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思維題 | 如何用0.01元購買一瓶可樂,這是一個不正經的題目

京東在招聘的時候,出了一道面試題:

如何用0.01元買到一瓶可樂?

咋眼看去,這是一道不正經的題目,有點無厘頭。怎麼可能花0.01元就可以買到一瓶可樂。繼續往下看.....

考察能力

  • 思維發散能力
  • 產品規劃能力(產品思維)
  • 邏輯思維
  • 用戶思維
  • 對產品價值和價格之間關係的理解

用戶思維

用戶思維,顧名思義,就是“站在用戶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的思維。或者更廣泛地說,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

在產品設計領域,具備用戶思維至關重要。馬化騰說過,“產品經理最重要的能力是把自己變傻瓜”,周鴻禕也提出“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必須是白癡傻瓜狀態”。

產品經理能夠隨時將大腦從“專業模式、專家模式”切換到“用戶模式”或者“傻瓜模式”,就是用戶思維的體現。要能忘掉自己長久以來積累的行業知識,以及有關產品的嫺熟操作方法、實現原理等背景信息。

除此之外,用戶思維在市場營銷以及生活工作當中,也是同樣重要。如果沒有把握好用戶思維,就會造成種種不良後果。

產品思維

互聯網創業者一般要過“三關”:產品關、市場關、管理關,通常來說,產品是一,市場和管理是零。一如果立得住,可以把它變成一百萬、一千萬,但一如果立不住,所有事情都等於零,所以產品是互聯網創業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產品決定了很多創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產品經理能否很好的把控產品的質量、產品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產品經理的思維方式能否跟得上互聯網發展的節奏,解決用戶需求。從這個角度來說,產品思維決定了創業的前景和未來。

如果一個互聯網產品能夠把一立起來,成功的影響到了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的用戶,這時候產品就不再單純只是一項互聯網服務那麼簡單,產品將會成爲推動整個 IT 產業進程的重要力量,比如QQ改變的網民的交流方式,搜索引擎改變了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而產品經理當初的產品思維賦予產品的功能和創意,有可能深深的影響着中國的未來、互聯網產業的未來、中國用戶的未來,產品經理的思維方式就不再只決定產品的導向,更是未來中國創新力量的源泉。

一:從“解決誰的需求”去思考

產品工作者在提出產品解決方案之前,一定要清楚在爲誰解決問題。也就是:明確需求方。放到這道題目上就是:0.01元買到一瓶可樂是誰的需求?

我們可以將需求方分爲三類:用戶、平臺、商家,再去分析每個身份的需求實現方法。

用戶的需求

如果是用戶的需求,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一個人有哪些方法可以買到0.01元的可樂”,重點在「方法」。針對個人的方法非常之多,在此隨便列舉幾個:

  • 在外賣平臺加0.01元進行換購
  • 在拼多多上發起砍價(很普遍)
  • 讓朋友請客,給他發0.01元紅包
  • 發起衆籌
  • 去一些平臺秒殺
  • 買再來一瓶的瓶蓋
  • 用0.01元買商家過期可樂(人性)
  • 去廠商0.01回收殘次品
  • 抽紅包,抽到了

平臺的需求

如果是平臺的需求,那麼就有兩個問題要解決:

  • 有哪些玩法?
  • 產品如何去實現?

前者是運營要思考的,後者是產品要思考的。

運營思考的是「方案」,考驗的是策劃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品牌營銷能力;

產品思考的是「流程」和「功能」,考驗的是支付流程設計、後臺流程設計等產品功力。

以運營爲例,如果京東要做讓用戶“0.01元買可樂”的活動,一定不是爲了賣可樂,而是利用成本轉嫁,把可樂的成本分攤到其他能產生價值的商品上,從而實現盈利。

比如,購買京東會員,可以0.01元買一瓶可樂;再比如,首次開通京東金融&使用京東白條,支付0.01元換一瓶可樂;還可以借鑑肯德基的Bug營銷,設置平臺支付漏洞,可樂下單時的單價都變成0.01元……

對京東而言,上面這些活動,要麼能帶來新的註冊用戶,要麼能提高整體的銷售量。可樂的成本,都轉嫁到了用戶其他消費商品上。整個活動的完成,則需要運營和產品的通力配合,運營進行方案策劃和執行,產品提供功能開發、保證平臺使用過程的流暢。

商家的需求

如果是商家的需求,要解決的需求要麼是去庫存、要麼就是組合營銷。前者是爲了在產品過期之前清理庫存,降低損失;後者是爲了通過對某類產品讓利,提升店鋪整體訂單量和營收額(還有品牌宣傳)。

現在很多商家都會做一些促銷來吸引顧客,比如爲了提升客單價,會設置滿減;爲了提升復購率、曬單率,對顧客予以返現、或贈與抵用券……

如果想再細一點的話,還可以區分線上和線下,側重於講線上(畢竟是互聯網)。可以講一下線上和線下活動有哪些區別。

比如有些活動適合在線下做,卻不適合在線上做。你在某商家充值100塊錢會員,扣除0.01可以換一瓶可樂,對用戶而言,線下獲取利益更直接,線上則需要承擔郵費或需要購買其他商品纔可以獲取。

不要覺得面試產品根本不用考慮商家的事兒,從商家營銷的角度來回答,能展現出你對電商行業推廣模式的瞭解程度。

從產品價值和價格的關係去思考

假設題目要問的就是普通的用戶怎樣能以0.01元買到一瓶可樂。

頻次:買一次?還是一直買?

