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馳人生》:一生熱愛,回頭太難




《飛馳人生》




最早知道韓寒是在高中的時候,那個時候距離他以一篇《杯中窺人》拿下全國新概念作文比賽一等獎,已經過去了十年。距離他出版個人首部長篇小說《三重門》,也差不多十年。


後來,他主編了雜誌《獨唱團》,內容主要以雜文、散文爲主,也會有一些詩歌、攝影作品、人物專訪等。給這本雜誌寫過文章的,印象中有樑文道、蔡康永、高曉鬆、嚴明、周雲鵬、羅永浩、咪蒙等,當然還有韓寒。


那個時候的《獨唱團》幾乎是苦悶、壓抑的高中生活的唯一情緒出口。每逢週五傍晚下了課,我都會窩在離學校不遠的書店裏翻閱新到的雜誌,說來也是一段難忘的記憶。那個時候沒多少零花錢,就算有,也大多數花在了買各個學科的“王后雄”、成堆的理綜模擬考卷上去了。所以輪到喜歡的雜誌,也就沒多少可以自由支配的現金。再加上那個時候《獨唱團》售價並不低,所以只能蹲在書店的角落,甘之如飴地快速看完,經常一蹲就是兩三個小時,會忘了吃飯的時間。


高中之後,雜誌看得少了,更多看厚重一點、系統一點的文字。比如社會學、心理學、文學小說,甚至哲學、藝術。韓寒便有那麼幾年不在關注的範圍了。


再次知道韓寒,是因爲電影《後會無期》,那是他的第一部電影作品。



韓寒有四個夢想:科學家、作家、賽車手、導演。科學家,在他第一次數學不及格後宣告破滅了;作家,在他出版的書,盜版比正版賣的還好的時候,實現了;賽車手,在他拿下第一個拉力賽年度總冠軍的那一刻,也完美達成了。而導演,他一直走在成爲的路上。


《後會無期》


在我的個人判斷裏,拍完《後會無期》,韓寒仍然算不上是一個導演。因爲《後會無期》太“韓寒”了。如果沒有路金波、方勵等人的推波助瀾,《後會無期》更有可能會先被寫成小說,然後再是有可能被拍成電影。韓寒在創作《後會無期》的時候,故事框架也基本是按照寫小說的套路。所以我們看到的《後會無期》是片段式的,一個故事接着一個故事。公路旅行是將一個個故事串聯起來的線。


每個故事之間的邏輯性不強,甚至很鬆散。這也就造成了後來我們去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很多人並沒有太看懂。“後會無期”說的是告別,告別什麼呢?愛情、友情、現實、理想、個人、故鄉、青春、成長?似乎都有,但似乎又都不多。


《後會無期》


相比之下,臺詞太齣戲了,這是作家韓寒的風格。


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小孩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我一看你就知道不是個好人,可沒想到你連壞人都不是。你這樣在社會上怎麼混......


這些臺詞的確很精彩。但只能讓那些“韓寒粉”獲得認同與滿足。而《後會無期》要面對的是更廣大的觀衆。他們眼神刁鑽,他們現實無趣,他們思路固定,他們冥頑不靈。面對這樣的臺詞,他們很容易就只盯着破綻看。


世界觀與觀世界沒有絕對的關聯,好人壞人沒有固定的評判標準,現實中其實大人才會去分對錯,小孩子反而只看利弊。韓寒的這些臺詞經不起推敲,而且每個故事中的金句都指向不同的方向。


散是《後會無期》最大的問題。韓寒也承認自己用力過猛了。





《乘風破浪》要系統一些。《後會無期》像一部藝術片,《乘風破浪》則偏向於劇情片。但《乘風破浪》的張力遠不如《後會無期》,就像弱女子的拳頭,打在觀衆的心上,但毫無感覺。所以,有些觀衆看完《乘風破浪》之後,甚至懷疑韓寒是來圈錢的!


劇情片最爲核心的就是矛盾與衝突。而《乘風破浪》除了開頭的鄧超和彭于晏,父子之間的爭吵、互相不理解,之後就再也找不到衝突。整部片子幾乎都是其樂融融,稱兄道弟,你笑我笑。


《乘風破浪》


你也許會說,和李榮浩團伙之間的打鬥還不算是衝突嗎?董子健和兄弟們不在一個頻道,最後獨自離開小鎮青年這個團體,奔向自己的天地,這應該也算是一種衝突吧?


