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的那些事

10年前互聯網是搜索引擎的天下,但現在卻是社交媒體霸佔了屏幕。從“互聯網+”到“社交+”,不僅是信息獲取方式從“搜索”到“推送”的改變,也推進了各行業社交化的進程。那麼,社交應該怎麼玩?怎樣與現有業務無縫對接?

《2018中國社交電商消費升級白皮書》指出,去年我國社交零售用戶規模高達2.23億人,預計今年年均複合增長率可以達到44.2%,保持低獲客成本優勢下的高速增長,用戶數也將突破3億。如今,社交電商市場上已經有了拼多多、雲集微店、禮物說等平臺,但行業格局尚未穩固。

玩法:UCG內容社區+拼團砍價+線上分銷

社交內容電商:以小紅書、美麗說蘑菇街等爲代表的“平臺+達人分享“模式,通過線上社區用戶UGC內容分享導流電商消費。

社交分享電商:以禮物說小程序、拼多多爲代表的微信分享模式。前者用戶通過小程序送禮分享給好友,社交屬性強。後者通過“拼團”低價購物,本質仍爲流量電商。

社交零售平臺:以雲集微店、環球捕手、貝店等爲代表的B2B2C類平臺分銷模式,平臺通過整合供應鏈,開發線上分銷商城,招募個人店主進行推廣。

效果:就社交內容電商來說,5月底小紅書完成由阿里領投的3億美元的D輪財務融資,估值超過30億美元。

未來趨勢:小紅書以內容爲主、社交爲輔、電商更次之;禮物說小程序則通過“送禮物”的形式實現強社交下的消費活動開闢先社交後電商的新路徑。拼多多借助微信流量去開展普通的電商業務而已,並非實際意義上的“社交電商”;雲集微店通過微商形式獲客,完成前期客戶積累,但三級分銷始終是逃不過的監管問題。

未來的社交電商行業將是商品品質主導的時代,平臺口碑的建立可能是未來社交電商市場決勝的關鍵。禮物說正在充分利用小程序實現用戶裂變,自帶強社交屬性,迎合了未來社交電商的核心發展思路。

另外,附上社交電商的三種實戰玩法供大家參考。

1、付費社交廣告精準引流

拋開各種眼花繚亂的新技術新名詞不談,要想提高電商平臺上的轉化率,很重要的一點是保證帶來的流量的精準性,簡單來說就是帶來的人是不是想買的人。

幾年前社交媒體上的推廣手段主要是“大號”,精準度一般最多也就做到“類別”,比如汽車類大號、時尚類大號,等等。

近幾年,各大社交平臺都在社交廣告上發力,帶來了很多廣告形式,比如微信朋友圈廣告,微博品牌速遞等等。

這些來自媒體官方的推廣手段,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精準性,甚至做到“受衆購買”。

而且,RTB(實時競價)技術在社交廣告領域的應用,也讓實時的測試與優化成爲可能。這些都可以讓付費社交廣告爲電商平臺帶來更加精準的人羣,從而促進電商轉化。

所以,越來越多的品牌社交預算不再是隻買“大號”,而越來越多的分配到了付費社交廣告上。而“大號”則開始迴歸本源,不再是簡單的推廣渠道,而是向高質量內容、“微代言”、直播等“影響力營銷”(influencer marketing)形式靠攏。

2、社交平臺內的電商獎勵

微信春節的紅包一搖,搖來了大量的微信支付用戶以及銀行卡賬號的綁定。這意味着基礎設施的成熟以及使用習慣的培養,消費者對微信紅包、卡券、電子優惠券等功能變得越來越熟悉。

微博作爲阿里生態系統中的一環,自然與電商有關的功能也不甘落後。微博櫥窗、讓紅包飛等功能與活動不斷進化,玩法千變萬化。

這些對於品牌而言都是機會,通過設計一些合理的、符合上下文情境的活動機制,發放紅包或者電商獎勵優惠,並引導消費者到電商獲得更好的獎勵,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促進電商平臺的表現。這在一些需要迅速搶佔流量的重要時間節點,比如618、雙十一等運用的尤爲明顯。

3、電商平臺內的社交互動

電商巨頭們近年來也在社交領域動作頻頻,比如阿里的淘寶達人和淘寶直播。據最新行業報道,淘寶近期可能還會進行改版,手機淘寶的60-70%都會內容化。這些在電商平臺內的社交互動及內容營銷,有一個近水樓臺的優勢,在於距離購買行爲更近,而且來到電商平臺上的用戶本來就相對更有購買傾向。

因此,很多類似於“邊看邊買”,一鍵加入購物車等功能都可以整合到社交互動環節中實現。比如和PGC的淘寶直播節目合作,進行品牌和產品的植入,並邀請意見領袖在節目中與用戶互動並引導銷售;或者與類別匹配的淘寶達人合作,進行按佣金結算的產品促銷與推薦。

以上3大領域的“社交+”玩法普遍採取了拼團、分銷和裂變的玩法,以及社區UGC內容的生產,但無外乎兩種形式:

一種是在微信平臺內的人際關係變現。以拼多多、淘寶特價版、京東拼購、洋碼頭“砍價團”、蘇寧易購拼團等爲代表的平臺“拼團”模式,以雲集、環球捕手、貝店等爲代表的B2B2C類平臺分銷模式都是藉助微信的廣闊流量。

一種是微信平臺外的社交內容平臺營銷。以小紅書、新氧等爲代表的“平臺+達人分享“模式,美圖秀秀爲代表的"工具+分享”模式都是藉助社區的力量。

工業4.0或是大數據時代,任何產業都不開社交,社交即是溝通的橋樑,又是爲了精細化營銷,社交+垂直行業更爲盈利做了鋪墊,受衆羣體特徵分明,屬性清晰,更能提高營銷的傳播力度和轉化率。

目前國內的社交電商主要有以下玩家:1)B2C平臺類:拼多多、小紅書、美麗說、蘑菇街、萌店、洋碼頭“砍價團”、蘇寧易購拼團、貝貝拼團等;2)B2b2c平臺類:雲集、一條、愛庫存、環球捕手、好物滿倉等;3)導購類平臺:禮物說、堆糖、什麼值得買、美柚、堆糖、省錢快報等;4)周邊服務商類:有贊、點點客、微盟歡樂逛、可可奇貨、無敵掌櫃等。

 

 

 

 

 

 

 

 

 

 

 

 

 

 

 

 

 

 

 

 

 

 

 

 

 

 

 

 

 

 

 

參考:人人都是產品經理,36氪,搜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