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是清代詩人袁枚眼中的苔,牡丹有牡丹的熱鬧非凡,苔花有苔花的安然自在,即便如米小,也要傲然盛開。

    2013年之前,樑俊只是廣西城裏一個普普通通的樂器行店長,日子過的平平淡淡,每天便是賣賣樂器,教教彈曲。但在2013年,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一次偶然的機會,樑俊和妻子得知石門坎中學缺老師,樑俊一直對教育感興趣,心中一直有到鄉村支教的心願,於是他組織了6人的志願者考察團隊,來到偏遠的貴州烏蒙山支教。

艱苦的環境中,兩人絲毫沒有抱怨過,一心一意將精力放到了孩子們身上,甘之如飴。下課的時候,妻子周曉華細心地幫小朋友們整理衣服,擦乾淨孩子們髒兮兮的小臉。樑俊在一旁給小朋友們彈吉他,寬厚的大手輕輕的握着稚嫩的小手,輕釦琴絃。悠揚的琴聲酣暢地訴說着這份簡單的快樂!

烏蒙山的教育資源有限,大山的孩子識字和理解能力跟不上,因此只能因材施教,用音樂的形式,把詩歌編成歌,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更快地學會詩詞。夫妻二人省吃儉用省下錢來給孩子們買教材和文具,很有耐心地一遍一遍教他們識字閱讀。然而,樑俊很快發現了一個問題,這些烏蒙山的孩子很害羞,膽小,不敢表達,內心緊張,不敢表現自己。樑俊躺在牀上翻來覆去睡不着,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孩子們敢於開口。一夜未眠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樑俊決定給孩子們設立一個特殊考試,每週讓孩子們輪流上臺考試,唱歌,演話劇,講故事,朗誦。慢慢地孩子們變的更勇敢了,更敢於表達自己了。看到孩子們的進步,即便是一點點,他也欣喜不已。

    “含苞待放”的過程很漫長,剛開始上臺,孩子們要醞釀很久才發聲,老師和孩子們都會安靜等待,不時鼓勵……花了一個學期孩子們才慢慢適應這樣的考試。就是在這樣的考試中,樑俊第一次聽到了烏蒙山孩子小樑唱的《苔》,老師用吉他給她伴奏,一起在講臺上唱着袁枚的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2018年2月16日,樑俊帶着烏蒙山這羣可愛的孩子登上了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他們用天籟之音動情地演繹了袁枚的《苔》,感動了全國人民。一時間,這首冷寂了300年的詩歌一下子刷爆了網民的朋友圈。身穿民族服飾的山區孩童清亮烏黑的眼眸透出他們的乾淨美好的心靈,伴着歌聲一起,重重地敲擊着觀衆的心,唱進了心坎裏。

    樑俊在舞臺上說“爲什麼想帶他們唱這首詩歌,就是因爲我也是一樣的,從山裏出來的,也不是最帥的那一個,也不是成績最好的那一個,就像潮溼陰暗角落的那些苔,人們看不見,如果被顯微鏡放大出來,但是它們,它們真的好像一朵一朵的花,很美!我希望這些孩子可以像牡丹一樣勇敢地綻放!”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如果沒有那次眼淚灌溉,也許還是那個那個懵懂小孩。溪流匯成海,夢站成山脈,風一來,花自然會盛開。夢是指路牌,爲你亮起來,所有黑暗爲天亮鋪排。未來已打開,勇敢的小孩,你是拼圖不可取的那一塊。世界是純白,塗滿夢的未來,用你的名字命名色彩。雁聲依舊在,年少時對白,耳邊音尤在,如風暖心懷。

烏蒙山的孩子有了樑俊,就有了夢想和敢於像苔花一樣開放的勇氣。樑俊有了這些烏蒙山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義,“我就是一個不入流的音樂人,也沒有教師資格證,因爲這些孩子,我寫的歌有了生命,因爲他們,我知道了自己還是可以幹一些事的。”

我們都像平凡的苔花一樣那麼不起眼,但是,即便沒人看見,我們也要勇敢地綻放屬於我們的色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