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系統設計的一般步驟

 本文出自 “王達博客” 博客,轉載請與作者聯繫!

作者已授權本博客轉載

《網絡工程師必讀——網絡系統設計》一書:

1做任何事都應遵循一定的先後次序,也就是所謂的“步驟”。像做網絡系統設計這麼龐大的系統工程,這個“步驟”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否則輕則效率不高,重則最終導致設計工作無法進行下去,因爲整個工程沒有一個嚴格的進程安排,各分項目之間彼此孤立,失去了系統性和嚴密性,這樣設計出來的系統不可能是一個好的系統。圖1-5顯示了整個網絡系統集成的一般步驟,除了其中包括的“網絡組建”工程外,其餘的都屬於“網絡系統設計”工程所需進行的工作。因有關具體的網絡組建與配置方法在筆者編著的《網管員必讀——網絡組建》一書中有詳細介紹,所以在本書中不作介紹。下面是一般意義上的網絡系統設計應遵循的步驟的文字描述(本節只從總體上進行概括說明,具體的部署方法將在本書後面各章詳細介紹)。

【說明】本流程所包括的步驟和所需考慮的事項並不要求所有網絡系統設計都嚴格遵守,因爲一些小型網絡中,有些步驟並不需要做,如小型辦公室網絡中的綜合佈線系統設計就無需考慮其他弱電系統;有些考慮事項並不需要,如單建築物中的綜合佈線系統設計就無需考慮建築羣系統之間的連接;對於大多數企業,也無需構建羣集系統。另外也有些步驟,在一些小型網絡中也無需進行下面介紹的那樣全面,如用戶需求調查和應用系統配置等方面。總之,一定要根據實際網絡規模、用戶行業特點、應用需求等因素具體分析實際需要進行的步驟和所進行的全面性,不可死守流程。

(1)用戶調查與分析

這是最首先要做的,也是在正式進行系統設計之前需要做的。俗語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裏做需求分析的原因也在這裏。我們是爲用戶設計網絡系統,那麼用戶自己對所設計的系統到底有什麼要求和期望呢?這就需要我們充分去向用戶瞭解,然後通過瞭解到的數據分析出新系統的設計方向和設計方法。設計人員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需求分析工作:

一般狀況調查

在設計具體的網絡系統之前,先要比較確切的地瞭解用戶當前和未來五年內的網絡規模發展,還要分析用戶當前的設備、人員、資金投入、站點分佈、地理分佈、業務特點、數據流量和流向,以及現有軟件和通信線路使用情況等。從這些信息中可以得出新的網絡系統所應具備的基本配置需求。

性能和功能需求調查

就是向用戶(通常是公司老闆或者IT經理、項目負責人等)瞭解用戶對新的網絡系統所希望實現的功能、接入速率、所需存儲容量(包括服務器和工作站兩方面)、響應時間、擴充要求、安全需求,以及行業特定應用需求等。這些都非常關鍵,一定要仔細詢問,並做好記錄。

應用和安全需求調查

這兩個方面在整個用戶調查中也非常重要,特別是應用需求,這決定了所設計的網絡系統是否滿足用戶的應用需求。安全需求方面的調查,在當今網絡安全威脅日益增強、安全隱患日益增多的今天就顯得格外重要。一個安全沒有保障的網絡系統,再好的性能、再完善的功能、再強大的應用系統都沒有任何意義。

成本/效益評估

根據用戶的需求和現狀分析,對設計新的網絡系統所需要投入的人力、財力、物力,以及可能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進行綜合評估。這項工作是集成商向用戶提出系統設計報價和讓用戶接受設計方案的最有效參考依據。 

書寫需求分析報告

詳細瞭解用戶需求、現狀分析和成本/效益評估後,就要以報告的形式向用戶和項目經理人提出,以此作爲下一步正式的系統設計的基礎與前提。

(2)網絡系統初步設計

在全面、詳細地瞭解了用戶需求,並進行了用戶現狀分析和成本/效益評估後,在用戶和項目經理人認可的前提下,就可以正式進行網絡系統設計了。首先需給出一個初步的方案,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確定網絡的規模和應用範圍

確定網絡覆蓋範圍(這主要是根據終端用戶的地理位置分佈布定)、定義網絡應用的邊界(着重強調的是用戶的特定行業應用和關鍵應用,如MIS系統、ERP系統、數據庫系統、廣域網連接、企業網站系統、郵件服務器系統、***連接等)。 

