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十三篇註譯(7--虛實篇)

《孫子兵法》十三篇註譯(7--虛實篇)
車戰(王可偉作品) 
虛實篇(第六)
(讀《孫子兵法》,悟管理、營銷之道)
本篇是闡述戰爭中敵我雙方虛實變化的傑作,中心內容是強調爭取戰爭主動權的極端重要性以及奪取和保持這種主動權的方法,其中包括“避實擊虛”、“因敵制勝”、“示形於敵”、“以逸待勞”等許多重要的作戰原則。這些原則爲歷代著名軍事人物所推崇,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1),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2)。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3)。
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舍之也。故敵佚能勞之(4),飽能飢之(5),安能動之(6)。出其所不趨(7),趨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8)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9)。
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爲敵之司命(10)。
進而不可御者,衝其虛(11)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戰,畫地而守(12)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13)也。
故形人而我無形(14),則我專而故分(15);我專爲一,敵分爲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衆而敵寡;能以衆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16)。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17),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18)。
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19)。寡者,備人者也;衆者,使人備己者也。
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20)。個知戰地,不知戰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十里,近者數裏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哉(21)?
故曰:勝可爲也。敵雖衆,可使無鬥(22)。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23),作之而知動靜之理(24),形之而知死生之地(25),角之(26)而知有餘不足之處。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27);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
因形而錯勝於衆(28),衆不能知;人皆知我所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29),而應形於無窮(30)。
夫兵形象水(31),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行,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32)。
故五行無常勝(33),四時無常位(34),日有短長,月有死生(35)
 
【註釋】
1)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處,佔據;佚,安逸、從容,賈林注:“先處形勝之地以待敵者,則有備豫,士馬閒逸。”此句言在作戰中,若能率先佔據戰地,就能使自己處於以逸待勞的主動地位。
2)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趨,奔趕,此處爲“促”,倉促。張預位:“便利之地,彼已據之,我方趨彼以戰,則士馬勞倦而力不足。”此句言在作戰中,若後佔據戰地倉促應戰,則疲勞被動。
3)致人而不致於人:致,招致、引來。《周札·秋官·小司寇》:“掌外朝之政,以致萬民而詢焉。”致人,調動敵人。此句意思爲宜調動敵人而不爲敵人所調動。
4)佚能勞之:言敵若休整良好,我則採取“敵人”之法使之勞頓。
5)飽能飢之:曹操注:“絕糧運以飢之。”王皙注:“謂敵人足食,我能便之飢乏耳。”此句言敵若給養充足,我則便之飢困。
6)安能動之:曹操注:“攻其所必愛,出其所必趨,則使敵人不得相救也。”此言敵若安固守禦,我就使之移動。
7)出其所必趨:進攻敵人必然奔赴援救之地。
8)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李筌注:“無虞易取。”此說甚是。言我出擊必能取勝的原因,是由於***敵戒備虛懈之處。
9)故善攻者,敵不卻其所守;善守青,敵不知其所攻:不知,王皙注云:“不知者,攻守之計,不知所出耳。”梅堯臣注云:“善攻者,機密不泄;善守者,周備不隙。”此句謂善於進攻的軍隊,敵人不知防守何處;善於防守的軍隊,敵人不知進攻何處。
10)故能爲敵之司命:司命,主宰命運者。《管子·國蓄》:“五穀食米,民之司命也。”張預注:“攻守之術,微妙神祕,至於無形之可睹,無聲之可聞。故敵人死生之命,皆主於我也。”此句言虛實運用出神入化,則可使己立於不敗之地,成爲敵人命運之主宰者。
11)衝其虛:虛,虛懈之處,此言我進攻之處正是敵人虛懈之處。
12)畫地而守:畫,界限,指畫出界限。。孟氏注云:“以物畫地而守,喻其易也。”
13)乖其所之:乖,違,相反,此處引申爲改變、調動之意。全句言調動敵人,將其引向別處。
14)形人而我無形:形人,使敵現形;形,顯露之意。梅堯臣注:“他人有形,我形不見。故敵分兵以備我。”義近。
15)我專而敵分:專,專一、集中。分,分散。言我能集中兵力而敵人兵力不得不分散。
16)吾之所與戰者,約矣:約,少、寡。杜牧注:“約,猶少也。”此句言能以十擊一,可造成我衆敵寡之態勢。
17)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所與戰之地,所準備與敵交戰的地點。此句言我準備與敵開戰之戰場敵不能知。
18)則吾所與戰者,寡矣:張預注:“不能測吾車果何出,騎果何來,徒果何從,故分離其衆,所在輒爲備,遂致衆散而弱,勢分而衰。是吾所與接戰之處,以大衆臨孤軍也。”此句言我欲戰之地敵不能知,敵則不得不多方設防,多方備我,兵力勢必分散。敵兵力分散,則與交戰的敵人即寡弱而容易戰勝。
19)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此句言若處處設防,必所備皆寡,陷於被動境地。
20)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孟氏注曰:“先知戰地之形,又審必戰之日,則可千里期會,先往以待之。”此言若預先了解掌握戰場之地形條件與交戰時間,則可以奔赴千里與敵人交戰。
21)亦奚益於勝哉:奚,何;益,補益、幫助。此句謂越國軍隊人數雖衆,然不能知衆寡分合的運用,則無濟於取勝的企圖。
22)敵雖衆,可使無鬥:張預注:“分散其勢,不得齊力同進,則焉能與我爭。”其說甚是。
23)策之而知得失之計:策,策度、籌算。此句謂我當仔細籌算,以瞭解判斷敵作戰計劃之憂劣。
24)作之而知動靜之理:作,興起,此指挑動。杜牧注:“言激作敵人,使其應我,然後觀其動靜理亂之形。”此言我挑動敵人而瞭解敵人的活動規律。
25)形之而知死生之地:形之,僞形示敵。此句謂以佯動示形,瞭解敵方的情勢。
26)角之:角,較量。指與敵進行試探性接觸,以觀虛實。
27)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言以假象迷惑敵人的用兵方法運用到妙不可言的程度,可以達到使人無形可窺的程度。
28)錯勝於衆:錯,同“措”。曹操注:“因敵形而立勝。”此言由於示形取得的勝利置於衆人面前,衆人不知其因。
29)戰勝不復:用以戰勝的謀略方法不重複出現。
30)應形於無窮:李筌注:“不復前謀以取勝,隨宜制變也。”杜牧注:“敵每有形,我則始能隨而應之以取勝。”此句言不斷適應客觀實際情況,變化無窮無盡。
31)兵形象水:孟氏注:“兵之形勢如水流,迅速之勢無常也。”此言用兵的規律如水的運動規律一樣。
32)神:高明。
33)五行無常勝:五行,金、木、水、火、土。此句言五行相生相剋變化無定數,如用兵策略奇妙莫測。
34)四時無常位:此言四季推移代謝,永無休止。
35)月有死生:泛指月有朔望圓虧的變化
 
