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你解決

本篇文章屬於寫個自己看的,如果引起讀者不適,懇請理解,你就當我在說我就好了。

獨立思考這個詞語是從笑來老師的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開始的學習,在此之前是沒有概念的,那麼我也就白活了好多年,後來買了他推薦的書原版的《beyond feelings》自己也沒能看下去。

所以獨立思考一定是不輕鬆的,而且是需要大量的刻意練習的,最近讀到一本書《輕鬆學會獨立思考》我怎麼感覺也像雞湯書,是張志寫的,後來看了好多頁才發現這個人就是@秋葉 原來是秋葉大叔早期寫的書,我知道了這本書並不簡單,所以就開始了仔細品味。

這本書是很輕鬆的獨立思考的啓蒙書,是我在《覆盤》之後看的另外一本我特別想看的書。因爲書中有幾個觀點特別吸引我,他說人呀,有四個階段:

輕信思維(依賴)

盲從思維(從衆)

憤青思維(逆反)

理性思維(成熟)

一開始的小孩子是特別相信家長的話,相信老師的話,甚至不會去懷疑。我也像秋葉大叔說的一樣,上了大學以後我也分不清什麼是真話,什麼是開玩笑的,很多人開玩笑逗我,我還信以爲真,大一當班長的那一年我幾乎經常都是2點睡的,我從未當過班長,任何技巧都是自學和問別人,經常因爲自己做錯事寫反思,寫了一年,寫了三本筆記本。

到後來我總結出了自己的套路,從親力親爲到我可以不出面,班上任何問題都可以解決,後來我也成功了不做了。那一年成長了很多。但我還是不會獨立思考。我後來畢業盲目的去考研究生,最終跟着大多數人的意見,要麼不要,要麼要最好,忘記了自己的目的,最後沒去讀。

後來社會的幾年也是很波折,自己不會思考,相信別人的言論虧成負債,真的是傷痕累累,我才相信我的思維有問題。我想我就是依賴別人的想法,所以我的思維是一種簡單的線性思維,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是信或者不信,表面看上去簡單純潔,實際上是我思維懶惰,沒有開發。

虧了很多錢以後我進入了第三階段,我開始非常憤怒。我開始對一切事情都很焦慮,開始每個晚上都是三四點睡覺。每天白天都是飄乎乎的狀態,我覺得自己是幹啥啥不成。我被女朋友說思維太容易受別人影響了,我想過早點翻身,我想過爲什麼我爸不是那麼有錢,但又有什麼用?

時間一天一天在過,腦子一片混亂,所有的問題都只是問題,沒有什麼結果思維導向,腦子每天在空轉,不會獨立思考,只能選擇隨大流,跟誰呢?

老師我真的不想當,公務員也不想考,網上大把大把的付費課程,選擇誰的?這都需要獨立思考。因爲沒有理性的獨立思考,所以一直充當韭菜的角色,投資市場虧的找不到北。我和老闆聊天,他初中畢業,廣州買車買房,比我有價值多了。我大學畢業還要給他打工,還要被他說這說那的。

人總是要理性的,因爲理性才能讓你成熟。所有課程都幫不了一個自己不想改變的人。自己想改變的人也是自己知道自己最想要什麼,沒有付費課程也可以改變,自己去命運之手去搶奪這些東西就可以了。

如果你在北上廣:你和我一樣會遇到很多困難,甚至負債的壓力。但是這裏不相信眼淚,你能做的只有三件事: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

你也不是小孩子,就算做對事,哪裏需要那麼多表揚,成年人的世界裏只有擦乾眼淚繼續幹。如果因爲別人幾句話你就改變想法,失去自己的方向和目標,那你活該窮,活該是韭菜。

我想改變,我告訴自己沒有原則和方法的改變,就會把自己陷入到一個無底洞的腦子空轉中,所有的優秀的結論都是獨立思考的刻意練習,要像職業運動員一樣去訓練自己的思維。

如果稍微拿筆去套一下思維模型就覺的自己太累了,太複雜了,那就老實當窮人就算了,通向金字塔頂端的路哪有好走的?

