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試管嬰兒的女人,最難熬的是什麼?

羅優羣在1988年6月出生,是中國第三例試管嬰兒。

最近,羅優羣的一則採訪視頻上了熱搜,他說,“當時我父母來做試管嬰兒成功,簡直不是幸運能形容的,比中500萬還不容易”。

而現在,30歲的他也是一名試管嬰兒醫生,每天的工作就是兩個字“造人”。


試管嬰兒作爲輔助生殖技術,在中國發展了30年,已經非常成熟。有很多家庭,都是通過這種方式迎接小生命的到來。羅優羣覺得,去醫院做試管嬰兒,就像去醫院治療感冒一樣正常。

其實,中國的試管嬰兒數量已經多到驚人。英國《自然》雜誌報道,2016年僅羅優羣工作的中信湘雅就完成了41000例輔助生殖週期,就相當於美國全年的1/4。

每個案例背後,都是一個經歷了期待和焦慮的女人,一個盼望生命到來的家庭。我們的用戶中,有兩個媽媽的故事是這樣的。

1

年輕的時候,誰不覺得這種事情離自己很遠呢?

受訪人信息:小木,38歲,在上海工作的杭州人,3年前通過試管嬰兒生下女兒

剛畢業時,我在浦東一家龐大的外企工作,40歲出頭的女主管每隔一陣子都會有幾天不出現,就有同事竊竊私語議論:她肯定又去做試管嬰兒了。

接下來的日子裏,如果主管一直臉色很臭,大家就心照不宣:這次估計又失敗了,小心點不要惹到她。

年輕的時候,誰都覺得這種事情離自己很遠

我是30歲結婚的,後來備孕3年,在中藥、偏方、體育鍛煉各種折騰中,孩子遲遲不來,我跟老公說:我不想再等了,去做試管嬰兒吧。

對於我們這種“檢查不出什麼問題”的求診者,醫院建議先做人工授精。我得先接受一次通輸卵管的小手術,那個過程其實非常簡單,但那時卻被嚇到。

手術出來看到老公我就哭了,特別想抽他,“爲什麼是要我來承受這些呢?”感覺自己的身體就是個工具,特別屈辱。

後來想明白了,既然我把當媽作爲我人生裏的必選項,除了硬着頭皮上,還能怎麼樣呢?

第三次人工授精宣告失敗,已經是大半年後的事情了,耗了這麼久,對試管嬰兒又期待又害怕,每次開一個多小時車去那家醫院,心情都特別複雜。

醫院名氣很大、人很多,護士醫生脾氣都很差。可這也沒辦法,4年前這家醫院做一次試管嬰兒是3-4萬元,很多醫院都要比這貴一倍不止。

其實我這人有點嬌氣,從小到大都很害怕打針、抽血,不過那時候,已經完全麻木了。做宮腔鏡(相當於種地前先鬆鬆土)、用藥打針促卵、再一次次去取卵,這時候已經徹底接受自己的身體就是個生育容器了。到做試管嬰兒的週期裏,幾乎每天都要抽,覺得自己的血真不值錢,腦子裏想的都是趕緊去、趕緊能排上隊、趕緊做完檢查。

第一次做試管,胚胎着牀失敗了。那段時間,每次看到什麼“少女網吧產子”、“18歲女孩肚子痛上了個廁所生下孩子”這種新聞,我都氣不打一處來:對人家來說跟吃飯喝水一樣自然的事,到我這兒怎麼就比上天還難呢?!

