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十三篇註譯(11--地形篇)

《孫子兵法》十三篇註譯(11--地形篇)
王可偉 作品 
地形篇(第十)
(讀《孫子兵法》,悟管理、營銷之道)
本篇論述軍事地形學上的問題。孫子通過“地有六形”、“兵有六敗”的論述,揭示了敵情與軍事地理的相互關係,提出了“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的著名軍事原則。篇末又闡述了愛兵如子和將帥責任心的重要性,極富真知灼見。
 
孫子曰:地形有“通”(1)者,有“掛”(2)者,有“支”(3)者,有“隘”(4)者,有“險”(5)者,有“遠”(6)者。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陽(7),利糧道(8),以戰則利。可以往,難以返,曰“掛”;“掛”形者、敵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9),曰“支”;“支”形者,敵雖利我(10),我無出也;引而去之(11),令敵半出而擊之(12),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13);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14)。“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15);若敵先居之,引而去之,勿從也。“遠”形者,勢均(16),難以挑戰(17),戰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18);將之至任(19),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20)者,有“弛”(21)者,有“陷”(22)者,有“崩”(23)者,有“亂”(24)者,有“北”(25)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災,將之過也。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卒強吏弱,曰“弛”;吏強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26),將不知其能,曰“崩”;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27),曰“亂”;將不能料敵(28),以少合衆,以弱擊強,兵無選鋒(29),曰“北”。凡此六者,敗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30)。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31)。
故戰道(32)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33);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34)。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35),而利合於主(36),國之寶也。
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37)。厚而不能使(38),愛而不能令(39),亂而不能治(40),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半也。故知兵者,動而不迷(41),舉而不窮(42)。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大知地,勝乃可全
 
【註釋】
1)通:通達,指四通八達的地區。《易·繫辭》:“往來無窮謂之通。”梅堯臣注:“道路交達。”
2)掛:懸掛、牽礙。《儀禮·少牢饋食禮》:“掛於季指”,鄭玄注:“掛,懸也。”此指前平後險,易入難出的地形。
3)支:《左傳·定公元年》:“天之所壞,不可支也。”杜預注:“支,持也。”指敵對雙方皆可據險對峙,不易於發動進攻的地區。梅堯臣注:“相持之地”,其說義近。
4)隘:梅堯臣注:“兩山通谷之間。”此處謂兩山峽谷之間的地帶。
5)險:指山川險要、行動不便利的地帶。
6)遠:《莊子·天道》:“吾固不辭遠道而來願見。”這裏指敵我雙方距離較遠。
7)先居高陽:杜牧注云:“通者,四戰之地,須先據高陽之處,勿使敵人先得而我後至也。”此言應率先佔據地高向陽的地形,取得戰爭的主動權。
8)利糧道:賈林注:“通糧道,便易轉運。”杜佑注:“無使敵絕已糧道也。”此言保持糧道暢通。
9)彼出而不利:而,也、亦。意謂敵人出擊也不利。
10)敵雖利我:杜牧注:“佯揹我去。”此言敵人以利誘我。
11)引而去之:引,去,離開。梅堯臣曰:“僞去,引敵人半出而擊。”此言引兵僞裝退去。
12)令敵半出而擊之:令,使。張預注:“敵若來追,伺其半出,行列未定,銳卒攻之,必獲利焉。”其說甚是。
13)必盈之以待敵:杜佑注:“以兵陣滿隘形,欲使敵不得進退也。”此句言一定要用足夠的兵力堵塞隘口,以對付敵軍來犯。
14)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從,順隨。張預注曰:“敵若先居此地,盈塞隘口而陳者,不可從也。若雖守隘口,俱不齊滿者,入而從之,與敵共此險阻之利。”全句意思是在隘形作戰,敵若先佔領,並用重兵堵塞隘口,我不可隨順敵意去攻;如敵尚未全部佔領隘口,則應全力進攻,與敵爭險阻之利。
15)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曹操注曰:“地形險隘,尤不可致於人。”張預注:“平陸之地,尚宜先居,況險厄之所,豈可以致於人?”此句謂在險阻之地,我當搶先佔據地高向陽之處,爭取主動,以待敵軍。
16)勢均:杜牧曰:“譬若我與敵壘相去三十里,若我來就敵壘而延敵欲戰者,是我困敵銳,故戰者不利。若敵來就我壘延我欲戰者,是我仗敵勞,敵亦不利,故言均勢。”其說通洽。
17)難以挑戰:挑戰,挑動敵人出戰。曹操注:“挑戰者,延敵也。”全句謂因地勢均遠,不宜先求戰。
18)地之道也:指上述六者乃將帥指揮作戰時利用地形之原則。
19)將之至任:將帥應負的重大責任。
20)走:指敗逃。
21)弛:曹操注:“吏不能統,故弛壞。”這裏指將帥懦弱無能,士卒軍紀渙散。
22)陷:曹操注:“吏強欲進,卒弱輒陷,敗也。”此言將士雖強,然士卒戰鬥力弱,與敵作戰則將吏孤身奮戰,力不能支,故敗。
23)崩:潰敗。劉寅《直解》雲:“如山之崩墜。”此言主將不知其裨佐部將的能力,遇戰則潰敗。
24)亂:混亂,沒有秩序。
25)北:敗走。
26)遇敵蔥而自戰:懟,怨恨。此句言軍中將吏恚怒而不聽主將之令,遇敵便戰,致使軍隊潰敗。
27)陳兵縱橫:杜牧注:“引兵出陣,或縱或橫,皆自亂之也。”此言布兵列陣雜亂無次。
28)料敵:分析、觀察敵情。
29)選鋒:精選出來的精銳的前鋒分隊。《尉繚子·戰威》:“武士不選,則衆不強”,其義同此。
30)兵之助也:張預注:“能審地形者,兵之助也。”此謂用兵作戰的輔助條件。
31)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梅堯臣注云:“將知地形,又知軍政,則勝;不知,則敗。”張預注:“既知敵情,又知地利,以戰則勝;俱不知之,以戰即敗。”其義頗精。
32)戰道:指戰爭的指導規律。戰道必勝,意謂依據戰爭規律,就必然能取勝。
33)必戰可也:此言可徑出兵戰之,毋須依從君命。
34)無戰可也:張預注:“苟無必勝之道,雖軍命必戰,不可戰也。與其從令而敗事,不若違制而成功。”其說甚是。
35)唯人是保:意謂只求保全百姓。
36)利合於主:符合君主的根本利益。
37)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梅堯臣注:“撫而育之,則親而不離。愛而勖之,則信而不疑。故雖死與死,雖危與危。”其說甚是。全句言愛護體恤士卒,可以和他們同生死,共患難。
38)厚而不能使:厚,厚待、厚養。此句言只知厚待而不能使、用。
39)愛而不能令:梅堯臣注曰:“愛寵而不教。”此句謂只知溺愛而不重教育。
40)亂而不能治:士卒行爲不守法令而不能嚴加管束。
41)動而不迷,行動果斷,毫不迷茫。
42)舉而不窮:舉措隨機應變,是無窮無盡的
 