現在遇到問題了怎麼樣解決掙錢的問題,我思考了快一年了,能否找本工具書,認清一下當下,重新科學的聚焦一下。

我真找到了一本書:

其實這本書我早就知道是工具書,就是拿來查的,孫圈圈是一個全球性諮詢公司的總監。這本書業界評價很高的,但是它在京東買10塊錢一本,我真心服了,這比印刷都便宜。但是這封面設計也是無力吐槽了,太醜了。

我買了好多書,我也相信讀書能改變命運,自己卻沒有看,那你活該沒有改變,沒有成長。

人最可悲的就是每天想着改變,每天睡前腦子裏全是各種各樣的想法,每天睜開眼又做着相同的事情,還在口口聲聲的說自己要改變,你這樣的做法,你是侮辱自己的智商還是侮辱別人的智商?

劉潤老師有句話說的很好:一切的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

如果你和我一樣焦慮,那麼接下來我用書中的觀點做給你看。

正確的定義問題,減少無用功。

1小時=55分鐘澄清問題+5分鐘解決問題

愛恩斯坦說:“如果給我一個小時解答一道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會花55分鐘來弄清楚這道題到底在問什麼。一旦清楚了它問什麼。剩下的5分鐘足夠解答這個問題”。

大多數人和我一樣太急了,一看到問題馬上就要去解決,結果做錯了,或者沒達到要求,根本沒有理解問題真正的含義,導致了大量的時間被浪費。

方向找錯了,那你只有苦勞沒有功勞。

我們生活中的工作,大致分成兩種,一種是結果導向型的,一種是過程導向型的。

結果導向型的又叫(功勞型):我們用結果來說話的,比如做設計,比如做銷售,程序員,工程師,等等,同樣的8小時,你能創造更多的價值、更高的效益,就有機會拿到更高的回報,輸入也會非常的懸殊。

過程導向型的(苦勞型):流水線的操作工人、服務員、收費員。這些工作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的,人與人之間的價值差別不大,所以,這些市場崗位也就基本固定。對於過程導向的崗位來說,想要多產出價值,通常就是花時間,因爲單位時間的價值是基本固定的。

總之一句話,你看看自己是功勞多還是苦勞多?

大多數人學習各種時間管理,擠出更多的時間來工作,學習,卻很少有人真的花時間去篩選高價值的事情。比如找到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

如何找到正真要解決的問題呢?

你要記住兩點:

1.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是真正的問題。

2.不是所有真正的問題都值得被解決。

所有幫別人解決的問題都套一下上面這個模型,基本上都能確定的問出答案。

你用上面的這個模型找出了你的問題,是不是馬上可以解決問題了?當然不是,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值得被解決。畢竟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問題是沒辦法解決的,我們列一個矩陣來判斷問題:

根據這個模型我開始列出了我的模型

其實所有的問題都指向了業績,老闆有錢賺就可以分給你,老闆不分你學會技能就能換公司。主動權都在你手上,周邊所有的分析都可以不做,因爲你要抓住20%最有價值且最重要的事情。你做的是最高價值的事情,怎麼可能焦慮?

如何找到最有價值的問題?

就好像我說了一大堆,你還是看的雲裏霧裏的,那麼不妨看看清單:

1.澄清需求—— 我是否清楚該問題,任務的背景、目的、關鍵利益方、可用資源、時間要求?

2.挖掘訴求—— 對方爲什麼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挑戰?ta的真正的訴求是什麼?這個訴求是不是還有其他方法實現?我可以怎麼幫助ta實現?(若不是跟人相關的問題,此條略過。)

3.找準問題—— 這個問題解決了,事情就會都順利了?我解決的只是表象問題、還是真正成因。

4.確定關鍵—— 這個問題現在是否必須被解決?是否有其它更加重要的問題需要我去花時間。

5.確定可行—— 這個問題現在是否可以被解決?我解決這個問題大概需要多久?這個時間是否可以接受?

6.正確思考—— 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多久了?有沒有進展?繼續如此,是否有可能找到答案?(當你因爲無法進展而苦惱的時候,問這個問題。)

最後記住幾句話:請保持獨立思考,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是真正的問題,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解決。看到問題的時候,不要馬上解決,先順這個思路過一遍清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