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自己所在的領域的核心?

每次拿起手機,看完微信聊天對話框,切換到朋友圈,刷新一下的時候。看到微信朋友圈每天有人到處玩,各種美食,各種成長,各種學習。再看看自己,一種的苦逼的感覺油然而生。每天自己累死累活的都賺不到什麼錢,在大城市勉強能夠活着,活的好不好,很難說,爲什麼呢?

因爲我們在自己的行業裏沒有找到核心的本質,所以每天做完眼前的事情的時候就不知道做什麼了。然後開始點點廣告,聊聊天就下班了,時間過的非常的快。回去一刷朋友圈,看到別人過的都比自己好,就又焦慮了。

生活一直沒有因爲自己的焦慮而變的越來越好,反而這種焦慮感多了就有點精神恍惚。但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有一個改變世界的夢想,如果找不到這個領域核心的點,解決實際的問題,那麼夢想也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如何找到一個行業裏得xxxx得天下?

基金行業裏,是得人才得天下。

低端消費品,得渠道得天下。

無差異中間品,得成本得天下。

製造業,得規模得天下。

大宗商品,得資源得天下。

補充:

無差異中間品:廠商之間提供的商品是完全無差別的,它不僅指商品的質量、規格、商標等完全相同,還包括購物環境、售後服務等方面也完全相同。(電商)

進一步思考,一個行業裏,在不同的階段,最看重什麼?

假設互聯網:

pc互聯網時代(pc:personal computer 個人計算機)早期是得速度者得天下,之後是得產品者得天下,再到後來就是得運營者得天下。不同的階段對應的是不同的核心,想明白這個問題,你隨時可以掙到錢。

最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收縮戰略,企業就是資本寒冬,企業裁員,很多人下崗了。

電商更是明顯,因爲大家在網上賣的貨都一樣。很不幸我在的公司就是無差異中間品,更不幸的是80%的電商公司都是賣的是無差別中間品,各種品牌的衣服,然後賺差價。

那要是市場好的話,你賣的多賺的多,大家皆大歡喜。但是要是市場不好,你賣的少,那很有可能工資都發不出來了。因爲大環境經濟不好,人們減少了消費,那麼公司東西更賣不出去,更賺不到錢。

一個公司花錢多的就兩個地方:人工成本和貨物成本。一旦資不抵債了,就很容易破產。

所以老闆直接說:裁員就賺錢。那要是不裁員,小公司很可能會死掉。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是你裁員太頻繁,你的公司永遠是小公司,每一次招來新人你的公司都要培養。新人來公司的前三個月基本上是不創造價值的,後面慢慢有價值了你裁掉了。

任何一個公司,都是20%的人養了80%的人。你仔細覈對自己的產出自己是不是最能給公司創造價值的那20%的人?如果是的話,公司永遠不會裁掉你。但是後面的80%老闆也不會裁掉,等到有了新人,老闆讓這些新人領的工資比老員工高的時候,你也就不好意思待要走人了。

當你爲了磨洋工沾沾自喜,沒有進步而無所謂的時候。

總會有比你更年輕的人,不費吹灰之力的把你拍死在沙灘上。

你把青春餵了狗, 而別人把青春磨出了一把鋒利的屠龍刀。

因爲只有你親自走過,痛過,鮮血淋漓過,才知道背後的原因。

我自己反思得出了三條心法:

1.想盡辦法給公司賺的錢要大於老闆給你支付的工資。

做完自己的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優化自己做事情的流程,這樣節約出時間來做其他事情,學習新的東西。老闆很早就告訴過我,每天其實每個人的有效時間只有2小時,其餘的時間都是在混。

仔細拿個筆和紙,列出自己職責內必須要做的,做一張清單,白天在上班期間完成這些的同時,其餘的六個小時再想辦法解決更難的問題,爭取把一天活成一年的感覺。每一分,每一小時都自己限定時間定出目標,去完成。

2.把老闆的公司當成自己開的,認真的思考老闆的每一個決策背後的原因。

老闆做的所有的決定一定是爲了盈利準備的,老闆不是傻子。如果公司不盈利他肯定不會做這些。老闆說的對的也不一定就是對的,自己還要分析真正的原因,老闆做錯的一定要自己記下來。他犯過的錯誤也許後面我們也會遇到。

3.永遠都要告訴着自己,總有一天我要自己做,我如何才能做的比現在的公司好?

這個問題問完就一定有事情做了,你學會了財務,你以後自己創業就少找一個財務,你懂了倉儲,那你以後管理倉儲就知道怎麼弄。你學會了物流,那你就知道你開公司的時候怎麼建立供應鏈,每多學一個技能,意味着你的成本就會降低很多,成本降低了,利潤自然就高了。自己想的一些非常好的點,在現在的公司上測試,反正試錯成本都有老闆幫你擔着,有個平臺給你是非常好的。

總結

別人的蜜糖也許就是自己的砒霜。

一定要找到自己認爲重要的東西,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

感謝閱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