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一位IT高管20年的職場心經 讀後記錄

讀了記錄下來,也許是下載拷貝做的太多了,不會認真去領會,本人也不是個愛讀書的人,也沒有努力思考的習慣,但是很佩服前人的經驗之談,實在不能糟蹋了作者的心血,稍微整理一下,方便以後再看,可以多受益一點。

1.工作vs事業

別跟我談事業,先把工作做好。

別跟我說理想,先把飯碗端好。

志不可天天立,道必須日日修。

沒有實力,一切皆爲妄談。

修煉是硬道理。

事業之前,恐怕你還是要先把它當作一份工作(Job)。不管你是不是把你的工作當作事業來做,你首先要把它當作一份工作來做!只有這樣,你才能做得好,做得長久。

當然不是。你是不是真的當成工作,老劉認爲有以下幾條標準:

第一,時刻想到工作是你和你的家庭生存和生活的必要條件;

第二,你工作中的付出是以工資(獎金)爲交換的,因此,你的工作是不是對得起你的工資是從良心上檢查工作態度的最基本條件;

第三,因爲你的工作出色和優秀,所以你能夠得到表揚、加薪、升級,這就是滿足你心裏要求的基本途徑,你願意爲此付出;

第四,工作是有環境的,這個環境未必總是對你友好,這種對非友好環境的忍受和抗爭是你獲得的工資獎金所支付的一個部分,這其中包括了你那個叫人難以忍受的老闆和老闆娘;

第五,……

如果你不能接受,我就有理由懷疑你的"事業"是否能夠像你期望的那樣獲得成功。

你要是還不服氣,那你就告訴我,你的"事業"到底是什麼?

2.修煉

人生本身就是不斷的修煉。修煉對人生之重要,說高了是追求境界,說低了是快樂生活;說大了是爲了事業,說小了是爲了生存。

然而修煉本身卻是一個接一個的痛苦甚至煎熬的過程。之所以痛苦,是因爲修煉本身就是每天對自己的挑戰,之所以叫做修煉,就是因爲你必須做你不善於甚至不願意做的事情。

沒有任何外在動力的學習實在是少之又少,人們的學習,通常都是因爲受到了某種外界的壓力,包括過上退休生活的老人家們。回到打工的現實生活,不斷的學習會把人們搞得食不甘味、寢不甘寐。爲什麼呢?通常是源於角色的轉換。這種轉換在人生中每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生。一種,是上下的轉換,譬如你從小兵升到了連長,你就要學習如何管人,再升,你就要學習如何"搞政治";也有"倒過來"的情況,譬如你從封疆大吏轉到天子腳下,你就得學習如何寫好奏章,你就要學習朝中禮儀;再一種,是工作的變換,譬如你原來工程師做得好好的,偏偏喜歡上了銷售,於是你就得學習怎樣和客戶打交道;再譬如你原本是銷售,卻忽然變成了諮詢的角色,你就得學習做顧問的思維方式和一整套的做事方法。關鍵之處在於,這種角色的轉換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因此在不得不學的時候,你就會有很多的"靈魂深處爆發革命",搞得自己痛苦不堪。在這樣的時候,如果你告訴自己說,這就是修煉嘛!或許,就會"痛並快樂着"了。

再說"適應"。任何人在一個地方呆慣了,換了環境都會緊張,甚至有時候會感到無所適從。以老劉的觀察,除了剛剛離開校門的學生對環境的要求相對較低之外,越是有經驗的人,對環境變化的敏感程度越高,反抗心理也就越強。因此,要真正能夠做到"處變不驚",從容應對,就只好在這種變化當中主動地修煉自己,別無他法。如果你真的修煉到家,你能夠把環境改變了也說不定。

修煉也並非完全都是被動,"追求"就是相對主動的一種,說"相對",是說你並不是非做不可,有誰規定一個人一定要有追求呢?然而追求本身也是人類的一種天性,因爲所有追求的驅動都來自於競爭。在追求中的修煉大概是最痛苦的一種了,然而也可能是最叫人享受的一種,前提是你真的把它作爲一種修煉。因爲,任何追求都有可能失敗,其實對於修煉來說,成功與失敗是一樣的--有時候可能會因爲失敗使你登到更高的修煉境界。因此對於你來說,叫做"Nothing Lose。"不算阿Q吧?

