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信息的朋友


1

不回信息的朋友

小Y是我很要好的朋友。在路途上無聊時,她會主動找話題聊天;出門喝茶時,她也會主動找話題,和對方交流。

有時候她也會準備一些食物、或者禮物給我們。她人美,心地也善良。可是..

她有個天大的短板:不回信息。

今天下午在外頭聊得很開心,回家後發給她的微信,直到隔天在學校遇見她都還沒回復。

有一次,我還因爲她不回覆我信息,誤以爲她不重視我,不想和我做朋友了,於是開始遠離她,慢慢的遺忘這段友誼。

後來才得知她並非故意不回,只是不懂要回復什麼樣的內容,慢慢的也忘了這件事情,於是便形成了已讀不回


2

傷害你的不是對方的已讀不回,而是這件事情勾起了你的心理傷口。

在《自我成長的力量》這本書裏,提到一段內容:作者也有個不回信息的朋友,也因此有了不開心的感覺。

最後在雙方坦誠看見自己的內心,是什麼原因導致我痛苦,爲什麼我會因爲對方的不回信息而痛苦?在得出這些答案後,雙方也比較能接受對方的不回信息的習慣。

對於我而言,不回信息對內在的我來說,不回信息就代表你不重視我,你不需要我,我是沒有價值的,我不值得被愛。

於是當小Y不回我信息時,我會思考是不是我沒有價值,是不是我發的信息很乏味,是不是我做了什麼錯事所以對方不想理我了。

但是事情的真相卻是,對方只是佔時不想回信息,沒mood回信息而已。

//

看清楚自己爲什麼會因爲對方的不回信息而痛苦後,當小Y不回我信息時,我會提醒我自己:

對方只是沒有mood回而已,不是因爲我做錯事,不是因爲我不值得被愛,提醒自己停止負面思考。

當你知道自己會習慣性地對,某件事情進行大量的負面思考,那麼當你下次遇到這類型事情時,提醒自己,並且斬斷負面思考,自然也就能避免新的痛苦的發生

那麼,對方已讀不回的行爲勾起了你的,哪些負面信念呢


3

3個幫助你理解對方的行爲的視角

在《自我成長的力量》書裏,作者提到3個視角,幫助我們更加理解他人的行爲:

1)童年成長背景

2)你們的關係背景

3)事件的背景


第一個視角,童年成長背景

如果你和對方的友誼並未深厚,那麼對方是比較不可能和你訴說對方的童年經歷,甚至一些創傷或者不開心的回憶。

如果你已經知道了對方的童年的不開心的故事,童年的經歷,那麼你就能更加理解對方這麼做的原因。

一個小時候被欺負長大的人,和一個小時候在愛的保護下成長長大的人,所形成的信念和思維模式是不一樣的。


第二個視角,你們的關係背景

在你和對方的互動中,對方比較在意什麼事情,哪些事情是對方比較不在意的。

而在你和對方的互動中,對方知道你對於哪些事情比較在意,哪些事情比較不在意嗎?

如果對方不清楚的話,對方自然無法得知自己無意的行爲,給你帶來了不必要的傷害。


第三個視角,事件的背景

同一件事情,不同人的看待的方式各不相同,自然想法和行爲也會有所不同。

同一件事情,小孩子無法得出和大人一樣的看法,因爲經驗和精力的差距。

同一件事情,普通人無法得出和專家一樣的看法,因爲知識和經驗的差距。


根據這3種視角,你有了新的方法看待對方的行爲。你會發現到對並未是故意要傷害你,對方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爲對方認爲這是正確的決策,而且你也不會因此而受傷。

最後,你可能無法喜歡對方的決策,但是至少你可以理解對方的決策,對方這麼做的原因



END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啦,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幫我按個喜歡喲。

如果想看到更多類似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喲。

那麼,我們下次再見啦。


文字 | 偷懶的大雄

圖片 | Photo by Rodion Kutsaev on Unsplash

備註 | 無戒90天成長訓練營

參考的書籍 | 《自我成長的力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