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安慰一個人?

——正確的安慰,大多遵從這樣的步驟

01 錯誤的安慰,會變成更大的傷害

錯誤的安慰,有時候是因爲沒有共情。

第一種表現是輕視事情的重要性。

你告訴他你面試失敗的失落、你被朋友貶低的憤怒、你被老師誤解的委屈,他不以爲然地告訴你:“那不過是一份工作而已。”“這算什麼呀?沒必要放心上。”“小事一樁,心胸豁達一點。”

對一個人來說不重要的事,對別人來說未必如此。輕視對別人來說很重要的事情,這種安慰一點幫助都沒有。

第二種表現是忽視當下,只談以後。

“睡一覺明天就好了。”“過一段時間,你就不在乎了。”這種安慰思路邏輯上當然是對的,我們都知道,所有的情緒都是暫時的,過段時間就會煙消雲散,我們的傷痕最終會被時間治癒。它也許可以放在事情已經談開、對方情緒已經得到安撫的時候,但絕不能一上來就這麼說。因爲只談以後不管當下的安慰,對今天心碎的人是冷漠的。

>> 還有一種是比慘。無論你告訴他你置身於何種處境,他好像總能挖出一件往事告訴你:“你這種情況我也經歷過,當時我比你慘多了,你這都不算什麼。”就算自己沒有相關經歷,他也會弄來一段別人的經歷,強調這一點。

這種安慰邏輯,等於在告訴傾訴者,你擁有這些情緒是錯誤的,是不應該的。

>> 輕易下判斷。她還沒來得及細聽你訴說原委,還沒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就開始判斷“我覺得你這樣有點自私”“我覺得你也有不對”“他可能不是這樣想的,你或許誤會他了”,儼然一個公正嚴明、不偏不倚的法官。除了法官還有事後諸葛亮:“誰讓你……”“當初你根本就不應該那麼做。”

也許你是對的,可是作爲被安慰的那一方,情緒不佳之餘,你的評判無異於火上澆油。本來只想傾訴,結果還要應付你不公平的評判,真是太累了。而且在一方評判,一方替自己申訴辯解的過程裏,本來簡單的事情,反而更復雜了。

錯誤的安慰,有時候還因爲錯誤的共情。

一種是自我聚焦。

和比慘不一樣,這種安慰方式是告訴對方我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所以我理解你的感受。點到爲止、注意方寸的話,這是一種很體貼的安慰。可是很多人說着說着就來勁了,當你對自己的遭遇抓着不放的時候,這還是感同身受嗎?

這種安慰邏輯本質是在不停地談論自己,把關心的焦點從受害人身上轉移走,把注意力從受害人身上掠奪走。對方的感覺:“我的經歷不斷被你投射到自己的經歷上,我只讓你想到你自己,好像你只關心你自己。”

一種是不請自來的建議。

誤以爲,對方的傾訴是爲了尋求建議,沒有等情緒冷卻,就極其冷靜理性地給出一堆建議。

>> 要的是情感支持,而不是解決方案。

>> 不要貿然給建議,除非對方向你尋求建議。

>> 比建議更糟糕的是貿然替對方拿主意。世界上最瞭解一個人的,永遠是他本人。他無法向你傾訴他生活的全部細節,也會有保留地和你分享他的感受,所以我們對別人的瞭解永遠只可能是局部的,你自以爲那是對方最好的選擇,卻未必是他想要的。

提供忠告之前,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1)對方真的需要我的忠告嗎?

2)我提出忠告的時機合適嗎?

3)我有能力給出最正確、最合適的忠告嗎?

4)我提出忠告的方式,有顧及對方的感受、顧全對方的面子嗎?

錯誤的對待方式

>> 1)交換:拿孩子平常喜歡的東西,去交換這種情緒。

>> 2)懲罰:認爲負面情緒是不好的東西,是不應該有的。

>> 3)冷漠:認爲情緒是個人問題,其他人難以幫助。

>> 4)說教:對有情緒的人說大量的道理,你應該怎麼樣,不應該怎麼樣。

03 正確的安慰,大多遵從這樣的步驟

第一步是“接受”。

>> 一方面,告知對方你注意到了對方有情緒。

>> 另一方面,要告知對方你接受這個有情緒的他。

>> 正確的做法是:“我注意到你有點不開心,想和我談談嗎?”“你的狀態跟之前有點不一樣,告訴我,發生什麼事了?”

第二步是“提問”。

>> 如果對方願意說,請用提問打開話題,然後給予耐心的傾聽。沒搞清楚大概情況之前,不要貿然評判、分析、給建議。如果對方不願意說,請不要逼問,告訴對方你隨時願意傾聽和提供情感支持就好了。

>> 傾訴者總是忍不住先說事情,這個人多麼過分,這件事多麼不合理,這個遭遇多麼讓人生氣,牢騷和激烈的言辭鋪天蓋地而來。但是安慰者不能被他牽着鼻子走,你必須把對方的注意力遷移到他的感受上。

爲什麼?因爲人對自己情緒的覺知和覺察,本身就是對自己情緒的瓦解。

第三步,“站在同一陣線”。

>> 其實站在同一陣線,並不是無條件認可對方的行爲和觀念。站在同一陣線主要是這樣一種態度:我站在你這邊,我支持你,我的所有想法和建議的做法都將着眼於你的利益,我將和你共進退。

>> 方法就是:先肯定再委婉提出不同看法。

>> 向對方指出他需要改變的地方的時候,不可以直接評論對方不對,或者告知應該怎麼做,這樣容易把自己放在和對方對立的立場上,破壞剛剛建立起來的“我和你站在一邊”的心理效果。拿出同理心,關心對方的福祉,真誠地爲他們的利益着想,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四步,“着眼未來”。

>> 這一步要有前面的步驟做基礎,直接跳到這一步會讓人感覺不舒服,同時對未來行動的策劃以引導爲主,不要貿然給出建議或替對方拿主意。

第五步,“行動支持”

>> 很多人在安慰的時候,總是在試圖告訴對方“你應該做什麼”“你可以做什麼”,卻從來沒想過“我能爲你做什麼”。總告訴人“多喝水”有什麼用,“我給你倒杯水去”才體貼。“生病記得看醫生”是假暖男,“我陪你去看醫生”纔是真心漢。“心情不好可以去逛街”是輕飄飄的建議,“要不我陪你去逛街?”纔是真閨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