對我們到底有什麼影響呢?

很簡單,最直接的影響當然就是工作不好找了。其實這個現象很好理解,我給大家分析一下。剛纔說了,在前兩年的時候有一大堆的創業公司都步入了O2O這個行業當中,而O2O主打的就是移動產品,那得需要大量的移動開發人才呀,於是那個時候Android和iOS程序員都是供不應求,找份工作輕輕鬆鬆。

這裏我要再單獨提一下培訓機構,培訓機構可以說是整個IT行業就業的風向標。因爲培訓機構也沒有什麼產品,對於他們而言,能夠讓學生順利就業就是他們最重要的指標,因此培訓機構會永遠把眼光放在那些最熱門的開發崗位上面。那麼前兩年,Android和iOS毫無疑問就是培訓機構最炙手可熱的課程了,因爲太好找工作了。那段時期,培訓機構也是向市場上輸送了不少移動開發人才。

不管是通過自學也好,還是通過培訓機構入行也好,總之市場需要這麼多的移動開發人才,於是也就出現了這麼多的移動開發人才。但是,本來可能還算是平衡的供求關係偏偏又被O2O公司倒閉潮給打破了,大量移動開發人員失業,造成的現象是什麼?就是可能很多人需要爭搶同一個崗位,那麼工作自然也就不好找了。

今年我還特意去詢問了一些在培訓機構當講師的朋友,一個是在傳智播客,一個是在高博,他們都說現在已經把移動開發課程給關閉了,因爲市場過於飽和了,不好找工作。可見培訓機構在就業方向上的嗅覺敏銳度非常之高。

當然我並不是開培訓機構的,我也沒有什麼就業指標。因此我不會在這裏呼籲大家死守Android、iOS,或者是鼓勵大家去轉其他更好就業的行業,我只是以一個互聯網從業者的身份嘗試去思考和分析這件事情,並且談一談我個人的看法。

我覺得任何一個過度熱門技術,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過度飽和的階段,而Android和iOS在就是屬於典型的過度熱門技術。其實Android倒還好,因爲它有着Java語言的底蘊,而Java本身就很熱門,但是iOS所使用的Objective-C則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中了彩票頭獎的爆發戶。要知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編程語言,到最高時排進過TIOBE編程語言排行榜前五名,如果這還不叫過度熱門那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個名詞了。

那麼大家當然也不是傻子,看到移動開發這麼火爆,當然都想進入到這個行業中分一杯羹了,慢慢慢慢就會變得過度飽和。其實Java之前也是經歷過這樣一個階段的,大概是在2000年出頭的時候,Java開發可謂是如日中天,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時候接近了30%,大量程序員都一齊涌入到Java崗位也是造成了過度飽和。後來在04、05年,Java的市場佔有率暴跌到了15%左右,那個時候Java程序員找工作也是非常困難的。既然找工作困難,自然就會有人轉投其他更好就業的崗位,慢慢慢慢熱門的技術冷了下來,供求比例也就能逐漸平衡了。下圖中綠色線條代表Java的市場佔有率。

那麼Android和iOS我覺得現在也正在經歷這個階段,而且這是一個大的市場方向的平衡過程,不是我這一篇文章能左右得了的。今天即使我在這裏大呼,Android和iOS很難找工作了,大家都去轉其他方向吧,仍然還是會不斷有人進入到這個行業。反過來即使我大呼,Android和iOS未來前景還是光明的,大家一定要堅守下去,仍然還是會不斷有人轉向其他方向。因此,市場是需要時間來慢慢平衡的,不用太過於憂慮,至於你自己到底應該從事什麼,其實還是要追尋你內心的想法,每個人的選擇都不一樣。如果你追尋的是好找工作,那麼可以轉向一些更加穩定的崗位,服務器、前端等等。但如果你真的喜歡移動開發,那麼我可以保證,不管市場有多冷,工作有多難找,最終你都還是一定能找到的,拿十份offer選一家企業和拿兩三份offer選一家企業的區別而已。

關於擇業問題我就分析到這裏,接下來我再來談一談之前被問得比較多的問題。

前端時間我的公衆號裏有大量的朋友問我是不是Android快死了?因爲那個時候爆出了一條新聞,說Google準備整合Android和Chrome OS的業務,推出一個新的操作系統Andromeda。

看到這樣的問題我真是覺得哭笑不得,且不說Android和Chrome OS整合到底是不是真的吧,因爲Google到現在也沒有官方迴應,但Android和Chome OS這兩個操作系統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上的產品。Android是什麼?全球第一大移動平臺操作系統,市場佔有率超過70%,用戶數達到了十幾億的規模,第三方應用數量也是百萬級別的。而Chrome OS是什麼?它是Google開發的一款基於PC的操作系統,主要是使用在Chromebook上的,這個操作系統非常簡潔,幾乎所有的操作都是在Web上完成的,因此它更像是一個瀏覽器,市場佔有率只有不足4%。因此,就算是真的合併,也是Chrome OS兼併到Android上來,這和Android已死這種言論真是八杆子也打不上關係。

