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新時代文藝價值和光輝

近日,電影《流浪地球》票房突破46億的消息,再次受到關注。這部國產科幻電影之所以受到歡迎,不僅因爲它填補了中國“硬科幻”電影類型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它詮釋了中國傳統價值和當代價值,體現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說到底,一部文藝作品的成功,首先在於它與時代發生了化學反應。

翻開中華文明史,歷史上每一次社會進步,都必然伴隨和催生着文化藝術的繁榮昌盛。健樸勁朗的秦磚漢瓦,流麗纖亮的魏晉風采,珠落玉盤的唐詩宋詞,雋永流芳的明清韻味,構成了精彩絕倫的文化圖譜。

中華文化爲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我們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是爲了簡單地回顧過去,而是爲了接受傳統文化的滋養,更好地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

文藝與時代息息相關,文化與人民命運與共。爲了寫好農村,1952年柳青毅然地來到陝西長安縣皇甫村安家落戶,一住就是14年,寫出名著《創業史》。路遙住在農村多年,以《平凡的世界》展示了普通人不同尋常的道路,用溫暖的現實主義方式謳歌普通勞動者的偉大。只有迴應時代的重大關切,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文藝作品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正如哲學是一個時代精神上的精華,文藝同樣也是一個時代風貌的凝練和昇華。波瀾壯闊的新時代,爲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資源和素材。一位作家說過,“那些優秀的文學無一例外地能夠表現它的民族最有生命力的呼吸,它的時代最本質的情緒,也應該能夠代表它所處時代的最高的想象力。”今天,我們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就要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在召喚。新中國成立70週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100週年等重要歷史時期和時間節點,都是文藝工作者發揮重要作用和綻放光彩的時刻。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謳歌時代、紮根人民,彰顯新時代文藝的價值和光輝,才能創作更多優秀作品,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