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鐘告訴你,如何成爲壓力管理高手?

公衆號:萬里少年日知錄


壓力是人對環境時時刻刻的反應。在這個領域很有研究的心理學家葉克斯(R.M.Yerkes)與杜德遜(J.D.Dodson),經實驗研究歸納出一項法則,用以解釋心理壓力、工作難度以及工作績效三者間的關係:這個法則叫"葉杜二氏法則".也就是下面的這張圖:

上面這張圖說的是:圖的右邊把壓力畫了一條拋物線,左邊就是效率或者表現。

壓力、工作難度、業績之間的關係:中等強度的壓力有助於完成工作。超強的壓力反而對壓力受到阻礙。

arousal  是: 覺醒,激勵的意思。low 低的   medium中間的   high高的。

壓力分爲內部 壓力和外部壓力

緩解壓力同樣也分爲兩步,

第一步是動態緩解壓力,第二步是靜態緩解壓力。

動態壓力緩解:擼起袖子幹活。

動手做事,或者身體動。

當人動起來你的注意力就轉移到做的事情上了,就不會胡思亂想了。實在不知道作甚,做做手工,畫一下禪繞畫也可以,因爲動起來做事容易看到成效,一個好的效果會增強自信心緩解壓力。

靜態壓力緩解:睡覺,冥想。

睡夠七小時.

睡眠不足,會帶來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差,心情不好,易怒,影響上下級的關係,會直接簡單粗暴地造成壓力不必要的增加,然後更加失眠,睡眠進一步出問題。很快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現代的人最好十一點睡,一個人要睡夠7個小時。因爲睡不好意味着心裏承受壓力也不好。

非理性的思考

非理性思考其實就是不正常思考了,正常思維是容錯的,是中肯的,非理性大多數情況就成了走極端,內心產生了不必要的糾結,影響了情緒。所以很難做好事情。

壓力管理中的五大非理性思維:

1.過度完美

爲了完美很容易放棄,因爲總要求十全十美,這種要求極其的高,一點點不完美就會很大的波動情緒,情緒不好了就做不好事了。(對應:設計從業者,挑剔的甲方,要上舞臺彩排的人。)

2.過度自責

過於自己主觀評判了,忽略了客觀因素和環境因素。所有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做好事情有很大的羞恥感,對自己要求太高。

還有一種情況是什麼都是別人的原因,都是別人要故意爲難自己,與自己爲敵,給自己小鞋穿。(對應: 剛入職的新人對任何人都很敏感)

3.逃避型

什麼都是別人的原因,錯的都是別人,我沒有任何錯誤,恨不得眼前的桌子都有錯。這種思維又覺得焦慮,緊張覺得眼前的一切自己無能爲力,感覺很痛苦。典型的例子:出門前被貓撓了,到公司把員工罵了一頓。

(對應:小老闆,公司主管,總覺得員工是傻逼,教了好多遍,總覺得別人學不懂是員工笨,不是自己表達不清楚。)

4.災難型

一旦有風吹草動,就覺得天塌了,滿口抱怨,關注點全部在負面的消息上面,在他口裏沒有半點積極的東西。

在公司加薪了,覺得就是老闆是股市好。公司裁員了,就覺得自己是被裁的對象。

(對應:公司的“老油條”,很懶不願意動的人,我去年也是這種人,吃了好多虧,現在好很多了。)

5.幻想型

 這種人對環境有非常幼稚天真的想法,他常常抱怨:“我創業怎麼沒人幫助我”,“我父母有錢就好了,我就不這麼辛苦”,“我要是名校畢業就好了”。

揪着這些本來沒有的一直不放,還把自己比來比去比的非常痛苦。

(對應:窮困家庭的孩子,大城市靠自己打拼80%的年輕人,也包括我。)

一個人的非理性思考,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和他的家庭關係,社會關係,親子關係,文化傳統,親密關係都有着密切的關係。

注意:

這些觀念產生的“來龍去脈”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我們要:辨別,識別,撲捉這些非理性念頭,如何應對他們,來減低內心的壓力和焦慮,使我們到正常水平。

每當上面這五種情緒出現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焦慮,壓力好大。因爲一時半會我們又不能脫離現狀,我們受到別人不合理的評價,腦子裏出現的這些評論家,批評家,我們怎麼辦?

心理學諮詢源自弗洛伊德創造的,他認爲精神分析是緩解焦慮的重要手段,並且給出了一個解決辦法,叫:“make the unconscious conscious”,這句話的意思是“把潛意識變成意識”。

他的原理是這樣的:把我們內心認爲恐懼的、罪惡的、與現實衝突的、負罪感、無助感的東西,非理性的慾望等等,通過分析師,被分析,交流,討論,帶到意識層面上來,認識、理解、化解。

一旦不見天日的東西見了陽光,哪怕它不見光死,當事人辨別、認識、對應、接受它們的勇氣、力量,都會大不一樣,都會要理性很多。

這也就是心理學家一直和來訪者諮詢做的事情。

那麼普通人沒有錢找心理諮詢師怎麼辦?