咬着牙再來一次。

接受完胚胎移植,大概到第10天的樣子,醫生說可以自己先在家驗驗了。

那天早上我5點就起牀了,自己躲在廁所裏拿着驗孕棒,看到慢慢出現兩條槓的時候,有種恍惚的感覺:期待了太久,又害怕落空,不敢相信,也不敢高興。

懷孕的時候也吃了點苦,頭一兩個月是要打很多的黃體酮來保胎,打多了淤在屁股上散不開,針就很難推進去。每天清早趕着去打針,我都先買兩個包子揣在兜裏,打完針拿熱包子敷一下屁股,不然真是疼得走不動路。然後纔去搭上班的地鐵,路上把包子吃掉。

現在,我老公一直說我把孩子養得太嬌氣了。我也老是反省自己,確實有這個問題,大概是來得太不容易,所以我現在特別佛系:總是不捨得她受苦,也對孩子沒什麼要求,什麼事情她開心就好。

畢竟,我走了這麼長的路當上媽媽,不就是爲了看到她笑容裏的光芒嗎?

2

我公公一直以爲試管嬰兒不是親生的

受訪人信息:小C,重慶的串串店老闆娘。婚後五年開始做試管,第二次試管的兩個胚胎都成功了,生下異卵雙胞胎。

做試管嬰兒這件事,生理上的痛,我還能忍;心理上的壓力,太讓人難受了。

醫院人實在太多了,一個能早點看上醫生的黃牛號賣到了三四百。等着看醫生的時候,滿屋子女人,講的都是誰誰誰做了幾次不成功、誰誰誰決定去領養了,聽完非常壓抑,覺得一點希望也沒有。

後來想想,第一次失敗,大概跟我自己心理素質很有關係。

老公當時怕給我壓力,一直說“沒關係,早來晚來,我相信我們一定可以要到孩子的。”他一直陪我跑步、爬山,加強體質,也不問我做試管的進度,顯得很“淡定”。

我也是神經很大條的人,還以爲他真的不在乎,直到看到這一幕:

店裏的熟客帶孩子來吃飯,那個娃娃一歲多吧,很可愛。老公主動說我幫你們帶孩子吧,就在店門外帶着孩子玩。過了一會兒我出去,看到老公在教人家孩子喊爸爸……

挺心酸的,我都不知道,他其實這麼想當爸爸。

還好,第二次成功了。

懷孕的時候還鬧了個笑話:

我們家樓下有個小診所,一家人和診所醫生都挺熟的。那個醫生一次碰到我公公,說:“你兒媳婦懷上了?”

公公說:“嗯,可惜不是親孫子,有點小遺憾。”

當時把醫生笑慘了。後來他和我公公好好解釋了一下試管嬰兒的原理。聽說我公公明白了這是親孫子以後,差點喜極而泣,回去跟我婆婆高興了好久。

我公公沒什麼文化,大概也不好意思來問我,我都懷孕5個月了,他才知道原來孩子跟他有血緣關係。

唉,這是錯過了多少快樂啊?

這麼回想起來,他一直在經濟上支持我做試管,還給我買好吃的補身體……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能這麼對待我,反正我是挺感動的。

在我們這邊農村,很多人都對試管嬰兒這個事情不瞭解、有偏見,連年輕人也是這樣。我試管成功後,在我們做生意的那條街,被前前後後那些店鋪的服務員都傳遍了。

我倒是覺得沒什麼,別人問也就直說,她們自己反而還覺得不好意思,回去就悄悄告訴身邊不孕的朋友,跑來給我塞錢,讓我陪她們去做試管。

那時候我才發現,身邊不孕不育的人還挺多的,但是很多人礙於面子,特別是男人的面子。後來有一對直接去醫院想做試管的,結果一查是男的精液成活率低下,還好檢查得早,靠吃藥調理好了。

這兩個故事聽起來有點辛苦,但是都讓人覺得特別溫暖。現在,兩個媽媽都很幸福,小木開始慢慢說服自己對孩子放手,給孩子更多成長和獨立的空間;小C的一對雙胞胎,一個好動、一個內斂,一個像媽媽、一個像爸爸。

就像羅優羣說的,試管嬰兒技術是非常正規、成熟的醫療手段,輔助生殖技術誕生的小孩,一樣是可愛聰明的孩子。

▲羅優羣和自己自然出生的孩子

生命可貴。每個生命來到世界上都不容易,每個媽媽的付出也都很值得。在當媽這條路上,你覺得最辛苦的事情是什麼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