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選擇了生活,不是生活選擇了你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正是你曾做過的那些選擇,成就了現在的你自己

這兩天高考出成績,室友在聊“當初怎麼選擇的這個專業”。這使我想起一些之前的事,隨即產生了兩個有趣的觀點。

01:警惕所謂的“人生經驗”


高中時曾有幾位老師在班裏向我們傳授“過來人的經驗“。

關於“大學”

A老師曾說:“多考證!對以後工作有好處。”

B老師曾說:“大學最好把駕照考了,像我現在工作了,就沒什麼時間考駕照了,很後悔。”

我們冷靜地思考一下這些“建議”:

A老師 的建議是否可取,取決於你選擇的專業。

因爲並不是所有專業都像xx(建築?此處不確定,因爲我不是在建築相關專業,也沒有此專業的朋友)專業一樣,可以用很多專業領域證書來證明你自己,工作時可以加分。比如CS專業就“基本”不需要(PS: 我知道有“ACM”這種比賽,能得獎很好啊,但其數量太微不足道了)

年初在姥姥家時,我一個表哥和我聊專業,也建議我“大學期間多拿一些證書”,理由和A老師類似。

我笑着說:“好,我知道了...”

PS:CS方向的學生如果找編程的工作時,簡歷上寫“計算機二級證書”的話,是會減分的哦~

“擔任學生會xx職務”等項,也是一樣減分的哦~

B老師 的邏輯其實就是:“當初我xxxxx, 現在很後悔,所以你們以後一定不要xxxxx”。

因爲是述說者的親身經歷,而且“血淋淋”的例子就活生生的擺在我們面前,所以這種邏輯非常容易說服人(至少當時是這樣)。但對不對就不一定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如果像B老師說的:因爲工作後“沒時間”,所以“大學最好把駕照考了”。我不敢苟同。每個打算在校期間考駕照的人都應該認真思考一下:真的有必要把這麼一大段絕佳的時間用在考一個不知何時才能用得上的駕照,而不是用在提升自己,着眼於逼近的畢業/工作?

寫到這裏,我特別想聊聊此邏輯的另外一種常見表示:“因爲當初家長沒有能上大學,所以希望兒女一定要上大學”。

這句話對不對呢?要問我?我肯定得說對。但它的答案不是我關心的。

我關心的是另外一個始終存在卻被有意忽視的事實

前段時間看了“陳爲軍”導演的紀錄片《Why Poverty》,最後一集是《出路/Education Education》

看完後你就會發現:當這種家長懷着“我當年沒有能上大學,所以一定要讓子女上大學“的想法時,等在他們前面的往往不是“夢想天堂”,而是“陷阱”!

導演陳爲軍對此現象的一段描述:

“這些孩子的家長跟我的年齡差不多。他們認爲,自己之所以沒有機會跳出農村,是因爲沒有在高考這條路上取勝。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我的孩子一定要進大學。但是他們不知道現在除了一本二本之外還有大量的三本大專。他們不知道這種“大學“和他們當年的大學是不一樣的。”「這種大學,當你真的去上了,你會發現,那裏什麼都沒有!」(PS: 最後一句爲筆者補充)

所謂的人生經驗由於“時代變化”、“圍城造成的認知偏差”、“倖存者偏差”等原因,並不一定可靠,如果你把它當成靈丹妙藥放心來吃,小心有一天被它毒死哦~

02:你選擇了生活,而不是生活選擇了你


人這一輩子,就像是玩一款RPG遊戲:你在遊戲過程中做出的一系列選擇將你導向一個特定的結局。可惜的是:遊戲能存檔/重來,人生不行。

你選擇 迴應前桌女生給你的小紙條 還是選擇 扔到垃圾桶裏

你選擇 讓父母決定大學專業 還是選擇 自己決定

你選擇 在班裏同學大都去考駕照時無腦跟風 還是選擇 先仔細權衡是否有必要

你選擇 在校期間做兼職 還是選擇 埋頭學習

你選擇 逃課玩遊戲 還是選擇 逃課寫代碼 或者選擇 不逃課

...

正是過去的無數選擇成就了現在的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