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未捷,憾恨收場———黃山行(五)

下午三點多時,遮蔽太陽的白雲變成了烏雲,光線逐漸的黯淡下來,這是山雨來臨前的徵兆。

到達光明頂時已是下四點多,山風漸漸的加大,對面相隔不過百米的山峯開始有云霧環生,從山峯的脖子處遮掩而去,脖子以下紮根大地,脖子以上飄浮雲中,雲中的尖峯宛如蓬萊仙島,煙霧繚繞。

光明頂的左面是煉丹峯,我本想到煉丹峯觀景臺上去俯瞰下方的萬壑羣山,可突如其來的濛濛細雨打消了我前行的步伐,我不得不返回到光明頂尋找同伴,去商量接下來該何去何從。

沒能在煉丹峯上一覽下方雄偉壯闊的景色難免讓我覺得有點失落,又有點遺憾。回頭一想我也就釋然了,正是因爲有了這種失落和遺憾之感,對這個地方的感情纔是刻骨銘心的,纔會久久的縈繞在心頭不肯散去,纔會有回憶的嚮往和期許。

相反,如果沒有了些許的遺憾和失落,過分的完美,那一切都是雲淡風輕,沒有了旅途的快感,若是日後回想,便都會覺得索然無味,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留白未嘗不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由於已接近傍晚,不適宜再繼續登山,我們就決定裹足休息,搭帳篷的地點當然是選擇載我們去九龍瀑的司機所告知的地方。從光明頂到那兒差不多有半小時的路程。

待我們到達後才發現這是山間賓館前面的一片空地,陸陸續續的有遊客開始搭帳篷。我們從賓館前面繞了一圈,發現裏面的住宿價格高的驚人,住一晚上最少都是八百多。就算是租一個睡袋,在賓館大廳裏面湊合躺一晚上也要一百多,果然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

從賓館出來後悲哀的發現,那些中間最佳搭帳篷的地點都已經被別人捷足先登了,就只有最右面靠近懸崖邊不遠處還留有一點空位,無奈之下,就那兒吧。

或許知道我們要搭帳篷,連濛濛細雨也不來打擾了,懸崖邊上還能看見火紅的夕陽慢慢被雲霧和夜色侵襲,直到消失不見。

搭帳篷的大軍中不乏一些沒有帶帳篷的,那就只能就地取材,去賓館裏面租,八十起價。

我們左面的一對小情侶就屬於這種情況,租了一個情侶帳篷,看起來質量一點都不好,隨時都有被風吹撕裂的可能。

帳篷搭好後,發生了一件趁火打劫,讓人大跌眼鏡的事。

只見賓館裏面的一位年輕的男性工作人員拿着一個本子和一支筆,開始對搭帳篷的人員收取場地費,只要在這個地方搭帳篷,你就必須交三十元。

我們是被收取的人中排在最前面的,因爲收費從我們這邊開始。

對於這種莫須有的收費我們是不願交的,憑什麼要花這冤枉錢,就算錢是撿來的你也要彎個腰。既然我們買了門票,進了景區,只要沒有出景區的範圍,我們腳下所踏的這方土地的使用權所需要的花費就包括在門票價格里,你們這種佔山爲王,胡亂的收費合適嗎?

那個收費人員一聽也是無奈的說,我這也是在按照上面的意思辦事,上面叫我收我就出來收了,我也是奉命行事,我也沒辦法。上面規定只要在這兒搭帳篷就必須上交場地費,你看前面好幾個都已經交了,就算你們現在不交,等下我把其他搭帳篷的場地費收完了還會返回到你這兒來,直到你們交爲止。否則你們就不能在這兒搭帳篷。

一聽這話感覺就像土匪和無賴,都這時候了我們也別無去處,也不想有過多糾纏,只好交了這該死的場地費。

工作人員開給我們一張收據後才如釋重負的轉身離去,繼續收取下一個場地費。

一路而來,從晨光熹微到日暮降臨,我們都沒有吃過一頓飯,餓了就啃乾麪包,嚼餅乾,就和着水嚥下,期間奢侈的是花十元錢買了三個水煮雞蛋,還不敢一次性全吃完,至少得留下一個在晚上享受。

有心算無心,沒想到接下來我們又瘋狂了一把。

夜晚的山頂在山風的遊走下是透骨的涼,這個時候若是有一杯熱水,一碗熱騰騰的湯麪那簡直就是人間美味了,可以死而無憾了,但這只不過是幻想罷了,山上又不是你家廚房,你說有什麼就來什麼啊?

面和熱水兼有的那就只能是來一桶正宗的老壇酸菜泡麪。

賓館裏接熱水的地方也是收費的,你只有在裏面的超市買了泡麪纔會給你接熱水,另外一個就是拿着帳篷場地費的收據去也給你接,其餘的一律要收了費纔給你放熱水。

本來我們有了帳篷場地費的收據就可以去接熱水的,也不用買裏面的泡麪,但尷尬的是我們都沒有帶水杯,就只有買了泡麪纔能有裝水的容器。

結果去問了裏面的泡麪價格,差點讓我們大口噴血,十五元一桶,差不多原價的四倍。

買吧,太貴,不買吧,沒有東西裝熱水。不管了,最後就狠狠心,就奢侈這最後一把,就買一桶填飽空虛的胃,暖暖顫抖冰涼的身體。

夜晚七點多時,山間起了大霧,十米以外的地方不得而見。密集的帳篷中一陣陣竊竊私語,不時有人從裏面爬出來直奔賓館右面的衛生間。所有的人都蜷縮在狹小的帳篷中,苦苦的等待着漆黑寒冷的夜的消失。

