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

早春

元·趙孟頫[fǔ]

溪上春無賴,清晨坐水亭。

草芽隨意綠,柳眼向人青。

初日收濃霧,微波亂小星。

誰歌採蘋曲,愁絕不堪聽。

關於作者

作者趙孟頫,宋室之後,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宋亡仕元,極受寵遇。趙孟頫最爲人稱道的是他在書畫方面的成就,他是“趙體”的創立者,“楷書四大家”之一,還開創了元代新畫風,被譽爲“元人冠冕”。其實,他的詩詞寫得也不錯,如前面介紹過的《蝶戀花·儂是江南遊冶子》,再如今天要學習的這首《早春》。

詩大致作於趙孟頫在泉城(今濟南)任職時。

首聯“溪上春無賴,清晨坐水亭”,總寫早春的特點——“無賴”,明確賞景的立足點——“水亭”,作者雖一筆帶過,卻給人以清新的感受。

“無賴”一詞,在這裏當作褒義,帶有親暱的意味,也許在詩人眼中,早春活像一個頑皮的孩子,讓人頭疼卻又止不住愛憐。

“清晨”是一天之始,風是新的,景是新的,心情自然也是“新”的。

以心觀物,萬物皆有情,故“草芽”變綠,也要帶着“隨意”,“柳眼”變青,也要向着人。這樣寫就十分有趣,好像草芽與柳眼都有了主觀情愫:我(草芽)高興了就變綠,不高興就繼續黃,是黃是綠,全憑心情;我(柳眼)喜歡你這個人就給你青色,不喜歡你乾脆不睜眼,就是這麼任性。

更巧的是,“青眼”一詞,本來就與喜愛有關,作者將其與柳芽聯繫到一起,寫景狀物就顯得非常新奇別緻。

頸聯“初日收濃霧,微波亂小星”承“清晨坐水亭”句寫來,並暗示心情的變化。

早春的“清晨”,有濃霧瀰漫,太陽一出來,霧就漸漸散去,故曰“初日收濃霧”。一個“收”字,有動作,有過程,呈現一種從有到無的變化,寫景極爲真實。

詩人坐在“水亭”上,必然會注意到水面濺起的細小波浪,在陽光的照射下,水花閃爍如小星,故曰“微波亂小星”。由此可見,詩人的觀察,不可謂不細緻用心。

風吹幡動,非風動,非幡動,而是人的心在動。微波亂小星,一同亂的還有詩人的心。

於是,經歌聲一擾,心頭的亂就化爲了愁——“誰歌採蘋曲,愁絕不堪聽”,到底是誰唱起了《採蘋》曲,令我悲愁至極,簡直不忍心聽下去了?此問不求作答,帶有強烈的埋怨意味。

作爲宋室後裔而仕元的趙孟頫,他的糾結與矛盾比一般的亡國遺民要沉重得多,一方面他不能直接表露對故國的懷念之情,一方面還要承受同僚的排擠與孤立,這種情形下,深受新朝皇帝賞識又能如何呢?無非是加重了他的愁與痛罷了。因此,“愁絕不堪聽”也就不難理解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