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出合理的決策?

文 | 偷懶的大雄

圖 | Pexels

買這件衣服,還是哪件衣服比較好呢?

買蘋果還是買華爲,哪個比較適合我呢?

哪個文案比較好呢?是這個還是另外一個呢?

生活中充滿着無數的決策。買衣服時所做出的決策,是生活中很常見的決策,雖然做出錯誤決策,自己的形象會受損,但是傷害沒後者大。

如果買錯適合自己的電話,不只用的不開心,也浪費了很多錢。而最後一個決策,如果選擇錯誤的文案,那麼銷量就會被影響。

1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做出合理的決策呢?

在《原則》這本書提到,有2個東西影響我們很難做出合理的決策,分別是自我意識思維盲點

先說說自我意識。我們都知道要從他人的批評中學習。但是每當他人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會很想發脾氣。此時的自己會爲了捍衛自己的觀點而攻擊他人。

我們都有這樣的防衛型的自我意識。那什麼是思維盲點呢?有些人重視事情的細節,有些人重視事情的結果。有些人習慣用心理學的角度看待事情,有些人習慣用經濟學的角度看待事情。

我們都有自己獨特的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們會留意到他人沒看到的觀點。同時,我們也存在看不見的盲點。

2

通過自己思考得出的決策,和把這個決策和他人商量後得出的決策,哪個的決策更好呢?肯定是後者,但是要做到的話,我們必須得克服上述提到的問題。如何克服呢?

成爲個頭腦開放的人。什麼是頭腦開發呢?就是能接受他人的意見,接受他人的答案可能比自己的好。和他人討論中,保留自己的想法,考量自己的想法和他人的意見,得出更好的決策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舉個書中提到的例子。作者得了很嚴重的病,醫生說需要做手術不然會有危險。

於是作者請教了幾名相關領域的人才的想法,並且思考哪個想法最靠譜。作者採用最靠譜的方法,最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作者不需要做手術了,身體也沒大礙。

只要我們能收集高質量的的意見,並且思考如何做纔是最靠譜的。通過這樣,我們就能得出當下的自己所能得出的最靠譜的決策

3

大多數的我們都屬於頭腦封閉者,而不是頭腦開放者。這2者有什麼不同呢?

a)

頭腦封閉者:認爲自己的想法是正確。

頭腦開發者:擔心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

b)

頭腦封閉者:害怕他人挑戰自己的觀點,爲他人挑戰自己的觀點而感到煩惱和痛苦。

頭腦開發者 : 爲什麼我和他人的觀點不同?我的觀點正確嗎?如何改善我的觀點?

c)

頭腦封閉者 : 希望他人理解自己的觀點,而不是自己理解他人的觀點。當他人不能理解自己的觀點時,也會感到痛苦。

頭腦開發者 : 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得出新的看法。

d)

頭腦封閉者 : 喜歡錶達自己的觀點,不喜歡聆聽他人的觀點。

頭腦封閉者 :喜歡聆聽對方的觀點,鼓勵其他人表達自己的看法。

4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頭腦開發者的人的心態原則。

第一,我們必須意識到,自己的決策可能是錯誤。很多人會做出的錯誤的決策,是因爲他們都認爲自己的決策是正確無誤的。

只有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決策可能是錯誤的,我們纔會主動思考自己的決策是正確與否,和他人討論,聆聽和思考他人的觀點。

第二,在決策前,我們必須收集所有相關的信息,而不是隻收集自己想看到的信息,忽略不喜歡的信息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做錯誤的決策,是因爲當我們分析信息時,我們只分析自己喜歡的信息,而不是分析所有的信息。

第三,和他人討論是爲了更理解問題,得出更好的答案,做出更好的決策,而不是爲了證明自己是對的

而且討論的對象必須是具備相關知識或經驗,並且在這些領域有所成績的人。或者是位可以合理的分析自己的問題,能提供自己合理的解釋的人。

5

最後,我們來說說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自己更加頭腦開放。

第一,冥想。冥想可以幫助自己放鬆,讓自己的情緒和思緒更加平靜。平靜下的自己更能接受他人的觀點,更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第二,養成習慣。當我們感覺到自己的觀點被挑戰時,我們可以放棄以憤怒的方式迴應,我們可以把它當做是個學習的機會。調整自己的呼吸,檢查自己的想法是否有可以改善的地方。

第三,找出自己的思維盲點。如果自己在某個領域的問題總是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那麼我們就得注意了。

當下次面對類似的問題時,和可信的人商量後做出的決策,會比根據自己的思考得出的決策來的靠譜。



END

養成頭腦開放是非常難的。很多時候我們更願意相信自己是對的,也不願意相信和可信的人討論出的觀點(決策)纔是對的。

今日做不好,沒關係。繼續練習,10年後的自己會爲此而受益良多。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啦,我們下次再見喲。

參考資料:雷·達裏歐的《原則》

備註:無戒90天成長訓練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