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生活加點料

01

以前總覺着自己的將來,一定要過高品質的生活,否則人生還有啥意義。高品質生活的定義,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就是有錢又有閒。否則,怎麼能夠保證生活質量呢。

比如,你想出國旅遊,但你發現沒有時間,更恐怖的是沒有足夠的錢。

你想開一個好車,還是沒有足夠的錢。

最最簡單的,你想買一個蘋果筆記本,但突然覺着沒必要花四五千能解決的問題,偏偏要花一萬多。

所以,如果沒有金錢和閒暇時間,何談高品質的生活。

但努力了很多年,發覺自己只是活成了一個普通人。這時才慢慢承認很多東西不可能都如你所願,或者說不可能馬上如你所願。美好事物的到來都需要耐心的等待。

有錢的人畢竟只是少數人,有錢又有閒的日子更是不可多求。詩和遠方離自己很遠,但眼前的苟且卻是一個接着一個。

不管怎樣,生活依然要繼續。與其敷衍了事的度過每一天,不如費點心思,把每一天過的質量更高一點。

02

從小學讀到研究生,沒有一門課教大家該如何生活,但畢業又工作多年之後,才發覺其實生活對於個人而言,比每個人的專業,每個人的工作,甚至每個人的事業都要重要。

因爲生活包含了你的健康,你的家人,你的快樂和幸福,而這些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所以,儘量把生活過的好一點,也是每個人應該努力做到的。

把什麼事情做好,都是講究方法的。

談到生活,有哪些事情,可以不用耗費太多精力和時間,就能做好。而做好這些小事,就能大大提高生活質量呢?

03

最基本的就是要身體健康,而目前公認的做到身體健康,應該做好四個方面:

充足的睡眠

合理的飲食

適量的運動

良好的精神狀態

這幾點想做好,我認爲應該想到的一個觀點就是: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有大智慧的菩薩在看到導致壞結果的原因時,就會及時預防,並做出改變。

而凡夫俗子只有在出現壞結果的時候,纔開始後悔和害怕。

再回到現實中,我們經常會有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總覺着做點也沒什麼。但很多問題都是日積月累造成的。

我們不可能像菩薩一樣,做到事事都提前預防。但有這樣一種觀點,生活就會變得更好一點。

04

談完健康,我認爲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生活要學會調劑。

可以調劑的東西很多。比如吃什麼,看什麼,做什麼。

最簡單的比如吃飯,即使每天早晨要喝粥,也可以不時的變變花樣。

甚至可以把尺度拉大一點,嘗試一些新鮮事物。

其實調劑也可以當成一種思維方式。生活不應該一成不變,總應該有一點變化。

我們不應該年紀輕輕就把自己封鎖在固有的認知裏面。還有很多世間的美好等着我們去體驗。

05

生活需要儀式感。

有一本書講到,小說同科學和哲學一樣,也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

比如如果從科學角度,水可以用分子式表達爲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但如果從文學角度,我們可以看到江河湖海,雨雪冰川。這些同樣是水。從文學角度,我們更全面的欣賞了水的樣子。

同樣,儀式感也是有着類似的情況。看似多餘。實則是每個人的必須。

往大的說,畢業典禮,結婚典禮,都是在宣示着人生某段過程的結束,人生新階段的開始。

往小了說,情人節的一支鮮花,都會讓很多看似平淡的事情,變得鮮活和值得回憶。

爲什麼說歲數大了,就感覺一年一年過得很快,其實也是一個人形成了固定的模式,開始反覆的重複這種模式,日復一日,印象當然不會深刻,因爲沒有任何讓你心動的時刻或者事物。

06

保持一份良好的社交關係。

曾經聽過一句話,弱關係帶來機會,強關係帶來價值。我比較認可這句話,但我更想表達的是,強關係更多的是帶給我們一份溫暖。這也是在維持心裏的平衡機制。

做事需要方法,感情也同樣需要維護。想被別人溫暖,就要想着如何溫暖別人。

曾經有一個公號大v,去看了心理醫生。他表示雖然事業成功,但內心似乎並不那麼快樂。

心理醫生表示,他把內在快樂和外在成就搞混了。外在成功並不一定能夠帶來內在的快樂。

但我想,強關係之間的感情其實是能給我們帶來這種內在快樂的。

07

生活看似簡單,卻處處需要智慧。我們每個人經歷多了,也都有所感悟,並從中摸索出一些經驗。

但我想如果我們格外留意生活,就能獲得更多的生活智慧,生活也會變的越來越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