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叫爸爸

2012年新年2月寫給關關的那篇日記裏,媽媽寫到關寶會說了很多詞,媽媽,爺兒,姥姥,羊羊……唯獨不會說爸爸,爸爸很煩惱,除了自己每天喊關關“爸爸”外,還出重金託人情請家人幫忙輔導。

沒想到,歷史又重演了,翰寶詞彙量一天天豐富,同樣像姐姐一樣不會叫爸爸。

圍欄裏,翰寶玩的帶勁兒,爸爸在沙發上教學:爸爸。

翰寶擡頭:麻麻!

“爸爸。”

“麻麻!”

爸爸幽怨的眼神,猜疑翰寶是有意迴避還是時機不對。選來一個寬鬆和洽的氛圍,舉高高,落下來,翰寶成了一隻小胖雁,又看到了頭頂的吊燈,腳下蹬蹬,把爸爸當成雲梯竄上去,爸爸也給力,站到牀上,終於夠到了,吊燈晃了晃,翰寶滿足了,咧嘴笑。

爸爸抓住大好機會:爸爸。

“麻麻!”言語裏是宣佈主權般的不容置疑。

清醒時是這樣,就連夢醒未醒時也是這樣。想起關寶那時的堅持,媽媽竊喜:一切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其實,這次教說還是有不同的,爸爸有了一個小幫手:關寶。

關寶,你要是能教會弟弟叫爸爸,爸爸直接給你500塊錢。嗯,爸爸不擇手段到居然僱傭童工,而且還是廉價僱傭,當年關寶叫爸爸的標價是1000元,現在物價上漲,貨幣貶值,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消費理念不斷更新,消費水平也不斷提高……原諒我這一段湊字數。

總之,重金之下,必有巾幗英雄擔當重任。關關老師的課程重新調整,從開口音,韻母a直接跳到了爆破音,聲母b。學生每天在外穿梭留連於燈紅酒綠,絕不肯主動坐在那把小椅子上安心聽講的。而且要完成一節完整的課要費大力,至少兩名助教,一位扶着學生,以防從小椅子掉下來,一位做課堂實錄,保存教學碩果。

課堂教學眼見無進展,只能流動教學嘍,兩個小寶正玩的好,老師忽然兩手掬起學生的小臉蛋兒,一本正經的對視,充滿期待的說:爸爸,叫爸爸。

學生有點愣神,意識還沒有從遊戲裏撤出來,呆望老師好幾秒,想起了那個一直以來堅持不移的使命,遂迴應:麻麻!

課改不成,最後居然實踐了遷移法:咦——粑粑,臭臭,二寶,這是粑粑,叫,粑粑!

“麻麻!”

難爲關寶了!

關寶是什麼時候會叫爸爸呢,2012年3月7日,是在她16個月零13天的時候,翰寶剛剛十三個月,爸爸未免太心急了吧。

慢慢等吧,等寶寶口齒伶俐時候,做父母的反而會發現自己詞窮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