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企業信息化之六:業務架構

企業信息化是將企業的核心業務和核心業務流程通過信息化技術(IT)來進行支撐和實現,所以從一個企業要有好的IT系統來支撐業務發展就首先要對自己的業務和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和規劃,在IT規劃中對呀業務架構的設計和考慮也必須是IT人員需要考慮的,這也是很多系統架構師往往會成爲他開發系統所支撐的領域的業務專家了。但一直以來,IT人員在與業務人員的交流中,是被動地接受着業務人員的要求,隨着IT支撐在業務的方方面面,IT人員早已成了業務專家時,業務部門的業務人員反而還不如IT人員懂業務了,這是爲什麼呢?同時,如果這是一個大企業的話,我們將會發現無論是業務人員還是IT人員,多是從一點出發,管中窺豹一般地對業務進行了解,缺少了綜合業務觀念。

在IT中大家都會談到架構,軟件水平考試中也有系統架構師的考試科目,在《系統架構設計師教程》中談到了架構師分爲業務架構師、領域架構師、技術架構師和項目架構師和系統架構師,其中的業務架構師就是負責系業務架構設計的人員,但可惜的是書中並沒有介紹業務架構相關內容。最近看了趙捷先生所著的《企業信息化總體架構》一書中,有大量篇幅介紹了業務架構的概念,摘錄如下:

1.業務架構的定義

(1)業務架構(Enterprise Business Architecture,EBA)是企業全面的IT戰略和IT體系架構的基礎,業務架構是數據、應用、技術架構的決定因素。

(2)業務架構將高層次的業務目標轉換成可操作的業務模型該以何種方式運作才能滿足成功必需的能力和靈活性。

(3)業務架構可以針對企業整體業務,也可以針對某一業務主題甚至某一單項業務,是企業關鍵業務戰略及其對業務功能和流程的影響的表達,通常是在業務模型的基礎上實施的業務設計,從不同的視角,闡述業務模塊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即業務的主要流程。

(4)業務的主要流程和共享流程的適當劃分。

(5)對業務元素生命週期的闡述和分析。

(6)支持業務模塊的組織結構。

2.規劃業務架構的綜合觀念

首先要考察企業範圍的業務處理流程,以此來定義企業的業務架構。業務架構的綜合觀點確保了商業活動中的企業關鍵功能,就好像爲了蓋一個新房子而設計一個基礎計劃圖紙,一個建築師設計出這個房子的基本圖紙之前就已有了很好的爲建房子而計劃的圖紙分類。企業需要明瞭自己的每一項業務、業務範圍、業務的關鍵流程,以及業務和業務部門之間的關係。有兩個簡單的步驟來定義流程架構的綜合觀念:

第一,重新思考潛在的高級業務分類和流程,例如銷售、設計、製造生產,這些被稱做企業業務功能,爲每一個功能模塊提供一個非常清晰的定義。在每個部門內又可以分爲次一級的業務功能模塊。定義中可以完全不爲當前的公司業務人力組織的格局所限制。

第二,檢查功能定義的冗餘和缺損。通過修改業務功能的清單或改變它們的定義,儘可能地消除冗餘和重複。對缺乏定義和獨立的業務功能模塊進行劃分,並定義出有機的流程來聯繫這些模塊。

當然,架構師(CIO、資深IT經理等)常常沒有足夠的職權來修改業務中的這些狀況,此時的目的是借鑑有效的業務功能模塊,爲進一步的信息架構提高而鋪設一個基礎。

企業的業務架構師爲了建立一個清晰的業務架構和與之相適應的流程,就要仔細地收集、整理、分析和總結出本企業的業務,包括組織、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市場和客戶、支持和企業潛能、一切利益相關者以及這些功能和實體之間的關係。企業架構師是企業總體架構機制不可分割的部分,要具有敏銳的分析能力和溝通能力。例如,一個金融機構的業務架構師,應該有能力從各個業務部門中獲取這些業務部門的業務功能以及當前的業務流程。爲什麼強調當前的業務流程?原因就是新的信息系統的實施,有時哪怕是微小的系統上的改進和重新配置,都將導致業務流程的變化。那麼在現代社會,什麼可以被認爲是業務架構呢?業務架構就是用現代的建模技術來建立一個未來理想的狀態與現在的狀態。管理哲學把業務架構看做是組織設計、業務流程改進、工業工程等其他項目。業務架構應該是在每一個系統開發生命週期中最重要的分析階段。事實上,業務架構師應該而且實際上就是企業戰略規劃的一個部分,而戰略規劃往往是在比較高的層次上的一個規劃。

通常的業務架構可以用一系列的圖形來刻畫。業務的平面定義和描述,業務模塊的定義和描述,業務模塊之間的關係,業務的流程(一級流程),業務的二級流程(對業務流程的更詳細的刻畫和描述)。從信息化總體架構的角度講,闡述到二級的業務流程就非常足夠了,對業務流程的更細化的刻畫和闡述就是業務部門自己的事情了。因爲人們常常會問到,區別業務架構和應用架構的根本特徵在哪裏?請記住,業務架構是平面的,對模塊的邊界和模塊之間的關係定義將越細越好。這是在論述到信息化總體架構的應用架構時要用到的分類概念。