我覺得Google即使是再白癡的高管,也不會傻到放棄自己全球第一大的手機操作系統,放棄數百萬的應用支持,來去整合出一個從零開始的操作系統出來。因此,我覺得最有可能的是,Chrome OS會兼併到Android系統中,爲Android帶來除了本地應用之外,更爲豐富的PWA(Progressive Web Apps)應用,畢竟這纔是Chrome OS所擅長的。至於名字會不會叫作Andromeda我不知道,但會以Android爲主,Chrome OS努力向其兼併這一點我是肯定的。另外,Google在今年剛剛舉辦的中國開發者大會上大力宣傳了Angular技術,其實我覺得這也是Google在釋放重視PWA應用的信號。因爲現在市場上使用React Native開發的呼聲很高,雖然PWA應用是不可能完全替代原生應用的,但我覺得不管是Google還是蘋果,都不希望將這種命門掌握在Facebook手上的,因此Google這次大力宣傳Angular也可以視爲準備開始和React Native進行直接的競爭。至於未來PWA應用的局勢其實並不明朗,雖然現在React Native在市場佔有率上是處於優勢的,不過我可能更加看好Angular一些。我自己現在更加傾向於靜觀其變,等未來市場局勢更加明朗的時候再嘗試涉足這個領域,如果你對PWA應用非常感興趣的話,目前先把JavaScript學好就可以了。

接下來我想談一談小程序的事情。

我覺得微信小程序是被炒得有點過度火熱了,還記得在開放內測的第一天,朋友圈裏簡直是被各種刷屏,好像小程序就成了救世主一樣,本地App已死的言論此起彼伏。

於是就有很多朋友在羣裏或者是公衆號裏問我,小程序將來會不會可能取代原生的App?首先我先肯定地回答一下:不會。小程序真的沒有那麼大的能耐,包括就連微信自己本身也都沒有期望過小程序能有那麼大的能耐。接下來我就和大家深入探討一下小程序有哪些方面的限制吧。

首先,小程序和本地App相比,在用戶體驗方面基本上沒有任何優勢。不管是界面效果、速度、還是功能等等,這個相信沒有異議。小程序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不需要安裝,可能只需要通過掃一掃二維碼的方式就能立即使用某個小程序了。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掃一掃二維碼的成本並不低。安裝應用很多時候大家就是隨手點一點就下載安裝了,更有人在逛應用商店的時候會覺得這個有意思,下載下來試試,那個也有意思,下載下來試試。但是一張冷冰冰的二維碼圖片則不會引起人的任何興趣,一般願意去掃二維碼的都是精準定位的用戶,不可能會有人覺得你這個二維碼看上去不錯,我就來掃一掃試試吧。我經常在線下看到有不少做活動的,只要微信掃一掃二維碼添加關注,就送一瓶飲料,即使是這樣用倒貼錢的方式,掃碼的人都不怎麼多,可見大家對於掃描二維碼還是非常吝嗇的。所以,有大把大把App的用戶量都是幾千萬甚至是上億的,但是微信公衆號有幾十萬關注的號就已經算是大號了,幾百萬關注的號那已經不得了了,幾千萬關注的號貌似還沒聽說過,因爲掃描二維碼的成本真的不低。

另外,我記得之前微信有透漏過,小程序是不能無限添加的,每一個微信用戶最多隻能添加20個小程序。那這20個小程序的限制就相當於你手機的內存空間了,每添加一個小程序你的內存空間就少了一點,添加滿了之後還要移除之前的小程序才能繼續添加新的,這樣無疑就讓用戶對於掃描二維碼變得更加吝嗇了。當然現在小程序還沒有正式推出,到底最終是不是使用掃描二維碼的方式,以及有沒有20個小程序的限制都還只是猜測,我們也只能繼續關注微信的後續動態才能知道了。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一下小程序的定位,我記得不知是馬化騰還是張小龍之前有說過,小程序不會打擾用戶,它只會在那裏靜靜地等待用戶來使用。其實這樣小程序就失去了很多提高用戶粘性的機會,導致它的價值可能還不如公衆號,因爲公衆號至少是可以向用戶推送內容的。這樣看來小程序可能更加適合於去開發一些工具類的應用,就是我需要用到你的時候自然會來找你。但是即使是工具類的應用,高頻使用的工具可能也並不太適合小程序。比如說天氣預報,Android上最方便查看天氣預報的方式就是桌面上放置一個widget,如果我每次查看天氣,都需要先打開微信,再進入小程序,然後才能查看到,感覺還是比較繁瑣的。

最後再說一點,小程序如果真想替代本地App,那就動了太多人的蛋糕。App Store不會同意,360應用商店不會同意,甚至就連騰訊自己的應用寶也不會同意。市場還是多家的而不是微信一家的,畢竟微信自己的App不還在人家的應用商店上面掛着的麼。

當然,我說了這麼多小程序的不足並不是說它就不會成功,實際上我認爲小程序一定會大獲成功,就像當年的公衆號一樣。但如果說是要顛覆傳統的本地App,那恐怕還差得有點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