曾夫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這個"省",是修煉的關鍵。許多的心得體會在"省"中獲得,不信?您也"省"一"省"看。

3.從"胡說八道"說起

"胡說八道"一詞源於道教。道教追求的是長生不老與得道成仙,但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經過八個階段,也就是八道。哪八道呢?一爲入道,進入道門;二爲學道,學習修道的理論和方法;三爲訪道,對道的研修要請高道大德加以指點;四爲修道,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五爲得道,通過修行、參悟,自己的道行日益高深;六爲傳道,有了道行,不僅要個人修持,還要普度衆生進行傳道;七爲了道,通過上述修道的過程,你終於脫胎換骨完成了修道的過程;八爲成道,也就是升入天界成爲神仙了。
 

北京話裏說一個人做事講話不靠譜經常用"不上道兒"形容。意思是說做每一件事都是有道可循的。因此,對於新人來說,初學之時,是否"入道"就變得非常重要。比"入道"更重要的是"入正道",如果入了歪門邪道,比不入道更慘。以銷售爲例,正道自然是如何掌握自己的產品,如何瞭解客戶的需求,如何爲客戶提供可以爲他解決業務問題的解決方案,如何幫助客戶解決他的實際問題。歪道呢?殺價、行賄、分錢。歪道的招數,通常都比正道短期內更快更有效,因此就像吸毒一樣容易上癮。一旦走上這條道,就離死不遠了。

再說學道。我們公司裏的任何一份工作,不管是市場、銷售、技術、服務,還是人事、財務、溝通,都有其重要的理論基礎。學道的過程中,很多人不太在意這種基礎理論的學習和領會。認爲只要做就好,其實不然。以市場爲例,如果你做市場,又不瞭解市場工作的基礎理論,你就不能深刻的理解市場對於公司業務的重要性,你就不知道從何處入手才能使你的工作更加有效。

三說訪道。聖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公司裏有前輩,有上司,有同事,公司外有客戶,有夥伴,他們都是你的老師。"訪道"常常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一語驚醒夢中人",是在訪道過程中常有的事情。關鍵是你有沒有"訪道"的衝動和需求,有沒有訪道的技術和技巧。

四爲修道。修道最難。因爲這個時候你可能已經"放單飛"了,更有可能你已經帶了一個隊伍。你不但是一個戰略的執行者,你同時可能也是戰略的制定者。你前面可能有路,也可能無路。你開始經歷風風雨雨,波瀾起伏。你開始不爽,遭受打擊。一言以蔽之,你的九九八十一難一個也少不了。一個過不了,就到不了下一個階段--得道。

所謂得道,道教中自然有他的定義。公司裏頭,要說得道,恐怕很是難界定。但是也確實能見到一些"道行高深"的人士。任何一個複雜的案子到了他們手裏便迎刃而解。他們的舉重若輕、他們的指揮若定,"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好生叫人敬仰。可惜這樣的得道人士是鳳毛麟角。

最後說傳道。道深之士,傳道乃是一種責任。公司裏的資深經理、資深銷售、資深戰略人員都是"道行高深"人士。他們有責任隨時隨地的"傳道"。能否很好的傳道,恐怕也是界定他們是否真正"得道"的標準之一。除此之外,"道行高深"人士,還必須"道德高深"。有"道"無"德",不如無道,與"魔"相差無幾,讓這種人"傳道",恐怕就不是"誤人子弟"的問題,而是毀人一生的大        事。這樣的情形,在公司裏也並不少見。

4.對"批評"和"鍛鍊"的傳統誤解

老劉寫過一篇文章,叫做"增值批評",大致是說,你批評別人,一定要讓別人在你的批評中得到些什麼。至少,他應該知道他爲什麼錯了,錯在什麼地方,如何彌補,以後如何避免。要做到這些,"評"比"批"重要。"批"的目的是要他端正態度,叫他重視你下邊的"評"。"批"是手段,"評"纔是目的。很多做經理的只"批"不"評",多半是因爲他只知道事情的錯誤結果而並不瞭解事情的錯誤原因。有時候是不想了解原因,而有時候是隻知道過程而不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原因。最簡單的辦法,當然就是把原因歸結爲辦事的人"太笨",腦子進水。這樣的經理,只需要問他一句"你是幹啥吃的啊?"