放心我也是普通人。

這裏在耶魯的一個博士生導師系小鹿給了四個方法,我一一分享給你:

第一步:給內心的批評家取個名字

你可能疑問了,爲什麼給內心的批評家起名字?因爲我們的內心是有兩個腦子共存的,一個是情緒腦,一個是理智腦。你要分清楚是哪個腦子在思考。

這個在前面《如何覺察真實的自卑》有詳細的解釋,可以點開去看。

絕大多數人內心的批評家是清晰,你要做的是要讓你的大腦和情緒分離開,給情緒起一個討厭你的人的名字,並且去找你的理性,你應該這麼給自己說。我看到這個事情有兩個參考的人,一個是小A,一個是小B,小B年紀更大一點,等下我問他。

第二步:對抗這個情緒上的“專業批評家”小A。

小A要是還罵你啥的,你只要問他爲什麼?它就沒話說了。他要是講出了原因,你在問他三個問題:

1)你這麼罵我的依據是什麼?

2)你這麼罵我的事實是什麼,是真的嗎?

3)我能否找到和我一樣情況的人,而且別人也活的很好的人?

問完這三個問題,基本上情緒就消失了。

爲什麼這麼問?因爲腦科學神經原告訴我們,人們大腦供血是先供應情緒腦,再供應理性腦的。當情緒腦供血發生情緒並且行動的時候,你的理性腦是沒有供血的,所以,你的理性腦小B,你一直都沒有用。

第三步:自己修正

有一個很意思的現象,當你靜下心。把情緒當成你身體的一個器官,而不是指揮你的軍官的時候。一切瞬間改變。

就好比我們拖延很厲害,一個聲音告訴我:快走吧,明天再做,下次早點開始。但是你要老老實實告訴你自己“不,不等了,就要現在做完再走。”

你會想,有用嗎?這麼容易?是的。

當我們把一個想法跟自己很明確的、清晰的大聲說出來的時候,我們因此而照他去做的可能性比常常要大很多。

認知心理學講:相對我們潛意識裏的一個想法,一個明確清晰,表達完整的指令,我們的大腦本能的、自動的反應就是接收、理解、接納它,這樣執行它的可能性會比默默地想要大。

最後一步:跳出來,看自己。

想象一下負面的評價,如果是別人,比你差的朋友,不如你的人來說你,你會怎麼回答?

你會如何去反駁,如何去說服,去糾正,鼓勵他們?

別非要和自己過不去,就算不能化敵爲友,起碼也能夠非敵非友的中性,陌生人也好。

這個流程走下來,你會輕鬆很多。

壓力大沒辦法解決,如何向外求助?

首先要心態放好,人自己扛不住了就需要求助。每個人都是平凡的人,也不是萬能的神。幾千年的進化沒有改變人的屬性,人是一種羣居動物的本質。

越是高自尊,高學歷的人有好工作的人,壓力大了越願意“宅”在家裏,不幸的是,這樣也解決不了問題。今天人人都更注重自己的隱私,更不願意講出自己的問題,現代化的都市讓人與人的關係離得越來越遠,但我們也應該有清醒的意識和反思。

出問題不能自己解決的時候,我們是應該求助的,也是可以求援的,這是人的本能。

心理學家系小鹿,說了五點求助的方法:

第一點:我要有那種:“有人可以求助”的感覺。

其實人是社會性的動物,離開了羣體的相互協作,任何一個個人,都很難活的很好。

我們在學校、公司、城市、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朋友。有在意我的人,有愛保護我的人,有我可以求助,會幫助我的人。

這些人都可以是我們的求助對象。

第二點:求援助不等於全部都交給別人。

求人不是讓別人給自己做主,出問題了丟給別人,我睡一覺,我睡醒了啥都解決了。

求援是求朋友、求親人、老師、同事、老闆,鄰居要體諒自己的難處,能說幾句安慰、鼓勵、支持的話或許給一些幫助就很好了。即便是幫不上什麼忙,工作或者任務給一點延期也是好的。

第三點:求援助也可以只是簡單見面。

我要問什麼,做了什麼,需要達到什麼效果。但就是做不到,內心壓力很大。又或者找別人就是啥都不說,出去散散心。比方說:一起喝咖啡的時候聊天,喝茶,戶外運動,和喜歡的人或者朋友呆在一起壓力就會減少很多。

第四點:求援可以先想好問題。

你完全可以單獨一對一的求助,也可以對自己的困境閉口不提,找到比較會處理這類事情的人,跑過去問他,當他遇到這類問題的時候是如何調整的。

當然如果你有一些隱私要講的話,要講清楚邊界,應該說明對方要充分尊重你、遵守你的惡人隱私再去說。如果不好意思說,怕別人當成八卦說,也可以不說。

第五種:求“通情與同情”的求援。

和你關係最好的朋友講出最近的苦悶,老闆怎麼坑爹,各種不好吧。別人其實多少也遇到過,就求一個情緒上的大家認同。類似於這種負面情緒,流露出來的時候最好不要給老闆講就好。

總結:

我們從認識壓力來源到看清楚壓力,對抗壓力,從壓力中學習,最後到求助。一直都是一個自己去解決問題的過程,先學會求助身邊的人。但是自己走完了這所有流程,都沒有解決問題,建議找神經學相關的心理醫生。

還有一點,幫助別人,會讓你更自信,更幸福。雖然壓力很大,但是幫助別人解決了問題的愉悅感會大大降低你的壓力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