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設置圖解教程 Award Bios最新(一)

我們來介紹一下Award Bios的設置,其實Award Bios和AMI Bios裏面有很多東西是相同的,可以說基本上是一樣的,雖然有些名字叫法不同,但是實際作用是一樣的。在前文中已經瞭解了一些Bios的基本知識,和設置,那麼在這篇文章裏面我就會更詳細的介紹一下Bios的超頻設置,希望對那些想超頻但是又沒有接錯過超頻的玩家能有一些幫助。
    和AMI Bios一樣,再開機畫面時按下“Del”鍵進入Bios設置菜單(有些是按F1鍵):

    進入後大家會看到以下菜單,也有可能會有一些差別,但是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及算名字不同,但是基本上作用是一樣的!

    大家可以用方向鍵移動光標,回車鍵確認,ESC鍵返回,用PageUp,PageDown和數字鍵鍵調整設置,在任何設置菜單中可以按下F10鍵退出並保存設置,這些都和AMI Bios設置差不多!那麼就正是進入設置!
    一.SoftMenu Setup(軟超頻設置)

其實這個Soft Menu Setup,是升技主板獨有的技術,這裏提供了豐富的CPU外頻、倍頻調節(需要CPU支持)、AGP/PCI總線頻率以及CPU/內存/AGP的電壓調節頻率等等。這個項目相當於一些主板中的“Frequency/Voltage Control”
    前面是CPU的一些基本信息顯示,下面的選項就是CPU超頻的主要選項了!
    1. CPU Operating Speed(CPU外頻設置):
    這個項目根據你所使用的處理器型式以及速度來顯示該處理器的運作速度,您可以選擇[User Define](使用者設定)的選項來手動輸入其運作速度。 如圖:

好了,到了這裏我就先放下Bios的設置引導了,在教大家超頻之前先向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超頻以及超頻的原理吧,這樣才能讓你能更好的進入下一步Bios設置超頻!
    CPU超頻,它的主要目的是爲了提高CPU的工作頻率,也就是CPU的主頻。而CPU的主頻又是外頻(FSB)和倍頻(Multiplier Factor) 的乘積。例如一塊CPU的外頻爲200MHz,倍頻爲10,可以計算得到它的主頻=外頻×倍頻=200MHz×10 = 2000MHz,即2.0GHz。

    提升CPU的主頻可以通過改變CPU的倍頻或者外頻來實現。但如果使用的是Intel CPU,你儘可以忽略倍頻,因爲IntelCPU使用了特殊的製造工藝來阻止修改倍頻。但是有一部分Intel的工程樣品是沒有鎖定倍頻額,AMD的CPU可以修改倍頻。雖然提升CPU的外頻或者倍頻都可以使CPU達到同樣的頻率,比如一顆2.0GHz的CPU,它用200*10=2.0,我們可以把倍頻提升到20,而把FSB降到100MHz,或者可以把FSB提升到250,而把倍頻降低到8。這兩個方法都可以使主頻達到2.0G,但是他們所得到的性能是不一樣的。因爲外頻(FSB)是系統用來與處理器通信的通道,應該讓它儘可能的提高。所以如果把FSB降到100MHz而把倍頻提高到20的話,依然會有2.0GHz的時鐘頻率,但是系統的其餘部分與處理器通信將會比以前慢得多,導致系統性能的損失,因此,如果用戶的CPU可以降低倍頻,不妨試一試!
    外頻的速度通常與前端總線、內存的速度緊密關聯。因此當你提升了CPU外頻之後,CPU、系統和內存的性能也同時提升,這就是爲什麼DIYer喜歡超頻的原因了。
    好了,言歸正傳,繼續Bios設置,在你選擇“CPU Operating Speed”中的“Use Defined”選項後,你會看到以前不可以選的CPU選項現在已經可以進行設置了!
    1.Ext.Clock(CPU/AGP/PCI)

 

這就是外頻調節設置選項,手動輸入想設置成的CPU外頻數值,在此允許輸入數值範圍在100-412之間,可以以每1MHz的頻率提高進行線性超頻,最大限度的挖掘CPU的潛能。一般上CPU的外頻在100至250左右較爲正常,一般不會超過300MHz,所以用戶千萬不要一次性把外頻調到最高,原則上來講,第一次超頻CPU因爲不清楚CPU究竟可以在多高的外頻下工作,因此設置外頻的數值可以以三至五兆赫茲爲臺階提高來慢慢試驗,在此爲了示範,直接將外頻設置成了133MHz這個標準外頻,設置了正確的外頻數字以後再按回車鍵確定。
    如果CPU的倍頻沒有被鎖定的話,拉麼在Ext.Clock(CPU/AGP/PCI)菜單下會顯示有一個Multiplier Factor(倍頻設置)選項這個項目選擇CPU的倍頻數。

    2.Estimated New CPU clock:
    這個項目顯示前兩項 [Ext. Clock] 與 [Multiplier Factor] 的頻率總和。

    3. N/B Strap CPU As:
    這個部份可以設定指定給MCH (內存控制器)的前端總線。選項有:[PSB400]、[PSB533]、[PSB800]、以及 [By CPU]。默認值是 [By CPU].
    若要手動設定這個部份:
    若CPU的頻率爲100MHz FSB,則可選擇 [PSB400]。
    若CPU的頻率爲133MHz FSB,則可選擇 [PSB533]。
    若CPU的頻率爲200MHz FSB,則可選擇 [PSB800]。

 

4.DRAM Ratio (CPU:DRAM):
    這個部份可以決定CPU和DRAM之間的頻率比。

 

說到這裏,又得跟大家解釋一下CPU與內存的關係了,內存的工作頻率是由外頻(FSB)決定的,因此我們在對CPU超頻的同時就給內存也增加了運行頻率,設置外頻與內存總線頻率的比值。如果你使用的是DDR333內存,它的標準運行頻率可以達到166MHz,由於剛纔我們已經把外頻設置成了133MHz,因此在此可以選擇“4:5”,讓內存也運行在最高的頻率。
   

5. Fixed AGP/PCI Frequency:
    此項目可用來決定AGP/PCI總線的頻率,此選項允許你維持您的AGP/PCI頻率在一些固定的頻率上,以增進系統的穩定性。

 

 6. CPU Power Supply:
    此選項允許用戶在處理器預設電壓數值和使用者定義電壓數值之間做切換,請不要隨意去變動此預設電壓數值,除非你有一定的調節經驗,選擇「User Define」選項後“CPU Core Voltage ”就可以選擇CPU核心所使用的電壓可讓您以手動的方式來選擇處理器的核心電壓數值。 如圖:

 

這裏介紹一下CPU核心電壓,P4 CPU的額定核心工作電壓爲1.5V,通常不超過1.65V的電壓都是安全的,當然超頻提高電壓是要在保證穩定工作的前提下,儘可能的少加電壓,這是從散熱方面考慮爲了將CPU的溫度儘可能的控制在低水平下。電壓也可以一點一點兒的逐漸嘗試提高,不必急於一步到位,在此我們先選擇1.55V嘗試一下。請注意超過1.70V的電壓對於北木核心的P4來說都是危險的,有可能會燒壞CPU,因此電壓不宜加的過高!

    7.DDR SDRAM Voltage:
    這個部份可以選擇DRAM插槽工作電壓。

 

就是來提高給DDR內存供電的電壓,DIMM模組的默認電壓爲2.5V,如果內存品質不好,或是超頻了內存,那麼可以適當提高一點內存電壓,加壓幅度儘量不要超過0.5V,不然則有可能會損壞內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