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 幾點小思考

“在大勢面前,個人不過是一粒塵埃,微不足道;多數時候,你我都在被潮水改變着方向”

2018的末尾,按慣例應該像前兩年一樣寫一些年度互聯網熱點與未來一年的趨勢預測。如揮別"2016,身處互聯網的你在哪條賽道上?"“揮別2017的幾個市場風口,你找到了那個契合點嗎?”。今年不打算這麼寫,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在《刷新: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一書中提及,對未來的預測大都是不準確的,唯有保持成長性思維,而非固定性思維,才能更好的迎接這個變化。

高速發展了多年的互聯網,流量面臨“見頂”,同時受到週期性經濟壓力,貿易影響、資本市場等等因素,接連在幾個熱門領域遇冷(重災區---金融、遊戲、影視、區塊鏈...),這種負面影響,也波及到行業的多個方面。

“公司拋棄你時,連聲招呼都沒有。不會考慮你是老人、還是新人;不會考慮你是爲公司立下赫赫戰功、還是初生牛犢。”

這種情況下,更應該提升個人影響力與信任力,這在未來是一個重要的生產能力。

談談近期對“產品人”素養的一些新思考

畢業後,先後扮演過技術、項目管理、創業者角色,至後來,專產品這個角色,這個角色做的愈久,愈發覺着產品經理這個職位title(入門易,打怪升級爲高手難),着實對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有“三個”核心能力,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產品經理能否做出一個還不錯的產品,反推跟“什麼樣的產品纔是一個好產品”息息相關。


這個三角關係,可不是項目管理中的“范進成”三角制約關係,這是求面積的過程。通常面積越大,創造出來的價值也越大。

1.洞察能力
本質上對用戶的洞察能力,業內也有其他說法,比如“同理心”等等:
1)對用戶需求的洞察
更進一步是對用戶訴求背後動機的洞察,只有理解了背後的動機,才能面對不斷變化的用戶表層訴求
2)《用戶思維》一書中提到“用戶在滿足基本的訴求之後,更關注“我看起來是什麼”,而非你給了我什麼”,在後流量、後用戶時代,尤爲重要
3)基於洞察的基礎上,迴歸場景,才能給用戶設計有價值的產品。

一個好的產品人,關注用戶訴求的動機,設計出有用戶價值的產品

2.邏輯能力
1)普遍意義上邏輯能力,是指在技術實現層面的推演,這應該是一個產品經理最基本的功底,不打算過多篇幅展開,重點說說第二點。

2)商業邏輯能力
這是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引起我重視的一個能力。之前創業那會,正處於移動互聯網紅利期,拿着BP去外面拉投資時,更多時候談的是用戶價值、流量獲取,極少談商業層面。這一年比較大的感觸就是,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商業邏輯能力,去做商業模型的邏輯推演,而非迷戀外界的“洞察”“嗅覺”,這種“洞察”“嗅覺”也是經過反覆訓練得來的。這種能力也可以通過多與市場、運營的多多合作,得以提高。

一個好的產品人,應該是關注商業的,能夠搭建出跑通商業模型的產品模型

3.溝通能力
產品經理爲了達成目標,需要充分利用溝通能力、影響力,來銜接產品團隊、運營團隊、技術團隊協作,推動整個產品的前進。

一個好的產品人,能通過影響力,促進團隊協作,從而達成產品目標

關於2019年,在個人成長方面,有兩個大的flag需要立一立

1.保持身心愉悅
萬能的金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否則一切都白搭。

2.做點“靠譜”的事
管理好自己的資源,做點“靠譜”的事情。即聚焦於真正重要的事情,減少資源的浪費。個人的資源是有限的,過去的一年,意志力/注意力被大量消耗,消耗在很多無關重要的事情身上,最後弄的身心俱疲,等你想正兒八經乾點事情的時候,發現“沒(bei)力(ju)”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