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有據!700年前就已經知道將有人工智能了

  每當失眠的時候,我們都會陷入對世界的靈魂思考中,雖然“奧特曼有多高?可以飛多快?”和“怎麼變成仙女(男)?”“汽車爲啥不叫四輪路上機器?”這類只有在夜深人靜纔會想得出來的問題有點天真可愛,但仔細一想,“汽車爲啥叫汽車”卻是個好問題,因爲它的來歷的確有一段獨特的歷史。(來自果殼er的challenge:說了這麼多,還是不想給我們科普修仙的辦法!)

  


  圖片: @challenger

  在中國,“汽車”這個名字彷彿毋庸置疑就是指 “加汽油的車”。而在國外,大家理所當然地認爲,“automobile”就是“automobile”。雖然現在喊着順口,但《紐約時報》早在1897年8月的一期報道中卻說:“這款新型機械四輪車名爲“汽車(automobile)”,這個糟糕的名字在那時就已成定局。”[1] 嗯?這麼說,汽車還有其他洋氣的“好”名字落選了?是的。

  1792年,汽車首次申請爲專利時被稱爲“兩棲挖掘機”,但不吹不黑,在當時汽車確實是用來修造船廠的。而87年後,專利代理人喬治·賽爾登開始大規模申請各類專利。雖然他沒有造出過任何一輛汽車,但卻申請了一個名爲“road machine(道路機器)”的專利,並從中牟利。後來,亨利·福特實在看不下去,就把這個專利販子給告上法庭,同時也爲自己的“四輪車(Quadricycle)”遞交了專利申請。不過還好,這幾個名字最後都“活得”不太久。

  


  不能轉向的Oruktor Amphibolos | 圖片: Wikipedia

  而“automobile“則更加古老,它由14世紀時的意大利工程師馬提尼創造。雖然馬提尼也沒造過汽車,但他確實提出了一個四輪人力車計劃,並將希臘單詞“auto(自動)”和拉丁單詞“mobilis (移動)”合在一起,意爲一輛自己移動的車。雖然很多人覺得這個名字十分荒謬——自己是不可能走的啊!但各大媒體卻反其道而行之,廣泛使用了這個有些未來感的名字,從此automobile變成了“正宮”[2]。

  既然是“auto”,路當然要自己走

  不知道是老馬坐着時光機到了未來,窺探到了先進的科技,還是他在當時就已經有了相當的遠見,預計幾百年後的世界將會有一種魔法,讓車自己動起來,所以纔給車起名爲“automobile”。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灰姑娘的魔法南瓜車一過午夜就被打回原形了,要想擁有像Stark那樣的無人車,必須還得有錢,哦不,得有實實在在的科技。

  如果車真的自己跑了起來,那麼智能人機交互系統將是人和車之間聯繫的一條重要紐帶(安全帶另算),從而引領人工智能驅動汽車。梅賽德斯-奔馳在全球科技青年論壇上,就把全新MBUX智能人機交互系統這個“積極分子”展示了出來。作爲首批能夠通過“喚醒詞”激活的車載系統,乘客無需觸碰按鈕,只需說出“嗨,梅賽德斯”,就能通過自然語言理解(NLU)和自然語言生成(NLG)技術實現乘客與全新梅賽德斯-奔馳MBUX智能人機交互系統進行自然交互,實現對答如流。和普通的語音識別系統只有“指令—反饋”的流程不同,系統可以分析並學習乘客的自然語言,比如“我有一條新短褲,明天能穿嗎?”,系統可以給出“明天很熱,可以穿”這樣的明確答覆,並且還能記憶學習前序問題,做到對談的無縫銜接。更不用說根據指令到達想去的目的地或者調節車廂溫度了,對它來說這就像是大學生做口算題。

  