業務架構在Zachman框架的第一個模塊被描述和刻畫出來。在圖4-1所示的詳細總體架構框架圖中粗箭頭所指層次中,深灰色的小格字代表着分類出來的有效業務功能模塊。詳細總體架構框架圖展示最上面的業務架構層,清晰地刻畫出業務元素和它們之間的內部交互關係,說明了這些元素與企業總目標的關係,並且爲信息數據架構提供了基礎。業務架構就是知識和智慧的聚集,是業務戰略、人、功能、信息、現有和未來的應用和基礎架構關係的刻畫和聚集。

論企業信息化之六:業務架構

3、業務架構定位

在業務架構功能定位(Business Architecture Touch-points)中(圖4-2),可以看到,中間的業務架構藍圖由業務模型和技術模型兩大模塊組成。其中業務模型包含:信息、功能、地點、人力、業務週期、業務動力。技術模型有同樣的元素,但是是從技術的角度進行分析的。業務藍圖爲信息架構(數據架構)提供了業務的基礎,爲技術架構提供了戰略業務概念,對框圖右邊的實施計劃和解決方案架構提供了一系列的輸入。在藍圖的輸入方面,則是公司總體業務驅動基礎和總體架構的組合(應用、技術服務、架構模塊)。總體業務驅動要包括業務短、長期的戰略規劃,市場環境,競爭環境,行業特點,產品/服務的主營業務和附加業務,商業政策和法規等。

論企業信息化之六:業務架構

4、業務架構工作流

業務架構的框架( Business Architecture Framework)是模板和結構化的流程的結合(圖4-3),用以促進企業業務組件(戰略、流程、事件)以一種系統的、有序的方式收集和規範化(歸檔)。這些信息的收集,可以提供企業現在的定位(基線)和未來的定位(目標),從而推動企業的資金規劃和業務決策。有了精確的企業基線和目標的劃分以及表述就可以鑑別兩者之間的差別。在實施計劃時,分析差別、設計改進戰略、分析風險和業務實例的開發就總結出了業務架構信息。結合圖4—2所示業務架構的功能定位,以加深及促進理解。

論企業信息化之六:業務架構
5、業務架構模型和建立流程

要構建一個完整的業務架構,在總體架構師或具有總體架構機制的部門理解了以上的定位、工作流之後,就要面對要如何構建企業的業務架構的問題。首先對企業的商業願景要有充分的理解。資深高級管理人員和業務主管一定要給總體架構組提供一個清晰的公司未來的願景。主要主管人員要明確自己的期望,知道自己近期和未來想要什麼。

在一個成熟的業務架構模型的建設中,當有了比較有經驗的總體架構師之後,也就是具備了上面介紹的能力後,業務架構流程的幾個主要步驟如下(圖4—3)。

(1)審覈業務架構驅動力、定義範圍和領域。

(2)開發業務架構的框架結構。

(3)確定業務架構目標、元素和建模業務對象。

(4)協調和溝通相關利益者(組織)。

(5)集成所有信息(業務變化、新的競爭焦點、行業的變化、新的市場要求、公司的變化等)。

(6)建立基礎業務架構框架藍圖(以一個和多個業務架構模型爲基礎)。

(7)鑑別業務功能交叉領域和信息共享領域。

(8)建立業務架構仿真模型(如有必要)。

(9)發現和報告業務模型和仿真結果的架構的完整性(發現缺陷,協調,改進)。

(10)返回(4),調整和彙集所有的原有和新增的信息和架構結果。

在建立業務模型和流程中,主要的制約因素包括:時間、資金、高層支持、足夠的勝任人源、架構組的能力、企業的準備等。這些可以通過以下幾個評估來達到:

  • 總體架構準備成熟度評估(Architecture readiness assessment)。

  • 總體架構本身的成熟程度評估(Architecture maturity assessment)。

  • 總體架構能力的評估(Architecture capability assessment)。

  • 信譽及依賴相關性評估(Credibility/Dependency Matrix assessment)。

業務架構建立的流程是一個循環重複的流程,以上每一項都伴有一套細化的流程細節。經過企業的一系列的業務流程的分類、定位、集成、構建、模擬、存檔,企業會得到一個非常清晰的總體架構中的業務架構,併爲下一層的信息架構(數據架構)提供基礎和輸入。

業務架構爲在整個企業中不同的業務領域開發、共享和協調信息解決方案提供了一個以業務爲基礎的框架,它的確定和可重複的方法保證了全企業業務的一致性,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可以清晰地明瞭企業現在的位置和未來的方向,幫助企業發現多種橫向和縱向業務交叉的運行能力和新的業務增長的機會,在業務主管的業務發展意向和科技潛能之間提供了一個清晰的圖示,建立了一個溝通所有的利益相關者的有價值的工具,其內容和指導可以保持總體架構集中在企業的戰略和目標上面,構建了一個具體的以一種一致性的、結構化的方式爲業務提供信息和服務的方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