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超融合架構(Hyper-converged)市場產品區別和決策標準

        

        距離寫上一篇似乎好久了,公司事太多尤其這個Q,本週還行,所以花些時間把腦子裏的東西記下來。

       自從2013年vmware宣佈超融合vmware vSAN以來,目前超融合市場風起雲涌,這次不是在炒概念,我熟知一個廠商更是在2015年賣出了多達100個節點,所以無論是從產品類型還是客戶需求來看,超融合必定會在IT市場持續分羹,且越來杯越大。

       爲了儘可能務實,不變成一篇軟文,只討論其產品之間的不同。文體結構呢,先說說分類,在聊下適合場景,最後是決策的幾個標準。



關於產品稱謂  


       在列舉分類之前先統一下術語。首先是“超融合”,很多朋友稱呼“ServerSAN”,軟件定義存儲”等等,這裏我只稱呼它爲“超融合”,因爲和NUTANIX廠商聊天的時他們直言,NUTANIX不是SAN,是DAS,而且是基於摒棄SAN的架構。而“軟件定義存儲”又是一個概念的描述,所以我只稱呼它爲“超融合”。何爲“融合”架構呢?在原來,我們藉助服務器虛擬化高度整合的時候,焦點集中在服務器內部的RAM,CPU,網絡等等,但是服務器虛擬化正常運行和功能發揮依然需要藉助磁盤及外部的共享存儲,這部分仍然是獨立的,也就說不受服務器虛擬化所管理,那麼“超融合”與“融合”架構一字之差,就體現在服務器虛擬化所遺留的小尾巴—磁盤或存儲系統。


wKioL1drjtax6mlUAAAfcYexczw012.png

 

產品架構形態與類別

       

關於全球超融合市場產品,主流包含以下幾個廠商(排名不分先後):

       VMWARE vSAN;VMware EVO;StarWind;DataCore VirtualSAN;NUTANIX(國內叫做-路坦力);EMC率ScaleIO也來了,等等吧,除此之外是國內的一些廠商。


第一種,軟硬件綁定產品,且綁定Hypervisor:

       典型的產品是VMware EVO,以及國內廠商超融合產品。這樣的產品特性是,只能軟硬件打包一起購買,如:磁盤,SSD,內存,CPU,甚至包含網絡設備,這是綁定性最強的,今後硬件擴展只能尋求廠商。除此之外,Hypervisor也是高度綁定,例如VMware只能選擇vSphere作爲Hypervisor,而國內自主研超融合多是基於KVM做Hypervisor,客戶只有一次選擇Hypervisor機會,且今後在無法更換,事實上大家也都知道,Hypervisor包含了主流的:CitrixXenServer,MS Hyper-V,vmware vSphere,Linux KVM,當然還有小衆的PowerVM。

       廠商多把這種軟硬件綁定和Hypervisor綁定使用:一體化設計,高度兼容,統一維護,統一售後等營銷政策包裹,其實仔細想想,IT界目前倡導的“軟件定義存儲”概念,即使衆多中立,權威機構對此概念解釋不同,但共同相似處還是有的,那就是“高度開放性”,“通用硬件”以及“軟硬件分離”。其實Hypervisor市場已經很成熟,VMware,Citrix,Hyper-V三個大廠都有各自特性,但如果能夠把Hypervisor分離,那麼客戶只關注哪家分佈式文件系統做的好就可以了,而且這也是超融合的兩大部分,不過很顯然這種超融合產品不具備此特性。


第二種,軟硬件綁定產品,不綁定Hypervisor:

       典型產品是NUTANIX以及OEM它的那些廠商。這樣的產品特性是,買到家裏的組件包含了多個節點的X86服務器,內存,CPU,磁盤,各式Flash/SSD。其中Hypervisor是可以自由選擇的,無論是傾向中或是已經在用的vSphere,Citrix,Hyper-V或KVM,都可以過渡到這類的產品中去,在虛擬化場景中遷移方式總是很豐富。最終客戶需要付兩筆費用既,超融合廠商以及Hypervisor廠商,當然可能還包括網絡設備廠商。

第三種,純軟件產品,但綁定Hypervisor:

       典型產品是VMWARE vSAN,因爲大家知道選擇vSAN之後,上層的Hypervisor只能是vSphere。但更多的好處是客戶可以自由選擇所有組件:利舊或新購任何廠商服務器,各廠商的磁盤/SSD,網絡設備等等,站在一個很高度的開放平臺,完全不會被硬件廠商綁定,隨需購買,購買你想要的,而不必次次都妥協在一個報價單上。有些客戶擔心技術難度高,維護精力大,呵呵,其實國內項目多是由集成商來做,這種開放式架構還爲隨時更換集成商,維保單位提供便利,所以我不認爲這是問題。


第四種,純軟件產品,可選擇任何的Hypervisor:

       YES,這是此類中最靈活,最開放的產品方案。典型產品包括:EMC ScaleIO,DataCore Virtual SAN以及StarWind;客戶可以選擇vSphere,Citrix,Hyper-V或KVM來做虛擬化平臺,然後利舊或新購任何廠商服務器,各廠商的磁盤/SSD,網絡設備等等。客戶焦點只需要集中在評估,調研超融合廠商的“文件管理系統”或是“分佈式文件系統”哪個更穩定,哪個代碼更迭時間長功能更豐富,預算如何等等。同樣的,客戶也可以選擇由中間的集成商從Hypervisor到分佈式文件系統完全項目落地,到今後的運維和維保。



超融合產品適合哪些場景呢?

