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和解

我其實很早就想着和自己和解,一直都沒做到,不是說自己沒去做,還是自己沒找對那個點。前段時間和007我們班的羅大哥有過一次推心置腹的聊天,那一次我們聊了2個多小時,他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來給我很多建議,讓我可以和自己去和解和父母去和解,那一刻我理解了他說的含義,但我沒做到。

武志紅有本書《爲何家會傷人》,這本書我買了電子版,到現在也沒看,但後來回顧過去,我發現自己確實被“家”所傷過,這個情況甚至普遍存在在任何一個家庭裏。就是因爲父母的價值觀或者和孩子的矛盾,導致了很多家庭不和諧的現象。

父母本來是養育我們的人,從小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們拉扯大。然而,當我長大以後甚至是逃離的狀態,離開了家,去了比遠更遠的地方,從西北到東南,回家來回一趟坐火車要6天。即便是過年,記憶裏的我都不願意在家裏待的超過5天。

我蠻慶幸自己能遇到一個很好的女朋友,一開始我們都是各種的矛盾和不理解,甚至好幾次拉黑刪除,放狠話。但最後還是繼續走在了一起,也許換個人,感覺會很難忍受對方這種情緒或者思維。但當因爲矛盾打破平衡以後,卻對對方有一個深深的理解,也許恰好是大家都不完美。所以,纔有了很多次毀掉暴力,毀掉嫉妒,毀掉猜疑,毀掉關係,從新建立關係,重新調整自己迎接新生的機會。

她今天說我有太多執念了,我確實做過很多證明自己的事情,最終以失敗收場的時候,我都想自殘了,但最終還是沒下的下去手。

她說了一段話,我覺得蠻有意思的:

兩個人

一個是孩子,一個是大人。

一個大人,控制慾很強,很暴躁,恨鐵不成鋼。

一個小孩,任性妄爲,很討厭這個大人。

你的執念太深了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站在了他的對立面

你在他那裏得不到愛,你痛恨他,你也痛恨他總是否定你自己。(是不是中國式的家長都是這樣,永遠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好。)

他沒有滿足你內心的小孩

所以你長大了還像個小孩一樣

沒學會愛你自己

你很自卑

你在討厭他的同時也被他的價值觀深深的吸引

不然你不會拼命的想要證明自己

說道這裏,我想起了李笑來。他說他小時候家裏不是很有錢,他喜歡手錶,他爸爸就給他買了10塊手錶,他們班就他表最多,甚至他還拿表送給別人,他的內心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後面他再要玩具的時候,他爸就會很合理的告訴他,你喜歡錶,我全部給你買表了。

後來他回顧的時候說,當時他內心的小孩充分的被滿足,還理解了父親。讓他整個童年都很風光,他是他們班手錶最多的,別人一塊都沒有的時候他有10塊,吹牛逼也很有優越感,很有自信心,在哪裏都覺得有面子。

李笑來現在是億萬富豪,以前小時候當窮人的時候,還是和我們一樣脆弱。10塊手錶就是他的全世界。

在我記憶裏,我吃燒烤是最滿足我的,我小時候媽媽在國企上班,每天6點多下班回來都是烤燒烤給我和妹妹吃,每個季節都會問我想吃什麼,只要我和妹妹說出來名字的水果,市面上有的,我基本上全吃過。我在學校,學生送我吃的我從來都不要,有人拿好吃的在我面前晃,我根本都不理的,甚至看的慾望都沒有。我心裏很有底,什麼好吃的,告訴我媽,我都能吃到,你們拿的這些真不稀罕。

從小的童年對於吃東西,我還是有特別美好的回憶,有一個很疼我和妹妹的媽媽。能吃到市面上所有的水果和零食,有時候我們不要,媽媽也會主動買。

到我後來上大學,甚至工作,我都是買到我吃過最好吃的快遞迴家,主要是給我媽媽吃的。甚至很多我嫌貴自己不願意買來吃也要郵寄給她讓她吃。她每次回信息說好吃的時候,我特別開心,我想當時她也和我現在一樣的心情吧。

