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情緒ABC療法

爲什麼要學習這個方法?

情緒ABC療法,是心理學中的一種治療情緒波動的方法,是心理學家:阿爾伯特 艾利斯(Albert Ellis)發明的合理情緒治療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簡稱:RET),能夠幫助很多備受折磨、渴望自己成爲完美的人化解內心不適感的方法。

這種方法學會了可以有效的降低焦慮,糾結,多疑,自責,自卑等情緒和心理,只要把每天發生的事情套進去,多練幾遍就好很多了。


這個方法如何用?

舉例子:

比如生活中,老闆讓我喝酒。

A.老闆讓我喝酒

B.我不喝酒就是給老闆不給面子,因爲這麼多人看着老闆,也看着我,所以我雖然很難受,但是我還是要喝酒。沒辦法職場就是這樣,拍馬屁有時候還要付出身體健康和時間。

C.喝太多回家吐了,老婆開始說了。被老婆罰跪洗衣板,於是陷入到深深的自責。

如果一個認知上沒有大問題的人,領導讓喝酒可能解釋模式會是這樣的:

A.老闆讓我喝酒

B.答應喝酒,也只是喝一小口,或者乾脆不喝。在公司我和老闆是上下級關係,出了單位我們就是朋友,朋友之間相互尊重,量力而爲。這樣給他面子也不傷害自己,我相信老闆是一個識趣的人。

C.雖然喝酒了,還是能很清醒的回家,感覺還不錯,喝點酒大家都很豪爽,也認識了新朋友。


情緒A-B-C治療法怎麼用?

我會列出來:

A.誘發事件

B.是個體在遇到誘發性事件後,相應而生的信念,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

C.指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爲結果。

再舉例子:


比如生活中,你被人評價爲好人

A.你被人評價爲好人

B.所以你真的去當了好人,從此你失去了很多上升的機會,還被人欺負,人善被人騎。

C.每一次被人說你好人的時候,你會非常自責。

如果一個認知上沒有大問題的人,別人說他是好人的時候解釋模式會是這樣的:

A.別人說我是好人。

B.他爲什麼這麼說我呢?是不是我沒有明顯表達自己的主見。

C.下次我要積極表達,回去練習一下表達。


從上面這個對話中有沒有發現,上面的對話模式中,前者是消極的,後者是積極的。

你不要對自己太苛刻,反而容易採取積極的策略。你傾向於更悲觀、更不理解的方案,事情不會有任何好轉。

如果你內心深處經常處於這種糾結當中,那你就要注意了,試試這個ABC治療方法,把不合理的B反駁倒,選擇更合理的認知方式。


常見的情況:

週末或者在樓道里看到領導過來了,你說了句:“王總好”。他頭都每擡就走了。

你是這樣的ABC:

A.問候領導,領導沒搭理你。

B.可能是我最近工作表現不好,他看到我都想不理我了,內心有強烈的羞恥感。

C.你害怕了還幾天,看領導都躲着走。有一次實在躲不掉,領導忽然主動給你打招呼了,你纔好了很多。

但是你的同事時這個的ABC:

A.問候領導,領導沒有搭理。

B.領導在想事情,沒聽到。

C.他開開心心的玩了一個週末,週一上班非常精神,遇見了領導,熱情微笑的問候,領導也是熱情微笑的迴應。

上面這個思考中,你的同事的解釋模式就比你健康很多,他在自我保護,而你總是傾向於自我折磨。


爲什麼人們會有這種不合理的解釋?

1.羞澀   遇到衝突會以最合理的方式刻意忍讓,迴避“衝突”,其實他們想衝突,但是自己感覺做不到,所以會爲自己的做不到找一個合理的理由說服自己。

每個人都是獨立自由的,建議多看點書,多和別人交流,會解放很多。

2.恐懼  經常被人虐,虐怕了,選擇了這樣的行爲方式。在給他造成壓力的人走了以後,纔會,慢慢的走出陰影。

多做ABC情緒療法這種練習,找到自己的獨特優勢。

3.渴望完美  這種人有一種妄念,就是希望自己是最完美的,人人都喜歡的,所有人都期待的。對自己要求特別苛刻,不能容忍別人對自己說半點不好。這種人是活的非常累的,對別人的認可有一種偏執狂的最求。你懟他一句,或者開一下他的玩笑,他要解釋半天,活的很累。

只想說一句:就算人命幣也不一定所有人都喜歡。比如有人是念佛的。

總結

要解決焦慮,糾結,多疑,自責,自卑等情緒和心理,很簡單。

用情緒ABC療法,列出A事件 B思考 C行動,仔細看,行動是不是積極的,不是的話反駁B,直到整個順序是自己內心舒服,合理的,把苛求自己的變成保護自己的。


引用:

《關係攻略》熊老師專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