【譯文】
孫子說:凡先佔據戰場等待敵人的就主動安逸,後到達戰地而疾行奔赴應戰就緊張、勞頓。因而,善於指揮作戰的人,總是設法調動敵人而自己不爲敵人所動。
能使敵人主動上鉤的,是誘敵似利;能使敵人不能到達預定地域的,是製造困難阻止的結果。敵人閒逸,就想方設法使它疲勞,敵人若飽食,就設法使它飢餓,敵人安穩,就使它疲於應付。在敵人無法緊急救援的地方出擊,在敵人意想不到的條件下進攻。
行軍千里而不勞頓,因爲走的是沒有敵人的地方;進攻一定能得手,是***敵人不設防的地方;防守必然能牢固,是防守着敵人不敢進攻或不能進攻的地方。
所以善於進攻的,使敵人不知道如何防守;善於防守的人,使敵人不知向哪裏進攻。
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到形跡;神奇呀!神奇到聽不出聲息。所以能掌握敵人的命運。
進攻而使敵人無法抵禦的,是衝擊它空虛的地方;後退而使敵人無法追到的,是迅速得使它來不及追趕。我軍想要決戰,敵人儘管在高壘深溝,卻不得不同我軍打仗,因爲是進攻它必然要救援的地方;我軍不想決戰,雖然畫地防守,敵人也無法來同我作戰,是因爲設法調動它,使它背離所要進攻的方向。
因此,要使敵人暴露原形卻不讓敵人察明我軍的真相,這樣我軍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敵人的兵力就不得不分散。我軍兵力集中在一處,敵人兵力分散在十處,這就能用十倍於敵的兵力去***敵人,這樣就會造成敵寡我衆的有利態勢。能做到以衆擊寡,同我軍當面作戰的敵人就有限了。
敵人防備了前面,後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備了後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備了左邊,右邊的兵力就薄弱;防備了右邊,左邊的兵力就薄弱;處處防備,就整體薄弱。造成兵力薄弱的原因是處處設防,形成兵力集中的優勢在於迫使敵人處處防備。
知道作戰的地點,預知交戰的時間,那麼即使相距千里也可以同敵人交戰。不能預知在什麼地方打仗,在什麼時間作戰,那就左翼不能救右翼,右翼也不能救左翼,前面不能救後面,後面也不能救前面,何況軍隊遠者相隔幾十裏,近者相隔幾裏的呢?
據我分析,越國的軍隊雖多,又於勝利有何益呢?
所以說:敵人雖多,可使它無法同我軍較量。
分析研究雙方的情況,可得知雙方所處條件的優劣得失;挑逗敵人,可瞭解敵人的活動規律;偵察一下情況,可知戰地各處是否利於攻守進退;用小股兵力試探性進攻敵人,可以進一步瞭解敵人兵力虛實強弱。以假象迷惑敵人的用兵方法運用到微妙的地步,就不會露出行跡,使敵人無形可窺,那麼,即使埋藏得很深的間諜也窺察不到我軍底細,聰明的敵人也想不出對付我軍的辦法。
根據敵情變化而靈活地運用戰術,這就如同勝利擺在面前一樣,不是平常人所能理解的。人們只知道我用來戰勝敵人的方法,但是不知道我是怎樣運用這些方法來出奇制勝的。因而,我取勝的謀略方法不重複,而是適應不同的情況,變化無窮。
用兵的規律好像水的流動,水的流動,是由於避開高處而流向低處;用兵的規律是避開實處而***虛處。水流是根據地形來走流向,用兵是根據情況來採取致勝方略。所以,戰爭無固定不變的態勢,流水無固定不變的流向。能夠根據敵情發展變化而採取靈活的措施取勝的人,才叫做用兵如神。
五行相生相剋沒有哪一個固定常勝的,四時沒有不更替的,白天有短有長,月亮也有晦有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