"評"的過程是對事件展開全面深入分析的過程。每個方面、每個環節、每個參與方,到底什麼地方出了問題,爲什麼出問題,正確的做法可能是什麼,要汲取什麼教訓,等等等等。有經驗的人會把批和評結合起來,"評"的到位,批的到"點"。這樣才能達到批評的效果,才能真的叫做"批評"。

所謂"鍛鍊",和以上所說的"批評"一樣,也是由兩個字組成,而"鍛"和"煉"有着完全不同的含義。嚴格地說,"讓某人自己去鍛鍊鍛鍊"在語法上是錯誤的,因爲,"煉"是自己做的,而"鍛"是別人做的。就這個詞的原意而言,"煉"是"冶煉"的簡說,意思是把金屬放在高溫環境中,經過火烤,改變內部的某種結構,從而變得更加堅韌。而"鍛"則是"鍛造"的簡化,是說經過外部的擊打,使得金屬改變形狀,從而形成某種可用的工具或者物件。

"煉"的多,"鍛"的少是"鍛鍊鍛鍊"之中最常發現的問題。也是那些"鍛鍊"之後仍沒有成才的主要原因。因爲"鍛"是需要"高人"的,最少,他的領導和上級負有"鍛"的責任。你不去指點,不去批評,任他自己"煉",成才率高了纔怪。

"鍛鍊"成才,"煉"是必要條件,"鍛"是充分條件。二者缺一不可。

5.個人魅力

最具個人魅力的一位老人家要退休了。聽他老人家退休前的講話,說在這公司40多年的感受,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論做什麼,要想成功就要得到許多人的幫助。

笑完了問了自己一個問題,爲什麼同在一個公司裏頭,有人就可以左右逢源,有人就寸步難行呢?

個人魅力是一個問題。一個重要的問題。

魅力跟能力不能劃等號。就如同智商和情商不能劃等號一樣。

個人能力強可以使你自己幹出很多事情,個人魅力強可以使很多人幫助你幹出很多事情。

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叫別人心甘情願地幫助自己的。就算老劉這種以助人爲樂爲天職的人也不是什麼人都願意去幫。

通常來說,同事間的幫忙是相互的,也就是說你要付出一些資源的。就像老劉以前說過的那樣,資源是用來交換的。但是身外的資源總是有限,而個人魅力這個資源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不但是在公司裏,只要你生活在這個世界裏,都是一樣的道理。雖然這道理說出來叫人感覺有些市儈。

怎樣使自己充滿個人魅力,就算做不到"萬人迷",也要多數人喜歡呢?百度出來的頭一條,是這樣的。

培養個人魅力的十二條原則:

1 把您遇到的每個人都當作是您今天遇到的最重要的人;

2 充滿熱情地與人握手;

3 與別人握手時注視別人的眼睛;

4 握手時,要表達出對對方的肯定;

5 真誠地讚美別人;

6 及時肯定別人的成績;

7 外表很重要;

8 微笑多保持兩秒鐘,使你平添魅力;

9 仔細檢查一下衣着;

10 移情,感情投入到對方的情境;

11 回答時要針對人們的情感,而不要針對他們的話;

12 要像小孩子一樣對您所居住的世界發生興趣。

老劉看了之後,很是不以爲然。說白了,這些只不過是一些表面功夫。就算你上面的功夫學得再好,也只不過能做到暫時不招人討厭而已。真正的功夫還在於內功。所謂內功,無非三條:一是學識,二是能力,三是處世。學識者,學問與見識也。這一點決定你被人尊重的程度,同時也決定在你與同事朋友的交往中對別人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會在不知不覺中爲別人提供幫助。能力者,幹實事的本事。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能說能練纔是真把式。幹不成事兒的人,很少有人會願意浪費時間去幫他。處世,是說你的世界觀。這個話題太大沒法展開,卻最終決定你的魅力是曇花一現,還是持久彌新。


6.向孫悟空同學學習

因此,比較起前面談到的那些本事來,老孫更大的本事是認識人多。

可能比認識人多更大的本事是每次都能夠找對了人。

能夠找對人的關鍵,是孫悟空對於信息收集的高度重視。

另一種信息是靠悟空自己的知識。孫悟空聰明伶俐、知識面甚廣。

孫悟空另外叫人佩服的一點,是他每一次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不管人家的名頭大小,老孫都是客客氣氣。決不擺"齊天大聖"的架子。實在不行了,也不妨瞪起猴眼,跟人家急扯白臉,恐嚇一番,從這一點來說,孫悟空的關係學絕對不亞於當今的超級銷售們。

但是這並不是說前面說的那些功夫就沒有用。事實上,孫悟空之所以能夠建立起這樣大的名頭,在其揚名立萬的過程中他的棒子、筋斗雲和七十二變化還是起了關鍵作用的,大鬧龍宮,大鬧天宮都是如此,因爲在那個時候他也沒人求,只好憑着自己的本事獨闖,這是其一;其二,每次遇到妖精,也先是老孫十八般武藝先上,實在搞不定了纔去求人的;其三,被請的那些神仙菩薩們個個都是大腕兒,你要沒點兒真本事,誰鳥你啊?其四,要想通天徹底找到合適幫忙的人,沒點本事你恐怕連門都找不着呢。

總結起來,悟空真正的本事是他的猴腦子好使,知道怎樣把資源價值最大化,能打的時候就打,打不過的時候找別人幫着打,不管採取什麼方式,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拘一格,只要能贏!

