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學說與和諧社會

儒家學說與和諧社會
 
            儒家主張禮治,強調仁愛、強調羣體、強調天下爲公的情操和強調傳統的普世倫理道德思想。而和諧就是要配合得適當和勻稱。所謂和諧社會就是上下關係在和順、和暢;家庭、鄰里、人與人的關係在和氣、和睦。整個社會要和衷共濟,建設社會要同心協力。                    
     我們的先哲(程顥)講得好:“人君之道以至誠仁愛爲本”。本來這句話是對神宗(北宋)召其諮詢而陳述的。但是在今天看來對和諧社會而言是很有用的。當領導要言之有信、言之有你、辦事要認真、爲人要誠懇、待人要有愛心。即所謂“仁心、仁政”。
     和諧社會是一個團結友愛的羣體,要有天下爲公的思想,要有傳統的倫理道德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尊老愛幼、扶弱助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華夏是文明禮儀之邦。儒家主張禮治,待人要有禮貌,語言動作要謙虛恭敬;接物要有禮節、謙讓。上級對下級要禮賢下士,社交要禮尚往來。總而言之是要“克己復禮”。                
     總的來說;整個社會上下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不管職位高低、不管貧或富,都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互相愛護。只有這樣,社會纔會縮小貧富差距、社會纔會減小罪行、社會纔會安定和諧、國家纔會繁榮富強、人民纔會安居樂業。
      正是:
                                          和諧羣體本從容,仁愛誠信心內紅。
                                          待人禮讓可親近,接物誠然與友同。
                                          和諧社會藍天下,綠色家園夢幻中。
                                          助人爲樂同貧富,克己奉公不稱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