       在行業中,其實涵蓋了各種行業,有服務器虛擬化或桌面虛擬化就有超融合用武之地,我個人認爲。因爲在接觸Flash /SSD的幫助下,目前超融合產品所能提供的性能足夠強大,而且Flash/SSD似乎每個季度都在降價。


       在業務類型中,MS SQL Server,MS Exchange, MS SharePoint, Citrix XenDesktop,VMware Horizon…..etc,我甚至見過Oracle RAC案例。


       簡單來說,服務器虛擬化與超融合之間不同主要體現在存儲/磁盤層,而存儲包含3個主要指標:容量,性能/IOPS,延遲。只要這3個方面顧慮到了能在服務器虛擬化應用的,超融合同樣能很好的承載。


       關於客戶需求,這是重點。我接觸很多教育,醫療衛生,政府企業等機構,他們沒有像金融機構那樣預備衆多的IT高才生,他們希望極大的簡化管理,減輕運維精力,避免去學習各式存儲陣列複雜的知識,在極小的數據中心空間減少設備,製冷,電力消耗,以及他們沒有那種通過幾臺AIX小機才能承載的重型業務,最終超融合方案將成爲他們迫切需求的產品。客戶只需要在狹小的空間內安裝兩臺2U的設備,連起線路,就能虛擬化出10幾個,甚至幾十個,上百個業務系統,N多個應用程序,根據目前超融合多個產品瞭解,有些時候連交換機都不需要,是不是有點意思?:)




一旦覺得超融合是盤菜,那麼選型是必須的,衡量決策標準,我認爲需要注意如下幾點:

Flash/SSD優質資源和網絡交換機是不是必須的?多少纔夠?

       在沒有充分了解市場上多個超融合產品就直接回答“YES”,那麼我勸您再想想。

實時上,超融合產品中有些是藉助服務器RAM來提速的,那麼Flash/SSD這部分資源可以在初始部署時候省掉,提高購買力,今後性能出現瓶頸時在擴充也是很好的。其次,Flash/SSD提速是用來做Caching,還是永久存儲進行分層,這也是很關鍵的,涉及到了回報率。最後,同樣一顆相同規格的Flash/SSD在不同的超融合產品性能,延遲表現如何?那麼這涉及到了產品力。

       網絡設備是不是必須的?在小型化環境中有些超融合產品完全不需要交換機(點到點直連),而有些產品即使在小型環境也必須投入交換機,例如10Gb以太網,或者FC SAN等等。超融合產品同時支持1Gb,10Gb以太網,或8/16Gb FC SAN組網?那麼現有的可不可以利舊?這也是決策評估的重點,因爲單獨組件一套10Gb網絡用於超融合,雙倍線路,雙倍模塊,雙倍設備節點爲了冗餘,這筆預算往常可以再添加80臺虛擬機。



最小環境支持多少個節點?最大支持擴展到多少節點?

       目前已知的超融合產品中,最少的可以支持2個節點部署,如果每個節點是1U,那麼2U的機架空間就可以生成幾十臺虛擬機,而且完全物理冗餘,具備最高的可用性。目前衆多的小型用戶環境多少兩臺高端服務器,承載整個服務器虛擬化環境,也就說如果超融合產品不綁定硬件的話,完全可以做到100%硬件利舊。

       IT環境總有一天會長大,那麼我們希望超融合基礎架構能夠始終伴隨企業成長,據我所知,目前的超融合產品最大的擴展節點多是64個,也有個別的提供N個節點擴展。

集羣擴展性

       目前超融合產品在節點部署上多是集中在同一個數據中心,而也有個別廠商能把超融合節點的集羣分佈在廠區之間,樓層之間,甚至是同城100公里,那麼這就先天具備了容災特性,要知道客戶往常需要單獨採購高端存儲才能做到的。

產品擴展性,這裏有兩個注意方面

       第一個方面和之前產品的分類有關,那就是超融合產品的綁定程度。如果多數硬件組件由廠商提供,那麼將來擴展時候只有一個渠道,一個價格可接受,需要額外注意產品組件的priceslist分項報價,連帶的服務費用以及每年Renew費用。當然如果選擇了產品分類中第四種,那麼就無需這種顧慮,因爲純軟件廠商往常不會特意強調硬件。

       第二個方面,這方面是存儲空間的擴展。超融合產品中多是橫向擴展的,那麼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CPU,RAM,端口,磁盤的擴展相對也是有限的,一旦任何組件到達瓶頸,那麼你只能被動接受再增加一臺服務器來擴充性能或容量。不過,這些組件中往常增長最快的還是存儲空間,磁盤空間的消耗幾乎是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的,一旦到達上線,客戶往常需要的不僅僅擴展一臺服務器和磁盤,同時連帶的還有Hypervisor許可,超融合分佈式系統的許可…..等等,尤其是對於那些已經曾經購買了外部存儲的客戶來說,更是無奈到了極致。

       慶幸的是,各別的超融合產品提供縱向擴展,也就說允許超融合節點的屁股後面接入外部存儲,DAS,SAN,或NFS等,那麼越是在後期,越是能體現到回報率的優勢。


好了,我腦子裏目前就想到了這些,後續有的話我再補充。

j_0057.gifj_0057.gifj_0057.gif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