7.技術,叫我怎麼愛上你

任何一個領域,要想喜歡,必須深入。深入之後,你就會發現一個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你會找到很多讓你興奮的事情。就如同當初唸書寫程序,大概很多人和老劉一樣有爲一個程序晚上睡不着覺,半夜起來寫代碼的經歷。

所以,當你不得不去做你感覺上不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儘快深入進去,找出其中的樂趣,就像很多技術人員在談起技術細節的時候眉飛色舞,十分享受的樣子。

8.Think on Paper

沒錯。對於很多聰明的人來說,在腦子裏形成一些好的想法不是一件難事兒,甚至通過口述把這樣的好想法表達出來也不難。但是,對於再聰明的人,把好的想法變成一個相對完善的想法在腦子裏也是不容易的。因爲你在腦子裏很難去檢查你的想法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漏洞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如果你把他寫下來就不同了。你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審視你的想法,一遍又一遍地補充和完善你的想法。你可以把紙上的(電腦上的)的想法看成別人的想法去批評和挑剔。

尤其是如果你腦子裏有一套成熟的思維模式--譬如像本公司的"業務領導力模式"(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那麼你在紙上完善你的想法的速度就會更快,質量就會更高。

我想我的那位同事的老師所說的"Think On Paper"的本意是在你思考的時候腦子裏就有一張紙存在。但是依老劉的經驗這絕對不是一日之功。只有長期的訓練才能做到。

於是就想起老劉當初加入一間美國軟件公司,最初去美國開會的時候,看到那些藍眼睛高鼻子的小年輕一邊討論,一邊寫Chart,討論完了,Chart也寫完了,稍作修改,便登臺演講。那個時候是又驚訝又羨慕。

9.會說中國話嗎?

學理工科的人如果文章寫得好在職業生涯中獲得的優勢要遠遠大於那些學文科的人有些理工知識。在老劉現在工作的這種純外企,這種優勢可能還不是很明顯。不過也不盡然,在那些需要和客戶、夥伴、政府打交道的部門這種優勢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發揮。再者說,這也算作是一種技能,保不齊您哪天像我們的一些前輩一樣跑去本地公司,你不還得從頭練起?

其實,如果您的中文不好,我敢斷定您的英文也好不到哪裏去。從上述的翻譯就能看的出來,有些同事實際上對原文的理解出了不小的偏差。或許,對那些整天念英文郵件、文件的同事來說,對英文的理解要大大好過上邊這幾位,但是這並不說明您的英文作文就一定會好。

因爲寫作這東西,並非碼字的排列組合那樣簡單。這關係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用老闆的話說,就是"Ability of Thinking",也就是思考的能力。不但寫作需要思考,翻譯其實也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因爲首先你要思考原作者的本意,然後理解,然後思考怎樣用中文表達出來。

而寫作,不管是用中文和英文,更是要看你的思考能力。其實確切地說,是看你的綜合能力。其中包括你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總結能力、高瞻遠矚,以及由表及裏等等等等的能力。

想想看,你知道的那個偉人不是著作等身(至少"等腳腕子")的?

想想看,你身邊那個成功人士筆頭是軟的?

老劉見過一位高官,只能說見過,不能說認識,說認識那叫高攀。現如今已經做了某省省長。老劉當初跟他一個桌上吃飯的時候,就驚異於這老兄的文采。那個時候這老兄還在擔任一個省會城市的書記。在他介紹這個城市,包括城市的過去、城市如何改造以及城市的未來的時候,他幾乎是在做詩朗誦。因爲他把所有的內容用合轍押韻的打油詩方式講了出來,抑揚頓挫、眉飛色舞。老劉到今天還在後悔,那天沒帶着錄音機。

不久就聽到這老兄高升的消息,思考之中,才明白我對他的佩服,並非他的文采,而是他的能力。他的能力通過他的文采充分地展現了出來,這一定是他迅速被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扯得遠了。老劉真正想說的是,你的文字語言能力可能是你綜合能力的一個寫照(和你的性格內向與外向沒太大關係),但同時,提高你的綜合能力的一個途徑就是試圖提高你的寫作能力。首先吧,不管爲了什麼,您總得把話說的叫別人明白,然後試圖增加你的文字效率,然後增加你的文字吸引力,然後增加你的文字力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