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語文教學的大門--讀《歲月如歌》有感

參加勇氣讀書會第46天

書名:《歲月如歌》

時間:2019年2月19日下午五點到六點半

閱讀內容:《“門”在哪兒》第30頁到35頁

讀書筆記分享

1、於老師的問題

大躍進之後,黨支部書記找於老師談話,於老師又改行教語文了。

老教研組長徐老師聽了於老師的課以後,於老師產生了疑問:

“語文教學的大門究竟在何處?腦子裏整天翻騰着這個問題,即使路漫漫其修遠兮,我也要尋找。不僅要找到門,而且要登堂入室,深味其中的奧妙。老組長這句金玉之言,成爲我教學生涯中不懈追求的動力,我常常反躬自省:你入門了沒有?堂在哪兒?室在何處?你清楚了多少?一門對學科教學部入門不辨堂室的教師怎能稱職?怎能對得起學生?外力在教育歷程中化爲我內驅的動力,從此,我更是夙興夜寐一燈明,尋尋覓覓。

2、跟上於老師過好備課這一關

首先要認真備課,讀懂教材,讀通教材;

其次是向高手求教,向高明的教師求教;

備課必須一絲不苟,把教材吃透。

於老師給自己立了個規矩,要獨立思考,刻苦鑽研,力求自己真懂;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先培養自己的閱讀能力;每備一篇課文,總要查清時代背景,推敲詞句,理清作者思路,腦子在課文裏來來回回走,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再從思想內容到語言文字,追根尋源,弄清三個問題:

這篇文章寫什麼?怎麼寫的?爲什麼這樣寫而不那樣寫?三言兩語能夠準確地拎出來,毫不含糊,哪怕是一個詞一個句,也要反覆推敲咀嚼,從不同角度思考,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腦子裏始終始終有思維的火花。

爲了備好一堂課,於漪老師常常花十個小時,20個小時乃至更多的時間。

3、努力打開語文教學的大門。

語文組長在聽了於老師的課後找她談話,說了板書、條理、教學語言幾個優點外,鄭重其事地說:“語文教學的大門兒在哪兒,你還不知道,人物形象分析是這樣貼標籤的嗎?”

一方面,於老師繼續着力打基礎,廣爲涉獵,吮吸其中瓊漿,豐富自己的語文素養;

另一方面廣泛的尋找借鑑,從中探索入門的途徑。

感悟

探究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不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爲了教好學生,我們要如飢似渴地讀、想、實踐,有志向和毅力,尋找語文教學的大門。

爲了上好每一節課,我要向於老師學習不斷鑽研,爭取取得真切的體驗,猶如不知名的小花,雖不名貴,但植根於土壤,有活潑的生命力。語文教學必須真切體會指導孩子們學習,不要沉迷於空洞的概念、大話、套話,學生就能真正受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