我們的帳篷勉強夠我們四人並排躺下。睡覺吧,太冷,難以入眠;不睡吧,這漫漫長夜又趕之不去,揮之不走。

於是四人只好坐起來,藉助手機手電筒的光線來玩撲克牌,沒玩到幾把就失去了興趣。又躺在帳篷裏有一搭沒一搭的聊着天,還好我多帶了一件秋天穿的衣服,蓋在腳上以減輕山風肆虐帶來的無力挫敗感。

就這樣迷迷糊糊的躺着,也不知道自己是睡着了還是醒着的。外面的山風夾帶着淅瀝的小雨一波又一波的呼嘯而過。

也不知過了多久,突然一陣大風掃過,瞬間就將我們的帳篷給掀翻了,將我們埋在帳篷裏。我們頂着小雨將帳篷重新固定支撐好,看了下手機時間,還不到凌晨一點。黑暗中抵擋不住倦意來襲,又昏沉的躺下睡去。

但這次卻很難入睡,冷得彷彿置身於三九天的冰雪中一樣。此刻唯有閉上眼睛,並不停的抖動着雙腿,期待這雙腿抖動產生的熱量能抵禦些許的寒冷,然後靜靜的等待黎明的到來。

恍惚中,聽見其他帳篷的人大聲交談並噼裏啪啦收拾帳篷的聲音,我想興許是天亮了。睜眼一看,帳篷外無數手機電筒光亮晃來晃去,刺得我趕緊轉移視線,按亮手機屏幕一看,此時還不到五點。已完全喪失了睡意的我們,只好跟隨着人羣的步伐起來收拾打包帳篷。

帳篷外只是透露出淡淡的黎明,小雨也已駐停。我們將帳篷收拾好後已是五點多,此時的天才逐漸的放亮開來。天空陰沉沉的一片,隨時都有大雨降落的可能,還看什麼日出,不成落湯雞就萬幸了。一切整理完畢,我們邁着步伐一路下山而去,並在心裏不停的祈禱,千萬不要下雨,等我們坐上車後你想怎麼下就怎麼下。

都說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可給我們迴響的不是撥開雲霧,漸見青天,而是豆大的雨點無情的砸落。我們不得不將提前準備好的一次性雨衣穿上。慶幸的是雖然開始的雨點大,但後面都沒有大雨。在行至一線天的途中還只是小雨,到了迎客鬆景點時已變成中雨。

返程途中的風景比之昨天登山所見猶有過之,而無不及,更加的峻偉秀奇。雖然在雨中也別有一番韻味,但是我們心中已缺失了這種嚮往和渴望。雨中游覽實在是糟糕至極。

過了迎客鬆所在地後,雨漸漸變小,到最後停下。此時我們一個同伴已走不動,他決定在最近的索道處乘坐索道下山。

下山容易上山難,下山相比較於上山會輕鬆許多,也很快。我們寧願多走一兩個小時,也不願花八十元去坐索道。我們將帳篷交給乘坐索道的同伴,由他帶下去,這樣我們下山也會輕鬆許多。

雖然天氣不好,但在我們下山途中依然看見絡繹不絕的登山的人羣,他們披着雨衣,手拿拄杖,絲毫不受天氣的影響。

行至黃山山腳時,已近晌午,我們馬不停蹄從黃山景區外面坐班車到來時的客運站,剛踏進班車,外面就嘩啦啦的下起了瓢潑大雨。

從黃山市到杭城,再從杭城到禾城,待我們到達學校時,已是晚上九點。

我們本想順道去往江西婺源看古院村落,賞油菜黃花,但由於天氣影響行程,加之第二天還要上課,還要上臺展示小組作業,最後不得不含恨而歸。

有些地方見面不如聞名,有些地方聞名不如見面,大觀樓屬於前者,而黃山則屬於後者,黃山於我而言,是屬於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存在,只有切身體會才能領略它的雄奇峻秀,若一定要用文字描述,不僅刻畫不出靈魂,也會弄得面目全非。

一場稱心的旅行主要在於保持一個舒適的身體狀態和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再輔之以一個詳略的計劃。

如果像我一樣,最近腸胃不好,鬧肚子,或者身體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那就不要選擇出遠門,還是安安心心呆在自己的小窩裏吧!

一個詳略的旅遊計劃,不但能讓我們旅途有條不紊的進行、有的放矢的進行瀏覽,還能節約我們的時間,也減少被景區拉客人員漫無目的的忽悠的概率。

這正是《孫子兵法》中“

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的道理。

其實旅遊不僅僅只是欣賞風景,還能淨化心靈,陶冶性情,最重要的是旅途中感聞見悟的諸多趣事。踏過的石板橋,撫摸過的紋獅石柱,淺嘗過的街邊小吃,甚至是那一個和你擦肩而過的粉黛女子……都會蕩起你心中陣陣漣漪,在內心深處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真正的旅遊不在乎目的,而更側重於行走的過程。

這世間除了最難辜負美人恩外,美食和旅遊亦不可辜負!

首發來源:微信公衆號:《文苑筆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