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省吾身之戒驕戒躁

我一直斷斷續續地給公衆號投稿,爲了掙點零花錢,經過了數次失敗之後,終於有一個小說公衆號加我。

在此之前,我已投過一篇,被拒,對方回了我的郵件,沒有加微信。第二次我再投稿,對方加了我。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我以爲他加了我就是過稿的意思,因此加了之後就一直等着他跟我商議,並幻想着稿費到賬之後一定要滿朋友圈嘚瑟,但等了一天,對方也沒有回我消息,而是在下午的時候,把我拉進了一個羣裏。

我有些奇怪,因爲在我看來,有償投稿就是買賣東西,我出故事,對方出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很簡單的事情,不知道拉這個羣又是做什麼,裏面應該都是經常給此公衆號投稿的作者,而我並不經常寫故事,偶爾來了靈感,才寫一篇,所以覺得沒必要進羣。與此同時,我對於對方拉我進羣卻沒有給我回應的做法有些不滿,既然有時間拉羣,爲什麼不簡單說一下這個故事你是要還是不要?

我想起在簡書上看到的各種文章,裏面說有些公衆號就是打着徵稿的名義增加粉絲量,因此也多了幾分警惕,想着主動跟他說一下,就在晚上發了消息,問:您好,請問我投的那篇您是否決定錄用?

用敬稱“您”並不是完全出於尊重,更多的是生氣,可能是自己的一種習慣吧,往往我生氣的時候,說話會比較正式,比較官方,假裝擺出架勢,顯得這件事情很重要,以此來讓對方重視。

對方說我的文字不錯,但總覺得在哪裏看到過,我解釋靈感來源於簡書用戶的某篇文章,雖是借鑑了一些套路,但是否達到抄襲的程度,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感覺,我自我感覺沒有到達抄襲的程度,因此跟對方解釋可以把靈感來源原文鏈接發過去,如果在他看來到達了抄襲的水平的話,就可以不錄用了。

打過去的字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我心裏十分不痛快,既然對於這篇故事有想法,爲什麼不跟我說,在我說完話之後,對方又不回話了,我等了幾十分鐘,終於忍不住發飆:如果您審稿需要時間的話,可以簡單跟我說一下,這樣把人晾着真的很讓人困擾。

末了覺得這樣說不合適,又加了一句:言辭冒犯之處,還請見諒。

第二天他回覆我,我在等你的鏈接。

我的氣頓時消了大半,想起了一個用得老套的梗:只要你主動,我們就會有故事。原來我們都在等着彼此主動,所以就沒有故事了。

我又解釋我當時說的是“如果您需要的話”我會發鏈接,但是對方沒有說他“需要”,而對方的理解大概是我要發鏈接,所以一直等着我發。

平靜了之後,我把鏈接發過去,對方回答擇日發佈我的作品,也就是錄用的意思了,我又詢問了稿費的事情,對話就到此結束。總體來說並不算愉快,但當對方說擇日發佈的時候,我無比慶幸我在煩躁地等結果的時候還端着大學生的架子沒有破口大罵。

反思的時候,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他既然做了公衆號,接到的投稿肯定不少,而我是投稿的那一方,理應是我主動開口,如果一開始就直接把鏈接發過去的話,可能也沒有那麼多的氣要生了。

就像做生意,對方是客戶,我要出售我的產品,自然得主動上去和人家攀談,展示我的產品,然後把主動權交給對方,由對方決定優劣,決定是否購買。現在客戶對我的產品有問題,我也應該主動拿出證據來,如果客戶認爲我的產品不值得購買的話,也不應該強迫,畢竟我不是專職推銷東西的,也不需要通過業績來掙取提成。我只是一個業餘的賣者,完全你情我願。

此後,換位思考,戒驕戒躁,爲此事一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