  貼心的全新MBUX智能人機交互系統

  同時,“讓車自己上路”也是梅賽德斯-奔馳“瞰思未來(C·A·S·E)”戰略的支柱之一,而S級轎車就是車“自己上路”的“試金石”。全球科技青年論壇上展示的S級轎車擁有主動式變道輔助系統,就像是Stark的裝甲管家賈維斯(Jarvis)一樣,該系統也爲汽車在路上的表現“操碎了心”。它能探測駕駛狀況是否允許換道操作,能識別駕駛員模仿網友雙手離開方向盤的危險操作,並警告甚至緊急停車,而當“賈維斯”探測到司機長期處於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態,或司機因失去意識等無法繼續駕駛的情況,它會使車輛在其原車道中制動停止。但這並不意味着司機可以爲所欲爲哦,畢竟現階段的方向盤還是攥在自己手裏。

  無人駕駛需要強大的車載電腦和計算支持,而電動汽車就是未來無人駕駛最理想的技術搭載平臺,因爲電控系統傳遞中控信息時可以更有效。梅賽德斯-奔馳順應時代潮流,推出旗下電動出行品牌EQ——E代表Electric(電力),Q代表Intelligence(智能),代表了奔馳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即電動化、智能化。該品牌首款量產純電動車型——全新梅賽德斯-奔馳EQC搭載充滿未來感的車身流線型設計,可以將空氣阻力系數降到最低,讓疾風中穿梭也順理成章;而容量爲80kWh的車載電池可以達到滿電續航450公里的目標,完全滿足日常遠距離出行需求。這樣的優質平臺,不讓它“自己動”都難。

  


  奔馳EQ

  人多力量大,推一把讓車“自己走”

  要想讓車變成真正的“automobile”,需要發展的遠遠不止人機交互系統和車況、路況自動識別系統,背後是更加龐大的產業和技術鏈。

  10月27日,由梅賽德斯-奔馳特別呈現,《麻省理工科技評論》、DeepTech深科技主辦的全球科技青年論壇邀請了全球“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的傑出人士以及國內最頂尖科學技術人才,暢談了從人工智能到量子力學,從可持續能源到未來出行等當下最前沿的科技話題,這些技術的結晶很大程度上能夠體現爲無人駕駛技術,爲無人駕駛這個汽車技術中的明珠進行蓋章認證。其中,激光技術是無人駕駛的核心之一,當速騰聚創CEO邱純鑫接受果殼專訪時,就表示從前的激光雷達刷新頻率只有10Hz左右,而爲了適配無人駕駛汽車的高速行駛需求,激光雷達刷新頻率被提高到了16-20Hz。而不斷升級換代的技術還能輻射周邊,被用在生物、物理和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

  


  邱純鑫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科技青年論壇上不乏年輕女性科研人員的身影。我們在會上有幸和英偉達機器學習研究總監Animashree Anandkumar女士交流了關於無人駕駛輻射相關產業的問題,她認爲物聯網、雲計算和機器人將是三個典型的獲益產業,而無人駕駛本身也將從這些產業成果中獲益良多,通過相互學習的過程,不僅系統會越來越好,產品也將有驚人的表現。我們還針對女性在高科技行業中扮演的角色,與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金虹博士進行了探討,發現女性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親和的溝通力,在整個技術團隊中會更能促進項目進程推進和成果的產出。兩位女性科學家的親身經歷和動人風采,也正如She’s Mercedes 所倡導的那樣,女性應該更加勇敢積極地追求真我,她們可以是世界頂尖的×××手,也可以是迎難而上的創業者;可以成爲商業精英,也當得了美食博主;是世界頂尖設計師,是歌手……被給予更廣闊空間的女性,也能帶來更多思想的互動與碰撞,相互激發新的靈感。

  


  金虹

  


  Animashree Anandkumar鄭州××× http://mobile.zzzykdfk.com/

  讓汽車真正“自己走起來”的發展之路已經走了一百多年,而無論是巧合還是註定,汽車的名字——automobile,就註定了終有一天通過無人駕駛技術,它將實現“車生目標”,隨着人類文明繼續走下去。而途中收穫的那些不經意的花兒,人工智能也好,大數據、雲計算也罷,都將是全人類的福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