母親給我傳遞了一種習慣,吃的東西都是很便宜的。直接買就可以了,而且吃到市面上比較少見的東西是很幸運的,因爲這些東西少,就應該帶回家,和家人分享。這個習慣還是家人的影響吧,所以和我媽媽一直關係很好。而父親總是給我冷冰冰的形象,但小時候父母都在身邊,總之過得很幸福吧。

關係的深層解讀,總能在原生家庭找到影子。

你不應該活成你討厭的人

你想要得到你缺失的一切,首先要做一件事情。

接受自己,放下過去。

接受你的不完美,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每天對着鏡子說一遍

我很好

有很多人愛我

我是爲了自己而活的

說到這裏我想到了心理暗示,就是不斷給自己正反饋,你會越來越好,我回憶起自己在健身房對着鏡子練習自己胸肌和腹肌照鏡子的樣子。每天告訴自己,我可以練的線條很明顯,沉浸在撕裂肌肉的痛並且快樂的感受,每天去完成一個部位的練習,感覺沒有健身的一天都是不完整的,我喜歡那種把自己逼到極限還不斷加重突破的感覺。

也正是因爲經常看鏡子,所以每天都很喜歡看到自己的身材,也就練的越來越好。迴歸到這個暗示上,我都是一廂情願的去做,我感覺到自己做不到,但我沒說話,她繼續分享了一個故事:

蘋果樹的故事

如果你一直在一棵樹上摘蘋果吃,有一天那顆果樹老了,你吃不到東西了。

你應該多澆點水,施點肥,而不是罵它沒有果子了。

樹都會老,何況人呢?

希望你不要恨你爸爸了

也不要恨你自己了

做個真實的人

和自己和解吧

看到這裏,我差點眼淚掉出來了。

她不是心理醫生,但她同樣有着和我類似的經歷,只是她找到了本源,去化解了這場矛盾,而我沒有找到這個本源。

每天摘蘋果樹的我們就像,收蘋果的農夫,每天都在摘,然後賣錢滿足我們的慾望。有一天蘋果不多了,他就會施肥,來年讓果樹長起來。給果樹殺蟲,施肥,澆水。

我們每個人的父親就像這個果樹,它其實一直都是在爲一個家庭默默的付出,自己賺到的錢都給了我們讀書,而自己口渴了一瓶礦泉水都捨不得買,學校不管學多貴的學費,學費卻從未少交一分錢,從小學一直到大學。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也從原來的小孩子長大了,對果子的要求越來越多了,慾望也越來越難實現,當蘋果樹接不出蘋果滿足我們的時候,全是怨氣。

其實是我們沒有看到他爲了結果子付出的是整輩子的努力,我們只看到了蘋果,卻忽略了他日復一日的儘自己全力的吸收水分和吸收陽光,每天起早貪黑的就爲了讓自己多結果子(多賺錢)。他很希望我們也能像他那樣成長起來,早點接出屬於自己的果子。

那一刻,我理解了他。理解了他的焦急和無奈。

理解了他一直想改變我,但永遠改變不了我,因爲我是我他是他。

未來有一天,我會背起父親的責任,去做好一顆果樹,我會更深刻的理解到當父親的不容易。

這時候我明白了和自己和解,也理解了父親。

因爲我們都是人,總有一天,他的今天我都會經歷。

未來就在前方,我也在朝前面邁進。


後記:

這篇文章給我的衝擊非常的大,甚至超過了前面所有的文章,蘋果樹這麼簡單的道理自己竟然沒想明白,說明自己思考問題還是太表面化了,如果沒有深入到這個層次,我是沒辦法和自己和解的。

出問題找到背後那個出現問題的點特別重要,就好像我看了好多書,根本對自己一點用都沒有。我知道不是書有問題,是我自己有問題,但不知道怎麼改善。

今天我徹底懂了,是我沒找到出現問題的那個點,沒有深入到問題本質去看待問題,因爲自己思考的太少了。我應該建立更多的思維模型,思維模型都是一個一個的體系,自己並未真正完成體系。

接下來體系化輸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