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每看到此句,便覺得說得妙,今天忽想追蹤溯源,查一下其出處,結果百度google均未得可靠的說法。唯一比較靠譜的關於出處的故事是:一個禪師在路過一個懸崖處的時候,他突然發現一隻老虎從懸崖上掉了下來,只見老虎急中生智抓住了從懸崖頂上伸下來的藤條!再一看,藤條上還沾滿了草莓,禪師就琢磨,老虎是把草莓吃光了然後再鬆開爪子掉下來呢,還是反正一個死,何必耽擱時間,閉上眼四腳一蹬掉下來算了呢?就在禪師琢磨的時候,就看那老虎一邊吃着藤條上的草莓一邊往下出溜。等把草莓吃得也差不多了,它也掉下來了。此情此境,禪師自言:活在當下。 

關於解釋,禪師閱:“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這就叫活在當下”。 

當下,是時間的一個概念,相對的爲之前、之後。之前爲過去既定之事且無法更改之事、之後爲未知之事但可預謀之事,當前則爲可知可爲之事,我們當前選擇活在過去、現在亦或是將來,是我們的心態,可見“活在當下”更多的是用來調整心態,不受制於我們的地位、財富、外貌、能力、職業等。 

當我們爲了錯失機會而嘆惜時,爲了錯失一個良緣,爲了錯失一個成功的機會、爲了錯失購得房產的良機懊悔時、爲了一點口角或意見不一致痛恨他人及至採取些無聊的行動時,我們是選擇了活在過去。我們爲了將來的發展、將來的姻緣、將來的生活環境、將來的成就發愁時,我們則活在的未來。無論活在過去還是將來,當下之事則被荒疏,只是把當前變成的過去的碌碌無爲。 

我們是俗人,無法與禪師相比,不可能在各種機緣、打擊面前丟棄七情六慾,但認真體會活在當下,則抱怨、懊悔、失望等負面詞彙會更多被主動、期望、樂觀所替代。 

“活在當下”,一來是活,二來是當下,專注眼前事、珍惜眼前人、愛護眼前物。現實中,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的人都會有些以自我爲中心,以爲自己的事、自己部門的事纔是最重要的,在頭腦中爲自己、爲自己的團體建立一個理想的世界,當一有不順時,會有種自己的蛋糕被人吃了、他人很愚昧的想法,結果原本的執著就打了折扣,做事的熱情變成了鬥爭的熱情,苦惱與抑怨代替了積極進取,專心變得不專心,把不順意擴大化了,這些都出於自己。負面的心情、消極的做事方法、緊張的氣氛只能讓自己的頭腦失卻理智和判斷能力。 

活在當下,是要專注的當前的工作,理性分析問題,把手頭的事情做好理順,把當下的時間花在當前的事情上去;
活在當下,是在當下以就去做當前最重要的事,不是把精力集中在空想的事情下,端着碗吃飯的時候,不用去想碗破了到哪裏補的問題;
活在當下,是珍惜眼前的人,朋友、家人、同事,不是把精力花在理想的朋友、同事是什麼樣子的問題上;對於眼前之事都盡力之後,回想之時,當下欲想做之事都已盡力,則會以無憾的心態去面對過往。

活在當下,是立足現在,放眼未來,不是不規劃、不發問、不考慮,更多的是使自己當下神清氣爽,認真規劃但不憂慮成功失敗的後果,腳踏實地的分析不是漫無邊際的假設,認真分析存在的問題而非抱怨問題。活在當下,是基於事實處理當前事,不是一味的忍讓,妥協。活在當下,是不爲無謂之事、既成事實之事憂慮、恐慌,不是不面對,不是逃避。 

抄一段話(《做個喜悅的人》):活在當下是一個人生命力的自然展現。當一個人能由自己種種的“心之世界”中走出來,不憂不懼地面對並觀察真正的自我及人生時,他一定會是個有“能力”而能饒益這個世界的人。他不一定能成大功、立大業,但他一定能善巧地把自己潛在的能力發揮出來,利益自己及他人,這就是儒家所謂的“惟至誠者能盡其性”了。人能夠“盡其性”而發揮自己的能力饒益衆生,纔是個快樂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