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

起初,拿到這本書時,看到宣傳頁上的“爲你千千萬萬遍”我不懂什麼意思,也不知道這是本什麼類型的書,是我最好的朋友送給我的,閒來無事時,便拿起來讀那麼一兩章。

整本書以主人公阿米爾和他父親僕人兒子哈桑的親密友誼爲中軸線,展現了30年前阿富汗的戰亂生活,同時也揭露了人性,最後主人公阿米爾走上了自我救贖之路。

文中有一處是實實在在的震撼到了我,童年時,阿米爾與哈桑合作一起參加放風箏比賽,最終,經過激烈的角逐,爭得頭籌,哈桑爲阿米爾去追那隻被他最後擊落的風箏,雖然追到了風箏,但卻被三個不良少年堵在了巷子裏,他們讓哈桑交出風箏,哈桑爲了阿米爾的榮譽誓死不從,結果他們凌辱了哈桑,而阿米爾親眼目睹了這一幕,卻懦弱的逃走了。

阿塞夫在哈桑身後跪倒,雙手放在哈桑的臀部,把他光光的屁股擡起。他一手伸在哈桑背上,另外一隻手去解開自己的皮帶。哈桑沒有反抗,甚至沒有呻吟。他稍微轉過頭,我瞥見他的臉龐,那逆來順受的神情。之前我也見過這種神色,這種羔羊的神色。
我停止了觀看,轉身離開那條小巷。有種溫熱的東西從我手腕流淌下來,我眨眨眼,看見自己依舊咬着拳頭,咬得很緊,從指節間滲出血來。我意識到還有別的東西。我在流淚。就從剛纔那個屋角,傳來阿塞夫倉促而有節奏的呻吟。
我仍有最後的機會可以作決定,一個決定我將成爲何等人物的最後機會。我可以衝進小巷,爲哈桑挺身而出——就像他過去無數次爲我挺身而出的那樣——接受一切可能發上在我身上的後果。或者我可以跑開。
結果,我跑開了。

看到這一段時,阿米爾的懦弱使我氣憤,同時我也在想,如果將我置身於阿米爾的處境,我又會怎麼做呢?我不知道,回答不上來,也許會和他的做法一樣?也許不會?我不敢保證。

其實在每一個人的人生裏,都存在懦弱的一面,爲一些利益背棄原則、背叛親友,做一些違背自己初心的事情,就算是阿米爾的父親,雖然在別人眼中是十分完美的形象,但他心中也藏着不願意與人透露的祕密,其實哈桑是他與僕人妻子私生的,爲了不被道德的枷鎖束縛,他將這一事實一直隱瞞到自己逝去。後來,阿米爾從父親的故友那裏才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可惜,那時哈桑早已死去。

阿米爾的父親一直從事慈善事業,希望能借此彌補自己內心深處的過失,彌補對哈桑與哈桑母親造成的傷害,實現自我救贖,不論結果如何,或許他會因爲這些事情心靈得到些許的慰藉;而阿米爾爲了彌補兒時對哈桑一家造成的傷害,在得知哈桑死後,從美國冒着生命危險回到阿富汗去領養哈桑的兒子。

沒有誰生來就是聖人,也沒有誰從來都不會犯錯,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對未來產生一定的影響,無論對錯。從開始時哈桑對阿米爾的“爲你千千萬萬遍”,到最後阿米爾對哈桑兒子的“爲你千千萬萬遍”,每個人都會在失敗的經歷中有所成長。

人生就像追風箏的旅程,斷了線的風箏會因爲風向、天氣等變化改變方向,我們不知道它最終會落到何處,只能不斷的苦苦追尋,不斷的試錯,直到人生的盡頭。

或許,最後,你追到了風箏,也或許沒有。人生,誰又說的準呢?

追逐過,沒有遺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