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知了……”雖只是五月,但古樟的枝丫上已傳來陣陣蟬鳴。七八個成年人才能環抱的古樟在向我們展示她的風韻和生命力,這一聲聲的蟬鳴也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氣息。

    初聽蟬鳴,覺得它聒噪呆板。一聲聲的嘶鳴,帶着灌着熱氣的風使人更加心煩。瞭解蟬的一生之後,再聽蟬鳴,它似乎變得不一樣了。

    一般的蟬,需要在土裏面潛伏4到5年,最長的有17年。度過幼蟲期,破土羽化,交配繁殖後代後死亡。蟬的絕大多數是在土裏,陰暗的地方度過的,到了交配的季節,雄蟬開始向雌蟬展示着自己明亮的嗓音,這是它一生中最爲輝煌的時刻,最富有活力的時刻,它能夠盡情綻放生命的光彩。在交配產卵過後,蟬便會死亡,留下新的生命的希望。拋去心中的煩躁,用耐心去撫慰內心的炎火,再細細地聽聽蟬鳴,會發現,它有的並不只是聒噪,更多的是生命!蟬的生命最長壽命長約40-60天,如此短暫的生命,它們卻用歌聲表達着它們對生命的熱愛,生命的存在,生命的美好。蟬鳴是首有生命的曲子,在高亢之中,蘊含着婉轉,起伏,跌宕。蟬鳴的聲音最大可達一百多分貝,它一氣呵成,用最長的聲音,譜寫了一曲悠長的夏歌,永遠沒有疲倦之時。

    蟬,又叫苦蟬。蟬苦在何處?蟬的受精卵落在地上的成活率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存活者將會被塵土悄悄掩蓋,等待幾年後的新生,淪落者便被風雨洗刷殆盡。幸運存活下來的蟬,需要在陰暗的地底等上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重見天日。幾年甚至十幾年之後的一場夏雨使它們驚醒,開始了它們的重生。它們出生時便被緊緊地束縛着,它們需要擺脫身上那一層枷鎖,才能獲得新生,於是它們開始忍着苦痛,顫抖着完成脫胎換骨的過程。艱辛過後,是一個鮮活的生命的誕生,它們開始舒展雙翅,飛上高高的枝丫,在樹枝上高歌,開始它們精彩的生命!但並不是所有的蟬都可以在獲得新生後存活下來,一些不走運的蟬會進入食客的餐盤中,爲他們所享受。極低的存活率,黑暗中漫長的等待,痛苦的蛻變過程,食客的大快朵頤,擁有這悽苦的一生,蟬又被稱爲苦蟬似乎不無道理。

  夏日,正午枝丫上的蟬鳴和夜晚池塘裏的蛙叫,都是生命的象徵。它們用動聽的鳴叫吸引着另一半,讓生命得以延續。蟬的苦帶來的是嶄新的生命,蟬的鳴帶來的是生命的活力。小小的身軀,卻能發出如此響亮的聲音,這何嘗又不是一種生命的力量呢?蟬在飽經風霜之後在夏日用它們嘹亮的歌喉,爲它們生命中最後一個季節增添生機,向我們展現着生命的精彩。

    蟬用非凡的毅力等來了新生,完成了它曾經遙遠的夢想,用痛苦的蛻變換來了整個夏日的飛翔。生命,或許就是這樣,即便艱辛,也要奮力地綻放自己。

    一蟬,一鳴,或許就是一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