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朋友詩

《借我》

作者      陳先森

借我蒼茫明月色,

振衣獨向幽州臺;

夜風寥落清涼絕,

無量優曇自綻開。


幽州臺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大興。幽州臺:即燕國時期燕昭王所建的黃金臺。修建黃金臺用於招納賢才,因燕昭王將黃金置於其上而得名,其師郭隗爲例,成爲當時燕昭王用黃金臺招納而來的第一位賢才。

記載

陳子昂想起姜尚受命於周室二代君主,成就偉業;想起燕昭王禮遇樂毅,使其連破齊國七十餘城,垂名千古;想起太子丹知遇荊軻,壯士的絕唱似乎還在耳邊;想起太宗啓用敵臣魏徵,終來貞觀之治。而“來者”,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們,又遙遙無期,無法報效…

在這一瞬間,詩人的寂寞和先人的孤傲再次神交了。北方的蒼茫和南國的旖旎,也在吟唱中接壤了。九州大地充溢着詩人的孤獨和寂寞。忍不住滴下的眼淚,正是比血還寶貴的英雄淚。這裏,陳子昂僅用了前兩句詩,就把時間感寫得淋漓盡致,彷彿這詩是從遠古洪荒而來,綿延到地老天荒,永無絕期一般。

第三句俯仰天地,遙想宇宙,又把詩歌的背景闢至遼闊空曠的境地。最後一句,突然推出自己的孤獨悲傷。這股無法抑制的情感,立刻充滿了詩人前面鋪墊的時空。這種遒勁的詩風,舉重若輕的藝術手法,讓人根本無力拒絕,只能心懷激動、感傷,最終甘心被這詩篇俘獲吧。


一詩一世界,詩是一種心境,詩是一種情懷,有人借物達境,有人借景抒情,有人借典故銘志。

拿《借我》與《登幽州臺歌》同放一起評析。看觀莫笑,且聽魚兒細說。

第一是,源緣關係。

借我蒼茫明月色,振衣獨向幽州臺。這裏的蒼茫似乎借了月色追朔而上,回到遠古那個靜謐月色清輝籠罩的世界,作者在月下望星空,一腔才情抱負在內心涌動,振衣飄飄,乘風而去,只聽見衣服與風的摩擦的聲音,央央九州,何處是我執劍飛舞的地方。我何嘗沒有姜尚與樂毅的才華與雄才。只是沒有遇見燕王而已。誰明白那一顆豪情在內心涌動,那小困獸的孤獨和寂寞呢。那心中的幽州臺啊!讓我急切奔赴吧!

          景與景同,雄才與雄胸同。

第二是你生我,我獨自生長。依存與超脫的關係。

讓我舒緩一口氣。

悠悠而誦一一一

夜風寥落清涼絕,

無量優曇自綻開。

夜色如水,夜光如華,世界如此詳和

我冷又算什麼呢?我寂寞傷心又能算什麼呢?尋道之道

      不是你放多大的光茫,

      而是你追尋夢的過程。

一路尋夢的足跡走過,就會有優曇花兒開過。當佛光普照大地,大地的詳和寧靜就是我們追尋的夢想之地。

如果,把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比作大手比的一人演繹黃河大合唱,他踏月色而來,如唱黃河之水天上來,一路濤濤,洶涌澎湃。千軍萬馬,一腔志氣,而忽歸寂靜,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竟是傷懷到淚下,英雄淚,豈可輕撣。如果在文學上這種起落跌宕的藝術效果已經達到了。我們說是的。我們已融入到寂靜的痛中去了。

而陳先森的借我,作者卻在寂寞孤苦的尋夢之中,霍然醒悟,而悟出一朵佛花,輕綻於心中。讓我們再輕涌一遍。

《借我》

作者      陳先森

借我蒼茫明月色,

振衣獨向幽州臺;

夜風寥落清涼絕,

無量優曇自綻開。


魚兒

您踏月色而來

讓我撲在您的懷裏

一汲遠古的芬芳

您的博大與浪漫的情懷

塗沫一曲歷史的華彩與傷感

讓我輕輕抹去

您的淚滴

振衣而去

蒼茫大地

我在月下翩翩而舞

一劍天涯

讓我在蒼茫大地之間

與月華合一

輕籠大地

優曇靜靜地開放

驚豔了世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