這些都是衝突,但這些衝突都跑題了。影片最核心的衝突一開始便是父子之間的關係不和,互相不理解。與李之間的打鬥看似是很大的衝突,放火燒屋,刺刀見血,報復殺人。但這個衝突的本質是鄧超和彭于晏,父子之間關係太平,毫無爭端。這跟影片最核心的衝突背道而馳。至於董子健那一段,除了能帶來笑點,毫無用處。


《乘風破浪》


當然,穿越回去的鄧超和彭于晏也發生過爭執。比如,鄧超一直提醒彭于晏,未來不要用腳踹自己的兒子,而彭沒有聽。這是很微弱的爭執,而且韓寒沒有認真處理這種爲數不多的爭執,“韓式幽默”將這種本應該放大的爭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本應該乘風破浪,最後卻風平浪靜,波瀾不起。拍的太隨意了,簡直就像一場無厘頭的鬧劇。


如果說《後會無期》用力過猛,那麼《乘風破浪》便是用力不在點子上。


《乘風破浪》





在韓寒的三部電影裏面,《飛馳人生》用力最爲恰當,同時也是最不韓寒、最接地氣、出錯最少的一部片子。還是有老毛病,比如牽強附會、爲了抖包袱而胡亂拼湊的包袱,爲了金句而生搬硬套的金句,爲了幽默而自我創造的、有點尬的幽默。


《飛馳人生》


好在這些沒有佔據電影太多的時間,起碼沒到喧賓奪主的地步。相比前兩部電影,《飛馳人生》更專注於敘事,以及故事的搭建。


這是韓寒的進步。韓寒在慢慢走出自己的作家世界,在逐漸學會電影語言。對於從一個巔峯走下來,想要邁向另一個巔峯的人來說,這是必經之路。


我一點也不擔心韓寒拍電影往高處走的問題,他是有這個手藝和情緒的。相反我更希望他先去拍一些基礎的故事結構的片子,哪怕俗一點。他應該先去掌握電影的語言,然後再將自己的才華,通過合適的電影語言表達出來。就像寫作一樣,你得先學會搭故事框架,然後再將自己的情緒鋪展在框架裏,這樣才能抓住讀者。


《飛馳人生》


《飛馳人生》的結構算是完整,講的是曾經的拉力賽冠軍車手張馳因爲參加非法比賽,禁賽五年。後來復出,爲了證明自己,克服種種阻力,義無反顧拿下冠軍的故事。


拋開拉力賽這一特殊,且帶有明顯的韓寒符號的元素,這部電影並沒有給我帶來多大的驚喜。人到中年,發現自己一事無成。突然想找回曾經的自己,重回年輕時候的巔峯狀態。除了遭遇經濟上的拙荊見肘,還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樣的故事司空見慣,任何一個水平還不錯的導演來拍,都不會出錯,但其實也很難出彩。


但他是韓寒。他對賽車有着超乎常人的迷戀與瞭解,他對賽車的熱愛足以讓他面對巴音布魯克的懸崖,也無畏無懼。所以,我們看到了中年油膩貧困男逆襲高富帥小鮮肉的故事。


《飛馳人生》


《飛馳人生》的後半段,拉力賽開始了,我們看到了賽車手一着疏忽,命喪巴音布魯克的畫面。因爲沒有注意到一塊石頭,或者在轉彎的時候沒有控制好剎車時間,賽車飛出賽道,跌向懸崖。那一刻,飛馳的賽車就像一個被大自然玩弄的皮球,滾向懸崖最深處,聽候大自然的宣判。大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機械的力量,何其渺小!


正是這一畫面,給了這部片子無限的想象。原來熱愛是有風險的,甚至需要拿生命做賭注。熱愛與奉獻共存,真的熱愛一件東西,那你就要時刻做好奉獻的準備。電影裏的張馳,拼盡了全力,在終點贏了比賽,卻再也無法回頭。最後,賽車載着他,奔向了巴音布魯克的萬丈懸崖。


一生熱愛,無法回頭。


《飛馳人生》


電影外的韓寒也是如此。韓寒熱愛電影,拍了三部,但目前沒有一部能真正匹配其才華。他從寫作、賽車的神壇上走下來,步入全新、未知的電影領域。面對龐大的電影體系,他還是一個時刻都要學習的新手。現在的作品還充滿着稚嫩,還需要成長。


在《飛馳人生》上映的這段時間裏,韓寒寫了一篇文章,名字就叫“一生熱愛,無法回頭”。裏面提到網友問他,有沒有迷茫不安、害怕的時候?他回答,當然有,拍電影怕撲街、怕出事;比賽發車,怕撞車、怕退賽;日常生活,怕意外、怕失去。

但是大部分時候,勇氣比恐懼多一分。恐懼比勇氣多的時候也不會說出來。既然熱愛,苦和甜就都往心裏藏。


一生熱愛,回頭太難。說的是電影裏的張馳,也是電影外的韓寒。


《飛馳人生》







認真生活 認真寫字 認真觀影 認真拍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