只享受一次0.01元買到可樂,很多常規手段都可以實現,但這些方法不太適用於“以後買可樂都是0.01”。買一次就不多了,前面講到的方法都可以實現。

重點說一下「一直買」。一直買有兩個辦法:讓0.01元增值,或讓可樂降價。

其實,問題說來說去都是“「0.01元」和「一瓶可樂」交換”的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它倆的價值變得對等。

方法1:讓可樂降價

一瓶可樂包含着人力成本、生產成本、運輸成本、品牌包裝成本等,別看只是一瓶可樂,卻是由非常複雜的成本構成的。

一個商品不只是由品牌方一方定價決定的,中間需要獲利的還有原材料提供商、加工廠、代理商……除非層層下來都接受0.01元的價格。

可是他們都需要盈利,如果無利可圖他們肯定不會幹。所以,讓「0.01元的價值=一瓶可樂」要比讓「一瓶可樂=0.01元的價值」要簡單可行一些。

方法2:讓0.01元增值

增值也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是增加0.01元的附加價值。

把「0.01元」當作是一個產品,將它增值爲「一瓶可樂」的價值,依靠「0.01元的附加價值」,實現二者的等值。也就是,讓0.01元+附加價值≥一瓶可樂。

現在最流行的就是賣情懷、做公益。比如,發起一個公益活動「1分錢買可樂送溫暖」,每個人都可以花1分錢在京東上買到一瓶可樂,平臺把這些可樂送給留守兒童、流浪漢。「公益屬性」和「京東的品牌」都是附加價值,而且還能幫京東做宣傳。

再比如,你可以爲商家付出高於2.99元的勞動(假設可樂是3元),發朋友圈幫他宣傳、在點評產品上給他們好評、幫他拉兩個顧客進店、幫他想一個宣傳文案等等。你的勞動就是0.01元的附加價值。

第二種方法是讓錢增值。

大家理解的增值就是通貨緊縮、貨幣增值:當貨幣增值300倍的時候,0.01元則等同於增值前的3元。但是,貨幣增值300倍,不代表可樂會同比緊縮。而且這種情況不是我們能控制的。在此提供三個參考角度:

  • 第一,把0.01元當作本金去投資,通過投資讓0.01元變得更多,直到能買到一瓶可樂,或是更多可樂
  • 第二,可以拿90年代的0.01元去購買,由於該錢幣的稀缺性,它的價值是高於其原有價值的,可以買到不止一瓶可樂
  • 第三,用0.01元買到一個東西,和別人置換,如此循環,置換到一個可以買到一瓶可樂的物品,去換置一瓶可樂

但是,這三個角度也有Bug,它們更多的是解決一次性需求,不是永久性需求。畢竟,不能每次想喝0.01元可樂都去以物換物吧!因此,只作爲思路拓展。

從產品設計三要素思考

產品設計三要素是入門級的產品技能了,甚至都算不上技能,只是一個思考產品需求的方法。這個方法適用於絕大部分的題目,放在這道題也適用。

第一步:分析三要素

  • 用戶:誰來買?怎麼讓他買?
  • 場景:什麼情況下要用0.01元買?
  • 需求:爲什麼要用0.01元買?

以京東爲例:京東是想通過1分錢買可樂的活動爲618做鋪墊?還是想幫助那些沒有錢買可樂的人?

前者面對的用戶是:能在京東產生消費的人;後者面對的用戶是:想喝可樂,但是真的沒有錢。

這兩種用戶要解決的問題也不同。前者的本質需求不是買可樂,是把0.01元買可樂作爲噱頭;後者的需求才是真的想要一瓶可樂。

第二步:確定需求優先級

實現需求的方法通常不止一個,需求的緊急程度一定程度上影響着需求實現方法的選擇。明確用戶、場景、需求之後 ,還需要確認:0.01元買可樂的需求是否緊急?

比如,是要馬上以0.01元買到一瓶可樂,還是來日方長?

如果要你以最快的速度買到一瓶0.01元的可樂,不算送餐時間的話,可能你上外賣平臺點餐是最快的;如果把送餐時間也算在獲取可樂的速度中,可以跑去門口跟小商店老闆協商,讓他以0.01元把可樂賣給你,承諾他今天給他拉來5個顧客進店消費。

當然,以上的舉例都不是絕對的,只是提供一個思路,畢竟優先級排序也是有限定條件的,限定條件不同,排序方式也就不同。本文提出的三種思路,也僅供拓展思路,真正答題時,考查的還是求職者的思考邏輯和表述能力。

如果是你,開發工程師,如何花0.01元就可以購買一瓶可樂?

文章參詳: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