統一建網模式

根據用戶網絡規模和終端用戶地理位置分佈確定網絡的總體架構,比如是集中式,還是要分佈式,是採用客戶機/服務器模式,還是對等模式等。

確定初步方案

將網絡系統的初步設計方案用文檔記錄下來,並向項目經理人和用戶提交,審覈通過後方可進行下一步運作。

(3)網絡系統詳細設計

網絡協議體系結構的確定

根據應用需求,確定用戶端系統應該採用的網絡拓撲結構類型,可選擇的網絡拓撲通常包括總線型、星形、樹形和混合型等四種。如果涉及到廣域網系統,則還需確定採用哪一種中繼系統,確定整個網絡應該採用的協議體系結構。 

節點規模設計

確定網絡的主要節點設備的檔次和應該具務的功能,這主要是根據用戶網絡規模、網絡應用需求和相應設備所在的網絡位置而定。局域網中核心層設備最高檔,匯聚層的設備性能次之,邊緣層的性能要求最低。廣域網中,用戶主要考慮的是接入方式的選擇,因爲中繼傳輸網和核心交換網通常都是由NSP提供的,無需用戶關心。 

確定網絡操作系統

一個網絡系統中,安裝在服務器中的操作系統決定了整個網絡系統的主要應用和管理模式,也基本上決定了終端用戶所能採用的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系統。網絡操作系統主要有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 2000 Server和Windows Server 2003系統,是目前應用面最廣,最容易掌握的操作系統,在中小企業中絕大多數是採用這兩種網絡操作系統。另外還有一些Linux系統版本,如 RedHat Enterprise Linux 4.0、Red Flag DC Server 5.0等。Unix系統品牌也比較多,目前最主要應用的是Sun公司的Solaris 10.0、IBM AIX 5L等幾種。

選定通信介質

根據網絡分佈、接入速率需求和投資成本分析爲用戶端系統選定適合的傳輸介質,爲中繼系統選定的傳輸資源。在局域網中,通常是以廉價的五類/超五類雙絞線爲傳輸介質的,而在廣域網中則主要是電話銅線、光纖、同軸電纜作爲傳輸介質,具體要視所選擇的接入方式而定。 

網絡設備的選型和配置

根據網絡系統和計算機系統的方案,選擇性能價格比最好的網絡設備,並以適當的連接方式加以有效的組合。 

結構化佈線設計

根據用戶的終端節點分佈和網絡規模設計整個網絡系統的結構化佈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綜合佈線”)圖,在圖中要求標註關鍵節點的位置和傳輸速率、傳輸介質、接口等特殊要求。結構化佈線圖要符合結構化佈線國際、國內標準,如EIA/TIA 568A/B、ISO/IEC 11801等。

確定詳細方案

最後確定網絡總體及各部分的詳細設計方案,並形成正式文檔交項目經理和用戶審覈,以便及時地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4)用戶和應用系統設計

前面三個步驟是設計網絡架構的,接下來要做的是進行具體的用戶和應用系統設計。其中包括具體的用戶計算機系統設計和數據庫系統、MIS管理系統選擇等。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應用系統設計

分模塊地設計出滿足用戶應用需求的各種應用系統的框架和對網絡系統的要求,特別是一些行業特定應用和關鍵應用。 

計算機系統設計

根據用戶業務特點、應用需求和數據流量,對整個系統的服務器、工作站、終端以及打印機等外設進行配置和設計。

系統軟件的選擇

爲計算機系統選擇適當的數據庫系統、MIS管理系統及開發平臺。 

機房環境設計

確定用戶端系統的服務器所在機房和一般工作站機房環境,包括溫度、溼度、通風等要求。 

確定系統集成詳細方案

將整個系統涉及的各個部分加以集成,並最終形成系統集成的正式文檔。

(5)系統測試和試運行

系統設計後還不能馬上投入正式的運行,而是要先做一些必要的性能測試和小範圍的試運行。性能測試一般是通過專門的測試工具進行,主要測試網絡接入性能、響應時間,以及關鍵應用系統的併發用戶支持和穩定性等方面。試運行通過是就網絡系統的基本性能進行評估,特別是對一些關鍵應用系統。試運行的時間一般不得小於小於一個星期。小範圍試運行成功後即可全面試運行,全面試運行時間不是小於一個月。

在試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及時加以改進,直到用戶滿意爲止,當然這也結合用戶的投資和實際應用需求等因素綜合考慮。

有關係統測試方面的內容將在《網管員必讀——網絡測試與實驗》一書中介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