【譯文】
孫子說:地形有通的、有掛的、有支的、有隘的、有險的、有遠的六種形式。我軍可以往,敵軍可以來的地形叫做通;在這種地形作戰,應先佔領高地,利糧道,這樣就十分有利。可以前進,難以後退的地形叫做掛。在掛地形上作戰,敵人無備,我軍突然***,就可獲勝利;若敵人有所準備,出擊又不能取勝,加之難以返回,就很不利了。我出擊條件不利,敵人出兵也不利,這種地形叫支。在支形地域上,敵人即使以小利誘我,亦不能出擊,而應首先率軍撤退,待敵人出擊一半時而反攻,可獲勝利。在兩山間有狹窄通谷的隘形地區作戰,如果我先佔領,一定要在隘口而布兵以待敵;若敵人先佔據隘口,陳兵據守,就不要去打;如果敵人只佔據了隘口的一部分,並未布兵陣全部封鎖,則可以進攻。在險形地域上作戰,如果我先佔據險地,一定選擇高陽之處來等待敵人;如果敵人先佔險地,就率軍離去,不要仰攻敵人。在遠形地區作戰,雙方地勢均同,不宜挑戰,勉強求戰就不利。以上六個方面,是利用地形的原則,掌握這些原則,是將帥所必備的因素,不能不認真地加以研究。
軍事上有走、弛、陷、崩、亂、北六種情況,這六種情況,不是天時地形的災害,實是主將的過失。凡是地勢均同而以一擊十的,必然敗逃,這叫做走兵。士卒強悍,軍官懦弱,指揮鬆弛,叫做弛兵。軍官強悍,士卒懦弱的,戰鬥力必差,叫做陷兵。部將怨怒,不服從指揮,遇敵忿然擅自交戰, 主將又不瞭解他們的能力而加以捧制,必然崩散,叫做崩兵。將領無能,不能嚴格約束部隊,教導訓練沒有明確的理論、方法,官兵關係緊張混亂,陳兵佈陣雜亂無章,叫亂兵。將領不能判斷敵情,用少量軍隊抵抗敵軍主力,以弱擊強,行陣又無精銳的前鋒,叫做北兵。這六種情況,都是取敗的道理,是將領們至關重要的責任,不能不認真地加以研究。
地形是用兵的輔助條件。判斷敵情,制定取勝方略,考察地形的遠近、險易,這些是主將必須履行的職責。知道這些因素而指揮作戰的人必勝,不懂得這些而指揮作戰的人必敗。
所以從戰爭的道理上看,必然會勝利,就是說君主下令不戰,主將一定要戰也可以;如果按戰爭實況的發展,無勝利條件,雖國君說一定要打,也可以不打。總之,進攻敵人不求虛名,撤退防守不避罪名,只知道保護人民,有利於君主,纔是國家的棟樑。
看待士卒如同關心嬰兒一樣備至,就可以同他們共赴深淵;看待士兵如同親生兒子,就可以與他們同生死、共患難。如果溺愛戰士卻不能使用他們,違法亂紀而不能懲治,就如同嬌慣的兒子,是不可用以打仗的。
知道我方的士卒可以進攻,而不知敵方不可以***,勝利的可能僅爲一半;知道敵方可以進攻,而不知我方士卒不可以進攻,勝利的可能只有一半;知道敵方可以進攻,知道我方士卒可以進攻,但不知道地形不利於作戰的,有一半勝利的可能。所以知道用兵的人,他的行動準而果斷,他的舉措隨機應變,變化無窮。因此,瞭解對方又知道自己,勝利就會不斷;通曉天時地利,勝利就會無窮無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